生活视角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18贺领会
贺领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以美术为代表的非智育类课程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这一倾向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受教育环境与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基础大多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发挥农村生活环境下的美术教学优势,是对农村美术教师的重要考验。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学科整体未得到足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智育类课程为主,而美术这类非智育类课程普遍不受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对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及教学价值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不足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学校对美术这类课程的学科建设关注度不足、投入也相对较少,家长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进展等,而上述问题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1]。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比较复杂,各类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也同城市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同时,不少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尤其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很多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且不论论这些教师是否能够将美术教学落到实处,其本身的美术专业素养就有待提升。美术是一个大的综合艺术门类,包含绘画、雕刻、篆刻、设计、摄影等内容,具有非常多元的表现形式。但受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不少学校存在着将美术教学直接等同于绘画教学的情况,这也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美术启蒙非常有限。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不被重视的客观现实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美术教师的积极性。部分美术教师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继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与职业能力,而是开始安于现状。而且美术课程的课堂时间有限,农村小学的美术课程还普遍存在着被其他课程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使得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受限。总的来看,当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多依赖于自己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对于学生美术技术与兴趣的考察,也缺乏系统化的美术教学指导思想,部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钻研也不足,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大多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或者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明显不足,使得美术教学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
(三)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价值缺乏正确认知
受教师的教学形式、美术教学的整体氛围等的影响,以及在“美术无用”之类的偏见性观念的作用下,许多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学生将美术课视为“放松时间”,在课堂上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甚至学习其他科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教师的教学安排。也有部分学生将美术片面地理解为绘画,认为美术就等同于绘画,或者只对绘画环节感兴趣,对于美术知识与理论的讲解环节漠不关心[2]。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倾向主要受到外部环境、整体氛围以及身边其他人的影响,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尴尬现状正在不断加重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片面认知。这种认知偏差不仅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还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二、基于生活视角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实美术教学的素材
按照小学美术的学科性质和教学需要,若想充分完整地对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教学,美术课堂应该具备水彩、版画工具、扎染工具等相关的专业美术材料。而在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小学,这种教学条件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很多美术材料在农村不易取得;另一方面,这会增加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因此,在现实教学环境下,农村小学的很多美术教学环节会被直接省略。因为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另辟蹊径来充实美术课堂。与城市的生活环境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更加多元化,更具生命力,其中不乏可供挖掘以成为美术教学素材的资源,比如农村地区的农业景观、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乡土文化等。基于生活视角来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教师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美术教学的范围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而促进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源性因素,而学习动机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与持续。对于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兴趣对其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基于生活视角开展美术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和领域来寻找美术教学的切入点,往往比一味地讲解美术理论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生活素材与美术教学的创意结合,不但增加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转变小学美术课堂内容单一、模式僵化的现状,增加美术教学的实践性与丰富性,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
(三)有助于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和艺术形式,其中不乏一些美术方面的瑰宝,比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古代陶瓷艺术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兼具美术教学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不少民族民间美术元素也被融入了美术教材,为农村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创新的方向[3]。基于生活视角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够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对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有益的。
三、生活视角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地方特色,开发美术资源
农村地区的小学可以生活视角来推进美术教学,比如坚持就近取材、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美术教学形式化和刻板化。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深入了解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深入挖掘其中的美术元素,将美术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为美术教学注入地方特色[4]。从最简单的山林果园、奇山秀水等自然美术景观,到各色谷物、奇花异草等新奇的美术材料,再到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色建筑、民族服饰等,都体现了美术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教师要将农村生活与美术课程结合起来,依托地方特色开发新颖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且设置不同的课程主题,类似“自然材料类”“自然景观类”“民族服饰类”“古典建筑类”等,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掘和学习周边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与范围。
以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四季的颜色”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以四季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认识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以及不同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除了根据教材开展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四季景色的变化,比如山林果园、奇山秀水等在不同季节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当下的景观,并回忆在不同季节时这些景观有何变化。同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当地的图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同一景观在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让学生思考这些颜色的变化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等,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美术感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的完善依赖于自身知识体系同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对认知冲突与争议性问题的不断解决,达到促进人的认知结构持续重塑的效果。因此,若想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认知碰撞,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感性认知。农村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更要如此。由于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强化美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达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而基于生活视角来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也在于此。农村生活中不乏美术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从农村生活中找寻落脚点,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美术色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情境,唤起学生的亲切感与情感共识,达到强化美术教学成效的目的。
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快乐的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快乐的氛围,辅助学生完成美术创作。“快乐的人”一课主要讲述了用线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缠、绕等线材手法,表现出快乐的人物动态。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或还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快乐场景,比如和小伙伴在空旷的田野里打闹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还原自己当时的身体状态,总结出自己肢体动作的特点,并且思考如何用肢体语言来增加快乐情绪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表演过程中的一个典型动作,用线材来还原出这个动作形态。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践行学以致用原则
基于生活视角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能够将农村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转变为美术教学资源,以弥补农村地区美术教学资源的不足之外,还能够践行学以致用原则,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现实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积极推进农村生活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之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美术作业,通过具体的任务来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可以搭建美术知识的应用平台,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内化。基于生活视角的美术作业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装饰设计与环境美化类的作业,要求学生借助各种美术作品来装饰教室。这类作业也可以同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美术作品,然后在课下思考如何将美术作品用于现实生活场景中。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绘画、手工、书法等美术作品来美化教室环境,增加教室的文化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情感类美术作业。比如,让学生手工制作节日贺卡、明信片、相框、花冠等,赠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增进情感,或者为在外打工的父母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等[5]。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趣味型美术作业。简单来说,这类美术作业以增加生活趣味为主要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旧物改造、手工雕刻等方式自己设计美术类玩具,凸显美术创作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例如,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一课中,拼图就是一个颇具生活性与实践性的美术教学项目。拼图是小学生普遍爱玩的智力开发类玩具,将其与绘画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进一步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据此来设计生活化的美术作业,引导学生以农村生活场景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教材提供的切割图样,将自己的作品改造成拼图,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
基于生活视角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的一线美术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认识到美术教学作为美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既要认识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困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美术素养,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当地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