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照耀中国
——从重大主题电视剧看主旋律对现实主义的突破

2022-02-18孙雯晴

视听 2022年4期
关键词:群像现实主义

孙雯晴

2020年5月2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旨在形成“百年百部”的新创作格局。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扶持和引导下,一批重大主题电视剧相继播出,题材涵盖脱贫攻坚、抗美援朝、党史国史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再现中国农村扶贫史诗故事的《山海情》,还是展现抗美援朝艰苦卓绝精神的《跨过鸭绿江》,抑或是重现国人思想启蒙的《觉醒年代》,等等,这些重大主题电视剧均取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从这些热播剧中可以看出,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前提下,描绘了当下与历史、个体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图景和现代生活画卷。精彩、优质、共情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借助网络平台持续输出新时代背景下的电视剧溢出效应,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主题电视剧热播现状,探讨重大主题电视剧这一命题的主旋律如何突破现实主义,讲好中国故事,把握时代脉搏,镌刻人物画像。

一、将现代主义元素融入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显示细节的超越性意义,基于细节对内涵进行深层挖掘①。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当下热播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均充分汲取现代主义质素,将汹涌澎湃的历史现实凝集为镜头中的细节,并透过这些镜头细节将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深层次地再现出来。

(一)细节镜头隐喻深意

《觉醒年代》是重大主题电视剧的一部扛鼎力作。在宏大的革命史诗题材下,导演张永新在拍摄过程中暗藏细节。剧中,每一个具有电影质感的细节镜头都隐喻着深意。第一集结尾,在码头自食其力的陈延年发现喝水的碗里有一只活着的蚂蚁。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把蚂蚁挑出来,放生至路边的野花上。短短几秒钟的镜头细致刻画了陈延年的这几个动作,将一个心怀慈悲的青年形象呈现了出来。这样的“动物入画”镜头在全剧中出现多次。在第二集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为讽刺父亲,把“荷叶黄牛蹄”替换成了活青蛙,而后陈独秀将青蛙扔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导演用青蛙向上跃起跳出井底的镜头,暗喻陈独秀的超前思想和开阔视野,同时暗喻了陈独秀是勇于探索的先锋革命者。

(二)精心制作力求美观

镜头美感是当下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中的一大特色。相较于以往的革命题材电视剧,重大主题电视剧在镜头制作上力求美观。《觉醒年代》中有许多颇具美感和深意的空镜头。例如,剧中送葬队伍、迎亲队伍、袁世凯军队三队人马相交而过的空镜头,代表着袁世凯的军队和送葬队伍中装神弄鬼的法师以及迎亲队伍里的媒婆三方的沆瀣一气,也代表了腐朽的封建思想并不能带领中国走向真正的光明。在《觉醒年代》中,这种集巧思、美感、暗喻于一体的镜头数不胜数。每一个镜头都力求精准,每一帧画面都力求美观。制作团队甚至为了一秒钟的骆驼脚印镜头,反复拍了42遍。也正是这样引人入胜的暗喻细节,精准地还原了时代氛围,呈现出一个有呐喊、有热情、有力量的“觉醒年代”。

可以看到,现代主义的细节质素在重大主题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并在更深层面上挖掘现实中蕴含的美的质素。这些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细节镜头呈现,使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宏观与微观、语境与情怀、历史和现实之间迸发出别样的美学张力,也使观众在充满质感的类电影镜头中获得了超凡的审美体验。创作团队在宏大主题叙事下筑牢细节,不仅是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也是对现实主义切入和表达方式的一种突破。

二、从单一形象到人民群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当下,重大主题电视剧中真实呈现的中国人民形象就是人民文艺的最好注解:人民的文艺应抒写真实的人民群像。相较于过往刻板说教的主旋律电视剧和近年来都市剧中普遍存在的“伪现实主义”“悬浮”现象,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打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枷锁,用镜头展示人物群像,在不同人物的对话中真实再现历史人物。重大主题电视剧通过更多的人物群像戏,让重大历史事件变得更加鲜活立体,摹画出真实的人民群像。

