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挑战
——以短视频为例

2022-02-18唐凌宇赵佳鹏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群体数字化老年人

唐凌宇 赵佳鹏

著名美国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于1996年撰写了《数字化生存》一书,对未来人类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他认为未来人类将以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从事社会生活,“人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中,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50岁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如此看来,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今天,数字化生活在老年群体中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一、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现状

(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保障中国老年群体介入互联网

老年群体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的主要前提是拥有能够进入互联网的交互界面以及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学者波斯特将交互界面视为“处于人—机之间的一类隔膜,它既区别又联系着两个大相径庭,却又彼此依赖的世界”。学者约翰逊将交互界面定义为“中介设备或翻译性设备,形塑用户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软件”。由此可知,交互界面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座桥梁,目前最常用的交互界面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老年群体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从数据上看,老年群体的经济收入远大于从前,可以担负起购买电子媒介的费用。同时,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方面,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的比例达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经济的发展,为老年群体介入互联网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二) “数字反哺”推动老年群体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后喻文化是指年长一代学习年轻一代,利用他们新颖广博的知识,使自身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学者周晓虹在米德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反哺”这一概念,指“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记忆能力不断下降以及新媒介复杂的操作步骤和繁杂的界面使得老年人很难自学如何使用新媒介。对老年人来说,手把手指导教学才是最为有用的。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指出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该文件的出台加速推动了老年群体“数字移民”的进程。

(三)疫情蔓延加速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

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高强度连接的现实世界被物理“隔离”削弱了,人们更加依赖社交媒介,增强了线上虚拟世界的连接。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时期隔离在家办公成为常态。正因如此,年轻人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年长一代使用数字媒介,为他们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在中国10.11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达12.2%,约1.23亿人,与2020年的9700万人相比,增加了约2600万人。在所有年龄段网民群体中,老年网民数量增速最快,是2021年国内网民人数的主要增长点。

二、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挑战

(一)文化的冲击:新兴文化侵蚀老年群体最后的文化净土

随着地球村的不断发展,青年群体较之年长一代所接触的文化范围更广、种类更复杂,青年群体将主流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衍生出能够表达自身个性的青年亚文化。但由于青年群体与父辈、祖辈的想法存在着一些对峙,使得青年亚文化自然而然地与年长一代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发生一些观念上的冲突。随着青年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一方面,主流文化对亚文化不断地进行收编,以引导和影响更多的青年群体;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年轻一代,媒体调整自己的传播语态,有时也会在报道中融入一部分具有积极含义的网络语言。这种文化语境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下,一旦老年群体进入数字化生活,就会迫不得已地去接收这些信息。至此,网络文化对老年群体的观念、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抖音、快手中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甚至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些偏离社会主旋律的短视频不仅收割着老年群体的流量,也侵蚀着老年群体最后的文化净土,荼毒着老年人的精神。例如三观扭曲的“土味”说理,向老年人灌输“养儿女无用论”来离间家庭关系等,都会对老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二)利益的诱惑:年轻群体利用老年群体赚得盆丰钵满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早已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生存,同时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去获得私域流量且将流量变现。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从数据上看,老年群体有望成为“数字移民”,打开网络新天地,加入数字化生存的行列。在老龄化盛行的今天,年轻一代看到商机,即通过短视频呈现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将他们打造成“老年网红”,实现私域流量变现。但是目前存在部分视频创作者为了博得眼球、获取流量,强迫老年人去拍摄一些违背自身意愿的短视频,以爱之名“绑架”老年群体为其赚取利益。一方面,老年群体出于对亲属的疼爱不忍揭发其恶劣的行为,或是受到亲属的控制不敢揭穿这些短视频背后的真相;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不懂得正确维权。

(三)话语权的差异:恶搞视频 “丑化”和 “弱化”老年群体

《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老年群体渐渐开始加入到这一庞大的队伍当中。老年人利用短视频上传自己的生活片段,分享自己的日常。互联网虽然带来了话语平机,但并未带来话语平权,因此,老年群体的形象常常在互联网中被“丑化”或“弱化”。一方面,老一代人的观念与年轻一代存在着差异,而且年轻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掌握着相当强势的话语权,因此,个别年轻人可能会去抨击老年群体的视频,反抗老年群体的观念,同化老年群体的思想;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可能运用各种剪辑技术将老年人拍摄的视频进行二次加工,通过这些鬼畜、恶搞的视频来娱乐大众,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点赞,实现流量变现。

