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诗歌传播的特点和路径创新

2022-02-18杨阿敏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众诗歌微信

杨阿敏

诗歌作为一种相对高雅并且小众的文学体裁,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人人传唱的《诗经》到今天发展已百年有余的新诗,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长久以来,诗歌因其高雅的艺术性和较高难度的理解性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作为一种小众的精英文学,诗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阅读并能够充分理解的文本。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人们阅读诗歌一般是通过购买诗集或者参加专门的诗歌朗诵会的方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接触诗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站、论坛、博客以及近些年崛起的微信公众号,诗歌得到了广泛传播。

一、诗歌传播的历史回顾

作为一种古老的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自诞生起就具有传播特性。它的传播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从《诗经》的“和诗以歌”到将诗歌搬上电视荧屏以电视节目为载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诗歌的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媒介传播和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等阶段。

一是口头传播。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诞生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大部分是人们在劳动、祭祀等活动中口头传唱的歌谣。最初的诗歌传播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传唱,具有传播距离短、不易保存的局限性,因此现在流传下来的上古歌谣并不多见。

二是文字传播。《诗经》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得益于文字的出现。文字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信息转瞬即逝的弊端,使得记录成为可能。依托文字,诗歌打破了有声语言的距离限制,让最初人们口头传唱的歌谣保留了下来。但是单一的书写文字仍然有数量的限制,诗歌传播的速度、距离和效果等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是印刷传播。诗歌可以流传至今离不开印刷技术的支持。印刷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被批量生产,原本的文字记录借助印刷技术被印刷成册保留下来,更广泛地流通起来。

四是广播电视传播。广播电视时代是诗歌传播方式革新的一个新阶段。广播电视将诗歌从单一的文字传播转变为音频、图像和视频加以传播。这一时期,人们通过听广播、看电视接收诗歌信息。与单一的文字表达相比,诗歌的传播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有严格限制,过了节目播出的时间,就不能再去听、去看,诗歌传播依然存在局限性。

五是新媒体传播。到了新媒体时代,诗歌的传播跟随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Web2.0时代,诗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传播模式,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的方式进行传播。近些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崛起,诗歌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广泛传播,一批诗歌类公众号应运而生。诗歌借助公众号,在普通大众间传播,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关注。

二、新媒体环境下诗歌传播的特点

(一)渠道多样,范围广阔

新的传播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渠道多样,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灵活,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获取新闻信息还是阅读文学作品,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客户端、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传统的纸质书刊阅读方式受到冷落。受众读屏习惯的建立相应地催生了诗歌传播的新渠道,网站、论坛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一首诗发表在专门的诗歌论坛里,被众多喜爱诗歌的受众所接受,实现了信息的一对多传播。

近些年,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得诗歌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微信作为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之一,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诗歌借助微信传播有效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诗刊》主编李少君在《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文中指出:“诗歌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及‘诗刊社’等公众微信号订户动辄在十万至数十万,这就意味着,每天有庞大的微信订户群定时在阅读诗歌;诗歌越来越受到关注,诗歌又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诗歌再一次成为人们精神的需要,甚至正在成为一种心灵的必需品。”①新媒体环境下,多渠道、广范围的传播方式不仅让人们便利地阅读诗歌,而且促进了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人最大可能地接触到诗歌②。

(二)成本降低,互动增强

以诗歌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传播为例,作为一种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其低门槛的制作特点和广泛的受众参与度拥有基数较大的用户。对于诗人来说,可以通过申请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诗歌;对于读者来说,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只要有阅读需求,就可以通过微信搜索轻松获取到阅读文本。相比于传统的纸质书刊阅读,新媒体的阅读方式节约了阅读成本,获取阅读的文本信息也更加便捷。诗歌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传播既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又满足了读者在不特定时间里的阅读需求。

微信公众号这一传播平台使诗歌的传播不再受制于书刊杂志有限的版面。一些活跃在诗坛的诗人通过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分享作品,实时与读者沟通,减少了纸媒发表的等待时间,也降低了读者阅读的成本。当下诗坛中一些影响力较大的诗人(如汤养宗、谭五昌、张执浩、李元胜等)都注册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诗人李元胜的个人诗歌公众号“无限事”不定期推送自己和其他优秀诗人的诗作,为读者阅读诗歌提供了便捷渠道。此外,一些官方组织(如诗歌刊物《诗刊》《草堂》《扬子江诗刊》等)都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个人微信公众号,诗人可以及时发表作品,利用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或者在微信里创建读者聊天群与读者进行沟通,使得诗歌的传播更加便捷。对于读者来说,不用订阅纸质刊物,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免费地读到各大诗刊的诗歌作品,降低了诗歌阅读的成本。同时,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将喜欢的作品转发至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媒体,实现了二次或多次传播,方便更多诗歌爱好者阅读诗歌,扩大了诗歌的传播范围。