(一)精准刻画各级人物

人物是戏剧的灵魂。不断打破收视率纪录的《跨过鸭绿江》用全景式、立体化、全方位的叙事再现了抗美援朝这个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在这个主题宏大、事件精彩、名人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如何进行人物设置显得极其关键。《跨过鸭绿江》刻画了多层面的人物群像,有毛泽东、周恩来、斯大林、金日成和美国总统等国家级领导人层级的群像刻画,有彭德怀、邓华、韩先楚、洪学智、麦克阿瑟、李奇微等战场主指挥官的群像刻画,还有金医生、邓妈妈、“话痨”郑锐、“神射手”陆乘风等普通人民的群像刻画。该剧更兼顾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英烈的主要事迹。通过精准刻画各级人物形象,《跨过鸭绿江》等重大主题电视剧突破其所讲述的重大主题、重大事件,将历史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从不同层次的人物形象身上全方位地感受到历史。

(二)奋力抒写英雄群像

重大主题电视剧采用多种方略对英雄群像进行抒写。以《跨过鸭绿江》为例,首先,其通过我方志愿军劣势装备如何对抗装备强大的美军为主要矛盾设置,用五次战役全过程展现出不同人物的品性、经历和精神,令这些特殊人物立体而生动。其次,巧妙运用冲突,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第三次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作为大后方的中央从政局上考虑,要求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但彭德怀从战场实际考虑,想固守三八线。这样的冲突设置加之极端恶劣的冰雪天气,使得矛盾冲突扣人心弦,也使众多英雄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毛主席远在后方运筹帷幄,彭德怀不畏艰险、睿智清醒,“冰雕”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惧牺牲……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将军将帅、神兵战士形象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最后,《跨过鸭绿江》中的英雄群像都有历史原型。该剧在创作时运用融入纪实影像资料进行解说的新叙事办法,最大程度地体现人物与事件的真实性,用战争抒写呈现出崇高的英雄悲壮美。

无论是革命先驱、英雄烈士,还是基层干部、普通人民,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打破了惯常现实主义电视剧模式化的人物形象。这些电视剧不虚美、不隐恶②,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也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相较于单一人物,精彩纷呈的真实群像塑造让观众有了更加真实的体悟。观众能从重大主题电视剧中看到每一位伟人、每一位普通人从不同维度对国家矢志不渝的守护,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成就了当下的美丽中国。

三、用情感共鸣打破青年的观影壁垒

由于题材特殊,重大主题电视剧常常在荒芜中催生理想之花,在苦难中迸发顽强斗志,在巨变中展示伟人壮举。在重大主题电视剧中,我国历史岁月中的苦难得以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戈壁漫天的风暴风沙,残酷战场的易逝生命,革命无畏的理想追寻,这样的苦难历经岁月打磨,不仅唤醒了中国青年身上宝贵的精神品格,也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打破了青年的观影壁垒。

(一)历史与现实的精神互文

正因为有《觉醒年代》中一代代觉醒者的奋起反抗、救国救民,方有今日中国之崛起。剧中的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一文中这样写道:“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资以乐其无涯之生。”③这些启迪国人思想的智人先声也依旧启迪着当代青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觉醒年代》中风雨飘摇的中国和今日大变局里的中国形成了巧妙的互文。这种互文直接从精神维度上冲击着当代青年,激发出当代青年奋起的精神力量。

当看到昨日中国革命者不惧压迫、排除万难追寻心中之光,窥见革命者崇高又无与伦比的大爱与大美时,当代青年的精神斗志被唤醒,由此激发出青年的共鸣与奋进,或许是重大主题电视剧的旨外之旨。

(二)成长式的情感共鸣

《山海情》从另一种沉浸式成长的维度,带领青年用苦难美学锤炼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贫瘠的土地、一望无际的戈壁、看不到希望的贫穷和一口带着黄土味的西北方言,带领年轻人走进了还未脱贫的西海固深处。当代青年与剧中人物一起成长,体验了一次“沉浸式”扶贫。《山海情》之所以能打动当下的青年,是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很多村民也都是青年。得福、得宝、麦苗、水花,这些年轻人用知识、实践、朝气和锐气帮助自己的家和家乡脱贫致富。这对当代青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触动。此外,《山海情》用大量的镜头刻画了这些青年的人物形象。虽然没有主角光环,但剧中的青年踏实努力、认真生活。他们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尚,也在无形中完成了对当代青年态度的精神文化洗礼。