(四)情感的哄骗:老年群体利用网络弥补情感缺失

目前的老年群体大多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当时大部分的婚姻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家庭包办等方式实现的。这些方式也导致了很多老年夫妻之间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与朋友同事的疏远等使得这种孤独感更加强烈。在这种人际交往越来越淡化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情感危机就显现出来了。久而久之,老年人会通过寻求一个新的渠道来弥补情感上的孤独。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具有强互动性和及时反馈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予以老年人大量的关爱、关怀与交流,使老年人获得陪伴感,因此,短视频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老年群体的孤独感。一些年轻人利用短视频哄骗一部分情感缺失的老年人,与老年群体建立情感连接,在消耗老年人的情感与时间之外,也从他们身上获得金钱。由于对新型诈骗手段的分辨能力较低,老年人时常成为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2021年10月中旬,一位来自江西赣州的60多岁大妈沉迷于抖音短视频,声称“靳东在抖音上公开向她表白,还承诺要送给她钱和房子”,甚至为了和“靳东”搞“姐弟恋”与家人闹得不可开交而离家出走,并且绝食,同时这个账号的每一场直播卖货她都会观看,也花了不少钱。事后经查,这个抖音账号只是打着“靳东”旗号的骗子,其视频也是通过粗糙的剪辑和配音合成的。不过,这位江西大妈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统计,各类视频网站上的“靳东”账号在巅峰期竟然超过2000个,受骗者不计其数。

(五)时间的消耗:老年群体沉迷短视频无法自拔

退休之后的老年人不再受制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他们可以随意地支配大量的自由时间。同时,通常子女也很少陪伴在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身边,于是智能化数字媒介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逾10小时。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短视频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由此看来,老年群体已成为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群体。另外,Quest Mobile发布的《2021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老年群体在娱乐方面将大量时间用在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且对这些平台有较高的黏性。一方面,老年群体不愿被时代所抛弃,对互联网技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短视频App所使用的算法推荐技术会根据老年人的行为,向其推送他们感兴趣的相关视频,使得老年群体走向数字化生存,跨越了“数字鸿沟”,但却陷入了“数字沉迷”。

三、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保护路径

要想消除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数字生活,不被时代裹挟着前行,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线下活动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诈骗、控制老年人来获取利益等行为的惩罚力度,更好地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并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老年人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他人侵犯。由于部分老人缺乏识字能力,仅文字的教导无法发挥作用,政府需要因材施教,将相关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将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融入戏曲之中或是制作成富有趣味的短视频,通过官方账号向老年人普及,提高可信度的同时实现寓教于娱。基层组织、公益机构等社会群体应积极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频繁的线下活动能够分散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注意力,削弱孤独感。同时,应加强与老年群体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生活中出现的异常并积极解决。定期组织互联网专题活动,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的看法,向他们科普相关知识,提高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

(二)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平台推出老年人防沉迷系统

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监测系统,重点加强对于用户发布的视频内容的监管。一旦发现行为异常的老年人,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持续跟踪后续情况,避免老年人的身心受到损害。互联网平台可以仿照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推出老年人防沉迷系统,规定一天可观看的总时间以及可观看的时间段等,让老年人规律作息,保证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能有时间拥抱现实生活。平台还可以根据老年群体的特点,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老年人专用模式,进行适老化升级。干净简洁的界面以及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老年人使用。除此之外,同一个年龄层的群体更容易有相似的理念、想法以及话语交流方式,因此可以建立专属于老年人的网上交流平台,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沟通空间,以此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三)家庭成员主动承担提高老年人媒介素养的责任

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也是老年群体学习新知识、使用新媒介的第一学堂。老年人的家庭成员要积极采取行动,借助各种社会上的案例,耐心地向老年人介绍新型诈骗手段,增强老年人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使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存。同时,年轻人也要关爱老年人,腾出空闲的时间陪伴老人,避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子女不仅仅需要在物质上保障老人的需求,还要时常倾听老人的想法,给予老人心理上的安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要主动承担消除数字技术控制老年人的责任,引导老人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适度地进行消遣娱乐,督促老年人多进行线下锻炼等活动。

四、结语

老年人奋力追赶时代的脚步,主动融入数字化生存,享受智能化服务。目前互联网上已出现大量的“老年网红”,他们通过分享一些日常或是拍摄一些搞笑视频,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在老年人步入数字化生存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冲击、利益裹挟、形象被“丑化”、情感哄骗以及时间消耗等挑战,这些挑战对老年人的身心都有着不利的影响。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应联合社会各界为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保驾护航,从多个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老年人摆脱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困境,给老年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引领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有品质、有尊严、有幸福感的数字化生存。

猜你喜欢

群体数字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