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历史与时代记忆:论电视剧《人世间》的艺术创作

2022-02-18

视听 2022年9期
关键词:周家人世间生活

徐 娜

近年来,随着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播出,一大批蕴含着文化价值的电视剧受到观众热捧。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既要展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又要符合当下群众的审美风格,是展现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电视剧《人世间》跨越了中国50年的历史长度,以周姓人家的生活轨迹为核心,以周边多位平民百姓为辅助,描绘了感人肺腑的生活画卷。该剧在人物形象、空间场景的设置上都极力还原历史环境,在播出期间乃至播出结束后都取得了高热度的成绩,成为连夺24天猫眼热度日冠军,在2022年第四周抖音剧集周榜荣登榜首。观众年龄从50后延伸至00后,可见该剧适应的群体之广。该剧制作精良,内容深入人心,成为近几年国产电视剧的典范。

一、平民故事的烟火之气: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

电视剧是中国老百姓付诸情感的重要载体。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电视剧创作,站在人民立场,描写平民故事,才能获得群众的情感认同。《人世间》将鲜活的生活滋味渗透在情节之中,剧中的故事好似人们亲身经历一般。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社会所造成的地方性限制下,百姓居住的环境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①在电视剧《人世间》描绘的“光字片”里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光字片”也反映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真实的社会图景,《人世间》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场域里。电视剧对孝悌亲情、至纯爱情、至真友情、邻里之情以及人生事业的描摹都注入了细腻而又真实的生活细节。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血缘亲情极其重视,如果说周秉义和周蓉为周家父母带来的是面子,那么周秉昆为周家父母带来的则是里子。面子光鲜亮丽,里子温暖贴心,无论是常年在外追求理想的周秉义和周蓉,还是一直在“光字片”默默生活的周秉昆,对周家父母的孝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周秉昆承担起了“养口体”的责任,周蓉才能义无反顾地抛下一切到偏远的贵州山区,周秉义才能一直居住在岳父母家里。周秉昆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换来了周家人的安稳与完整。周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细水长流的。周秉昆一直认为他是最不让父母满意的一个,实际上在父母的眼里,三个孩子是一样的。在周父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周父躺在床上对周秉昆说:“你姐姐和你哥哥不在家的时候,爸爸一定告诉你,秉昆,你是最好的。”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周家父母爱子之深。与此同时,周秉昆对哥哥、姐姐的感情也令人感动,不仅一直帮姐姐照顾女儿,还为哥哥伸张正义,即使家中遇到困难,也还是选择独自承担,理解哥哥、姐姐的不容易。虽然周楠不是周秉昆的亲生儿子,但是周秉昆自始至终都把周楠当成亲生骨肉。

除了主线人物的孝悌亲情,辅线人物的亲情也描写得真实质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做人是第一位的,而做人最基本的就是孝悌。中国人最重视血脉相承的家庭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真情。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观众才能感到平凡生活的真挚之美,家国一体的理念才能根植于百姓心中。

剧中对爱情的诠释也是多层次的。周秉义和郝冬梅的爱情从共苦到同甘,即使在郝冬梅最困难的时候,周秉义也没有为了前途而抛弃她。他们在一起克服了爱情旅途中的种种困难,虽然没有因为郝冬梅的不孕而影响感情,但因为双方家庭的阶层差异产生了隔阂。在此期间,自卑与自尊来回游荡在周秉义的心里,但他们一直都是彼此的灵魂伴侣,是彼此生活中的一道亮光。两个人从青年到老年的爱情,让观众直呼羡慕。周蓉对冯化成勇往直前、不计后果的爱情,正如剧中所说的那样:“崇拜是爱的基础。”也许冯化成一直沉浸在周蓉对他的崇拜之中,只不过生活的平淡削弱了崇拜的程度,以至于冯化成背叛周蓉,重新寻找别人对他的崇拜之情。当然,这种不道德的做法实在令人嗤之以鼻。而蔡晓光对周蓉却不离不弃,他们俩是物质与浪漫的完美结合。蔡晓光无限包容周蓉,周蓉也能重新找寻自己。爱情是平凡日子中值得细嚼慢咽的精神食粮。周秉昆和郑娟相濡以沫,即使遇到许多坎坷挫折,两人仍携手走过一生。就算日子过得再艰难,他们也能给彼此一个依靠。可见,爱情也是艰难生活中的一剂良药。还有周父、周母之间的伉俪情深以及春燕、德宝一群人的婚姻历程,从这些人的爱情中我们能够看到甜蜜美满,也能看到生活中的万般无奈。正是对剧中真实生活的细腻刻画,才让观众回味无穷。