不难发现,重大主题电视剧已经在当下中国青年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他们在主旋律电视剧中汲取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得宝种出蘑菇了吗?”“看完《觉醒年代》谁不想上北大呢?”这些引起年轻网友热议的话题正是当代青年走进重大主题电视剧并与之交互的结果。新时期对现实主义的定义和审美,就是一种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普遍体验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深醒④。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正逐渐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打破主旋律与青年之间的壁垒,焕发出崇高而蓬勃的生命力。

四、用文化仪式重塑家国情怀

回顾现实题材的电视作品,无论是主旋律电视剧还是都市剧,都是单一个体,没有形成传播链接。重大主题电视剧往往连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一系列文化符号构建“文化仪式”。通过这种符号化的信息传播构筑起共同体,可以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⑤。这场仪式可以勾起观众某种共同的记忆或情怀,从而实现集体共鸣和集体认同,进而让重大主题电视剧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应。

(一)文化构建集体认同

在当下信息传播愈加碎片化、分众化的环境里,重大主题电视剧为我们提供了社会整合和构建共同认同的现实依据。比这些重大主题电视剧的题材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国人共同拥有的记忆。重大主题电视剧通过仪式的构建和传播,使国人产生集体内部的认同,并使整个社会更具凝聚力。就当前的网络空间传播而言,很多受众逐渐倾向个人化的信息渠道。同时,网络社交媒体为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不断对其进行细分与强化。这就可能导致人民对于国家共同面对的事情愈加冷漠,难以形成大的共同体,无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力。重大主题电视剧的相继展播所构筑的文化仪式,成为联结国家与人民的共同价值谱系。把国家与人民的愿望纳入同一目标,并在这个共同体内部进行分析、讨论与对话,无疑是主旋律突破现实主义的一次重大飞跃。

(二)强化记忆凝聚情感

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革命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再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当这些文化符号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起某种集体记忆和集体精神表征时,重大主题电视剧便超越了自身画面所讲述的故事,成为连接现实与历史、连接国家与人民的纽带。通过这样的传播连接,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被激发起来,进而形成了更大的文化传播效果。

正是通过“仪式化”的文化传播,重大主题电视剧才可以共享意义、凝聚情感,并对当下中国社会进行必要的集体情感和意识强化,同时把人民紧密地连接起来。当代中国青年也正是通过与先贤的碰撞交融,才拥有了对先贤的情感认可和信仰。通过仪式传播,重大主题电视剧让人们找到了情感归属。

重大主题电视剧所构筑的文化仪式不仅让该类型电视剧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还让其背后暗含的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高度开掘和家国情感联结更具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重大主题电视剧用一种特殊的文化仪式重塑了家国情怀,发挥了电视剧文化传播的最大价值。

五、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⑥。重大主题电视剧既荡漾着理想主义浪漫,又蕴含着现实主义真切。它所呈现的不仅是理想,还是一个人、一群人的真实经历,更是时代大潮写给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波澜壮阔的史诗。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历史、中国精神、中国生活的多元性与丰富性。重大主题电视剧在艺术手法和主题表现上所显示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实现了主旋律剧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尊重历史、忠于艺术、突破创新、打破审美、情景交融、以刻画人物精神和品格为主塑造人物群像……重大主题电视剧的这些创新突破为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启示。可以预见,这样的文化空间生产会给现今中国电视剧创作带来新的层次与质感,也将引领中国电视剧行业不断向前迈进。同时,重大主题电视剧对历史革命精神文化积淀的深层开掘也将为现实主义电视剧多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创作观念、创作质量和创作水平,让现实主义电视剧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

理想照耀中国。重大主题电视剧在电视剧领域持续火热,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电视剧的更多可能。我们也期待着重大主题电视剧持续“破圈”,用更多的扛鼎之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弘扬中华精神、彰显大国风貌的文化新格局。

注释:

①④宋红梅.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转型重构特征[J].当代文坛,2020(05):187-191.

②陈坤,董洪阳.全景叙事·铁血群像·虚实相生——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史诗品格[J].当代电视,2021(03):27-29+40.

③杨琥.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李大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88.

⑤[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8.

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9.

猜你喜欢

群像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能源创客群像
群像
群像扫描
晚清民国人物群像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