(三)面向大众,进入普通人视野

诗歌作为一种精英文化,其传播圈子相对小众。随着自媒体平台崛起,信息传播的便利条件解构了这种单一狭小的传播模式,给诗歌爱好者带来了更多接触诗歌的机会。新媒体时代,诗歌这一高雅艺术逐渐走下神坛,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近几年,草根诗人走红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湖北诗人余秀华借助网络一夜走红;矿山民工陈年喜的诗歌在博客上被发现后,被更多人看到并肯定;身在河南偏远山村的农民李松山所写的诗歌作品被朋友小葱发在朋友圈后,引起了《诗刊》③编辑的注意。2019年,《诗刊》第2期刊登了这位放羊诗人的诗歌作品。李松山也因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的诗歌受到了欢迎,并且参加了在福建霞浦举办的第三十六届青春诗会④。

便捷的传播渠道有效缩小了城与乡、人与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底层诗歌爱好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诗歌,并且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社交平台。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普通人的作品被看到的几率大大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雅的文学艺术不再只是专属于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让普通的诗歌爱好者也可以随时阅读到诗歌,或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同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

三、新媒体环境下诗歌传播的路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形态日新月异。2008年,全媒体开始在传播领域崭露头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一文中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⑤新媒体环境下,诗歌的传播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逐渐开辟出新的方式,从单一的文字传播走向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传播,呈现出全媒体化的传播方式。在此传播方式下,诗歌传播也产生了新的路径。

(一)从“读文本”到“听音频”

传统媒体时代,诗歌的传播是单一的文字传播,主要通过发表在书刊杂志上或者是出版诗集来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后,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早晚报、电视新闻转为利用手机获取信息。人们不再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纸质书刊。因此,传统的诗歌传播方式也在进一步更新。

新媒体时代,诗歌不再通过单一的文字来感受,读者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接触诗歌。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微信公众号(如“为你读诗”)通过推送诗歌的朗读音频,并在推文中配以对诗歌的解读,在固定时间推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作为一个诗歌公众号,“为你读诗”已经拥有1000多万垂直优质用户,覆盖并影响超过3000万大众人群,日活跃用户量达到80万,每日头条的推送内容在24小时内基本能突破10万。在公众号年度排行榜中,“为你读诗”多次进入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跻身文化类微信公众号50强。相比于传统的文字阅读传播,朗读的传播方式更易于接受,更适应读屏时代用户的需要。除了公众号的传播,一些有声读物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等也会推出朗诵诗歌的内容。人们借助此类平台接触诗歌、阅读诗歌,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视听结合的传播形式提高了人们对诗歌的兴趣,拓展了人们获取诗歌资源的渠道,促进了诗歌的传播。

(二)从“学诗词”到“看节目”

随着微信的使用普及,沉寂了许久的诗歌呈现出回暖的迹象,人们对诗歌的关注度提升,诗歌重新回到普通大众的视野。为了加强对诗歌的传播,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一些以诗歌为传播内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这类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较高的评价,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此类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唤起人们对诗歌的记忆,补充人们现今缺少的诗歌常识,通过一种通俗娱乐的方式让人们重拾经典文化,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起到了传承经典诗歌文化的作用。

这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拓宽传播范围。在电视频道播出的同时,与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有机结合,依托电视、微信、微博等进行宣传。在微博注册节目的官方账号,实时发布节目信息,与观众进行良性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与此同时,节目嘉宾也会利用自身流量宣传节目,吸引观众。如《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前,嘉宾借助自己的抖音、微博等个人社交媒体对节目进行宣传。在节目开播后,节目组在微博上建立讨论话题,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吸引受众的注意。《中国诗词大会》历经六季,已经成为诗词类节目的一个重要品牌。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的诗词知识。这类节目在传播中呈现出了诗歌文化的魅力,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为诗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助推了诗歌文化的传播。

四、结语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高雅的艺术特性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新媒体时代,短小精悍的诗歌文本满足了快节奏生活里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等新的阅读工具实现了人们即时阅读的需要,阅读诗歌不再是一种离普通人生活很远的高雅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诗歌传播模式的变化使得诗歌传播呈现出向好发展的趋势,诗歌文化传播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更多的诗人走入大众视野,更多的诗歌借助新媒体平台得以广泛传播,媒介化环境为诗歌构建了全新的生态。新媒体时代,应把握好新媒体与诗歌传播的关系,不断创新诗歌传播手段,丰富传播内容,与时俱进地利用新媒体传播诗歌,从而促进诗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注释:

①李少君.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2015-04-17(014).

②许婧瑶.“新媒体”时代下诗歌文化的传播[J].声屏世界,2018(02):38-39.

③《诗刊》: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

④青春诗会:由《诗刊》社自1980年开始主办,之后每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

⑤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04):22-24.

猜你喜欢

公众诗歌微信
诗歌不除外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