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业碳汇的探究*
2022-02-18王文帆刘滨凡
李 丹,王文帆,刘滨凡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对全球气候产生不可逆影响之一的就是不断升高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不能置身事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向国际社会明确宣布碳达峰、碳中和[1-3]。英国1991年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目标是2050年达到碳中和,历时59年。美国2007年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目标是2050年达到碳中和,历时43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留给自己30年时间,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8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些足以展现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要通过以下6项措施来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全球首个林业碳汇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已经在我国实施,这对林业发展无疑是个利好消息,说明我国会更加重视林业发展,更加注重林业碳汇。
1 森林的固碳能力概述
我国森林面积22 044.62万hm2,森林覆盖率22.96%。全国活力木蓄积190.07亿m3,森林蓄积175.60亿m3。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88.02亿t,总碳储量91.86亿t,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提供坚强保障。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从而可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同时在光能的作用下,将吸收的CO2转化为自身所需的基本物质和能量,因此说森林是CO2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若森林遭到破坏,就会变成CO2的排放源。有相关资料显示: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是其碳储量却达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可知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因此森林对我国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作用[4-5]。
2 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资源总量也相对不足,但是通过科学家利用模型计算发现,我国森林碳库目前正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林业碳汇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有中国资源减排项目 (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CCER)、福建林业碳汇项目(FFCER)、广东碳普惠项目。广西、四川、内蒙古分别有2个、2个、1个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共计5个CDM项目;四川、云南、江西、福建、内蒙古、青海各1个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项目,共计6个VCS项目;内蒙古、云南、广东各1个GS(Global Studies Major)项目,共计3个GS项目;以上均是在国际注册的项目。广东、河北、内蒙古各3个CCER项目,黑龙江2个CCER项目,北京、江西、湖北、云南各1个CCER项目,共计15个CCER项目;以上均是在国内注册的项目。以上项目所在地区均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碳汇造林项目是由各地政府和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等开展的造林、森林经营及有关的碳汇计量活动等,是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标,因此不在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造林项目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范围之内。
2.2 黑龙江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林业大省,也是林业强省。目前黑龙江省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这6项重点工程中有5项属于生态建设工程,都与林业碳汇项目有关。黑龙江省已开发6个中国自愿减排林业碳汇项目,合计开发交易碳汇量190万t/a,预计项目可减排总量8 802万t。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碳汇项目试点已经实现了第一笔碳汇交易,并且获得收益;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也以碳汇量为质押,在银行获得了金融贷款。《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经济发展规划(2019—2030)》已经印发实施,根据该规划,至2030年,黑龙江省将完成406万hm2碳汇项目建设,年均减排量971.4万t,年均产值可达8.84亿元[6-9]。
3 黑龙江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和草区之一,林地面积2617万hm2,位居全国第四;森林面积2145万hm2,约占全国的1/10,位居全国第二;森林蓄积量20.52亿m3,位居全国第四;目前森林覆盖率47.21%,位居全国第九。黑龙江省草原面积208.035万hm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5%;自然湿地面积556万hm2,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7,其中有9处国际重要湿地,位居全国之首。黑龙江省有各类自然保护地481处,总面积1 141.31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1%。自然保护区222处,其中国家级49处、省级75处,总面积745.77万hm2。各类自然公园258处,其中森林公园110处(国家级69处、省级41处),面积248.68万hm2;湿地公园78处(国家级63处、省级14处、地级1处),面积22.8万hm2;地质公园32处(世界级2处、国家级6处、省级24处),面积134.5万hm2;风景名胜区38处(国家级4处、省级34处)。根据黑龙江省现有的林业和草原资源,有关部门预测,黑龙江省各区域的森林碳汇储量约为38.46亿t,而且每年可产生的碳储量增量约为5 505万t[3,10-11]。因此可以得出,黑龙江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具有明显优势。
4 黑龙江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来源分析及预防
虽然黑龙江林业碳汇项目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在项目实施时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容易对林业碳汇的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仔细分析并防范风险来源对顺利开展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4.1 森林火灾对碳泄漏的影响
森林火灾可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格局和形成过程,与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密切关系。一次森林火灾可能产生超过同期森林生长吸收的CO2,甚至将森林生态系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所蓄积的碳都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净损失。因此国内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森林火灾引起的碳泄漏,由于各种计量参数的来源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碳排量计量,因此减少发生森林火灾是降低碳泄漏的最好办法。森林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可燃物,可以通过定期清理、计划烧除、绞碎覆盖碾压及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4.2 森林病虫害对碳泄漏的影响
森林病虫害对碳泄漏的影响也很严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从而达到固定CO2的目的。当叶片受到病害和虫害的破坏时,会使叶面积不同程度减少,进而导致光合作用的减少,降低对CO2的固定。有统计称:每年植食性昆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破坏达到5%,因此森林病虫害干扰对森林碳汇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种类、基本情况、发生规律的调查。
4.3 林业碳汇计量技术水平影响
碳汇的计量是林业碳汇项目的基础,只有有了健全且可靠的碳汇计量技术,才能保证碳汇项目健康持续地开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都缺乏准确而有效的碳汇数据,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着力于碳汇计量水平的提高,以保证林业碳汇项目持续稳定且健康地发展。另外还要加大对林业碳汇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的投入,从增汇技术、机理机制等研究方面提高黑龙江省森林、草原、湿地的碳储量。
4.4 对碳汇等词汇的不了解
涉及生产和生活领域的碳中和可以说是一场涉及全社会的行动,但目前黑龙江省人民对碳汇、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交易等词汇只是处于听过的状态,对其真正理解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很难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低碳环保的活动中来。因此要加强碳汇、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交易的宣传,这需要政府负责统筹,通过各种途径多做宣传,企业负责减排生产,生活中市民做到低碳环保,使全民参与碳中和行动。
5 结束语
林业碳汇是一项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且经济可行、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真实的减缓气候变暖效果的措施,并且被国际公认。此外,林业碳汇交易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从长远看,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林业和森林。更重要的是,林业碳汇交易有利于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科学、合规地开发和交易林业碳汇,将部分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和经济优势,使“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以市场机制给予生态产品生产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促进农民增收减贫,同时激励森林经营者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经营和保护,促进林业发挥更多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