周秉昆和“六小君子”之间结下了深厚友情,平日里互帮互助,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都会伸出援手。虽然他们之间的友情也曾出现小插曲,但正是这些小插曲赋予了作品较高的真实感,也体现了真实生活中人性的多面性。周秉义作为剧中清廉干部的代表,做过军工厂的领导,也做过吉春市市长,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被抗议、被误解,但是他始终以真诚和坦然化解矛盾,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周蓉为了分房不顾将礼物要回来的尴尬,为了青春的信念不顾蔡晓光新剧的投资,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在事业上,她都很固执和任性,但是她敢爱敢恨、热爱学习、勇敢追梦,也是社会上某些群体的缩影。周秉昆做过木材厂和酱油厂的工人,获得过事业编制,出狱后开过搬家公司,到最后在小区楼下开了饭店,这都体现了平凡人在生活中不断奋斗的过程。

《人世间》在剧中表现了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的生活轨迹,虽然个人之间的生活状态有所差异,但是电视剧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共通的。影视作品将其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建立跟剧中人的亲近感,看到平凡生活中百姓的朴实和善良,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空间场景的符号塑造: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

法国作家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指出,“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②学者陈晓云在《电影理论基础》一书里指出,“电影文本在其表达形式中既包含了天然语言的部分,也包含了非天然语言的部分。”③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也作为一种语言,将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剧中角色、服装、场景以及道具都在发挥着语言功能,通过镜头向观众讲述故事。电视剧对空间场景的塑造是剧情开展的出发点,电视剧中人物的一切生活经历都是从特定的空间环境出发,延伸到其他社会环境,从空间环境的变化中体会到人物的生活变化,从而表明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人世间》的主要地理空间是东北吉春的“光字片”,主创们搭建了与时代相符的场景,其质感让观众觉得非常真实。“光字片”的街道、居住的房屋、卖东西的小铺、木材厂以及酱油厂、书店、浴室、饭店、火车站等户外场景,以及室内的细节,如周秉昆家里的相框、护耳帽、大自行车、身上穿的花毛裤、睡觉的大炕等各物件,都赋予了作品极强的年代感。《人世间》一直围绕着“光字片”进行叙事。故事刚开始,周家五口人就只能留下两个人在“光字片”。周父去西北工作,大儿子周秉义去建设兵团,女儿周蓉去偏远的贵州山区追寻爱情和理想,只留下周母和小儿子周秉昆。虽然周家有三人远去他乡,但每每在过年之际都要回到最初的地点——“光字片”。周秉义一开始去了建设兵团,后来做了军工厂的领导和在中央机关工作,到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吉春。他回到吉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造“光字片”,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周蓉当初奋不顾身地到贵州去寻找坚贞不渝的爱情,去追寻心中高尚的理想,在贵州山区教书、结婚、生子,但后来还是选择留在吉春,做了大学老师,就连她的孩子冯玥也是从小在“光字片”长大的。周父为了响应支援三线生产的号召,远赴重庆,退休时还是回到了“光字片”。周秉昆想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不想再一起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于是努力工作,让一家人住上了新房,但最后因为房屋的纠纷还是回到了“光字片”。“光字片”承载了周秉昆一代人的记忆,从他们出生到晚年,“光字片”一直在他们的生活里,成为他们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光字片”起初有着繁荣的景象,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变成了落后的棚户区。城市慢慢发展起来,只剩下“光字片”那拥挤的房屋、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失业的百姓。离开了“光字片”去外地闯荡的人们都有了一番天地。水自流和骆士宾创建了骆氏集团,周秉昆、周蓉等人的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光字片”永远是他们的根。从整个剧情来看,“光字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地理空间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除了主要场景“光字片”,还有木材厂、酱油厂、大众浴池、书店和军工厂等标志性地点。周秉昆在木材厂和酱油厂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份感情:由于在木材厂认识了涂志强,才引出了与郑娟的感情;由于在酱油厂车间的努力工作,才收获了“六小君子”之间的深厚友情。看似各个地点之间没有联系,实际上都参与到了主题的叙事之中。从乔春燕所在的大众浴室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情”现象。正如历史学家孙隆基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在日常待人接物的态度中,不喜欢划清自己与对方的界限,他们宁愿让人与我之间相互渗透、彼此依赖。”④刚开始周母来浴室却忘记了带澡票,售票人员在得知周母是乔春燕干妈后态度大变。后来,为了浴室能够“合法”地经营下去,浴室经理送给龚所长一罐“茶叶”。正是因为这些“人情关系”的存在,很多事情才进行得畅通无阻。从大众浴室的变化中,观众能够看到中国百姓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的转变。书店的出现更加坚定了周秉昆对郑娟的感情,也表现了郑娟内心的不安,但并没有因为孙小宁的出现而动摇他们之间的感情。从军工厂中,观众能够看出老兵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信任。周秉义在军工厂的工作获得了工人的信赖,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永远是值得百姓信赖的,是永远为人民服务的。

综上所述,人是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活动的,也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空间又影响着人的行为和选择,两者是相互成就、相互影响的。观众从电视剧的空间场景中不仅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物命运,还能够看到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

三、时代记忆的情感共鸣:社会变迁的影像书写

《人世间》将微观视角的平民生活整合起来,形成了宏观的时代记忆。如今,观照社会现实、展现时代变迁、传达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已然成了现实题材电视剧表现的重点,受众在电视剧创造的拟态环境中感受国家的兴衰变化,唤起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人世间》把故事设定在1969年,以旁白的形式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社会环境,剧中人物跨越中国近50年的时间跨度,将知青岁月、恢复高考、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等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繁荣,百姓才能拥有幸福生活。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剧情刚开始,周家人就面临着分离。火车站的不舍与眼泪注定了周家十几年的分离,周父在去四川之前拍的全家福是周家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全家福,周蓉奋不顾身去了偏远的贵州山区,周家五口人分布在中国的四个地方。路途的遥远让周家一家人很难团聚起来,而全家福就成了周家人的精神寄托。因为特殊时期的影响,冯化成和郝冬梅父母所遭受的不公对待,都成为他们人生经历中无法忘却的一笔。因为恢复高考,周秉义、周蓉、蔡晓光等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作为历史改革的亲历者,他们收获了改革带来的累累硕果。周秉义最后成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周蓉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蔡晓光成了圈内认可的大导演。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百姓们也从改革开放中受益良多。善于经商的水自流和骆士宾走上了南下致富之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光字片”最终沦为需要改造的棚户区,从“光字片”出去的周秉义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改造“光字片”。在改造过程中,他遇到了邻居的误解,受到了群众的诬陷,大家认为从中受益的是周秉义本人,所以说什么都不愿搬离住了一辈子的“光字片”。相信大哥也相信国家的周秉昆成了“光字片”棚户区首个搬迁的居民,带动了“光字片”全体百姓的搬迁。百姓的满意程度也足以证明棚户区改造的正确性,以民为本的国家政策旨在让百姓过上舒适的日子。

《人世间》不仅着力描写个人,还对群体进行了真实描写。透过该剧,观众不仅能够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还能看到工人、干部、学者等群体的生活状态。《人世间》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多方位书写了一部平民史诗。在每一段剧情背后,都有特定的历史事件,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人世间》用现代人的审美风格书写传统的历史记忆,既唤醒了上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又纠正了现代人对过去历史事件的理解偏差,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受众广泛,影响力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只有将普通人作为作品的主角,关注其朴素的愿望、激烈的挣扎与人格的成长,才能把人民史诗诠释得更加有形有神。《人世间》把个人的生命体验、人生际遇与时代背景紧密勾连,通过对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的刻画,映射历史浪潮与社会现实,呈现其所要传达的主题意义与时代精神内涵,最终增强受众的价值认同⑤。该剧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也引发了受众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考,从侧面反映了电视剧的教化功能。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复原历史场景的同时,也要注意内在的审美意蕴,彰显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记忆。现实题材电视剧在之后的创作中不但要关注民生现实,还要注重时代气象的书写,实现电视剧情感理念的升华,打破不同圈层的限制,赢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7.

②[法]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6.

③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9.

④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

⑤张芮宁.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的创新路径探析[J].视听,2022(07):110-112.

猜你喜欢

周家人世间生活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杵坨
周家生
周家生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生活感悟
葡萄牙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