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研究
2022-02-18唐继华
唐继华
(四川天一学院,四川 绵竹 618200)
建筑行业存在施工高能耗、建筑资源紧缺、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等问题,对于现场管理常采取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中,对装配构件的制造、设备运输、构件入场及储藏与塔吊安装进行模拟,提升了施工效率。批量化的构件制造与工业化的建设流程,应重视施工现场管理,避免因建设信息不对等而出现建设问题。针对装配式建筑常见的现场管理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提出了现场管理策略,以期找到优化装配式建筑现场管理的可行方法,发挥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与模拟功能,做好构件制造与现场管理安排,解决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方案上不断创新,将传统建筑行业混凝土浇灌转换为构件预制作,而后现场拼装的形式,相应的,施工管理的重点应随之调整。建筑行业存在高能耗、资源浪费问题,以建筑行业发展为研究背景,以BIM技术的高效运用为途径,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体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依托于BIM技术与建筑信息模型内部综合系统的应用,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与可协调性,将提升收益与质量保障为核心目标,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探究,以实际案例验证方案是否具有可实践价值,弥补过往工作环节存在的理论充足但实践不明的问题。
1.3 逻辑框图
以技术路线总结为逻辑框图的主要内容,分为若干重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根据文献记录与切实存在的问题,保证问题的客观性与重大性,突显策略探究价值。理论研究,理论层面依据可分为两个层级,即装配式施工管理与BIM信息化管理,依据上述两个理论保证施工环节和管理工作的可协调性。技术分析,分析案例,结合学术文献,保证科学性。体系构建侧重于进度、成本、质量及布场四个层面,初步形成体系。展望未来装配式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径。
2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可解决建筑与制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构件组装型建筑与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目前,建筑领域已广泛应用BIM 技术进行构件组装,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强大的模拟功能,将装配式建筑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出现场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装配式建筑以制造业模式完成建筑构架生产,大大节约了建筑资源,具有节能环保、施工周期短的特点,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缩减了工程成本。BIM技术以立体多维形式模拟建筑物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管理过程,通过强大的场景模拟工程,为管理人员分析装配现场的动态模型,将现场动态模型与实际现场管理相关联,展现出实际施工状况。由数据与信息处理搭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施工管理中,可全面监管装配式建筑的现场作业。
3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与不足
3.1 优点
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的建筑现场通过集中制造方式完成,将构件运送到工程现场,在现场进行配件组装即可。其施工优点是占用场地面积小,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混凝土、机械设备进场才可完成作业,而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物各配件进行标准化制造,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制造完成后运送至工程现场,进行吊装安装即可,大大缩减了施工用地。构件制造生产过程中,全部进行规范化、精确化材料配比,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各类材料使用量均减少,如钢材、混凝土、砂浆、保温材料等。装配施工现场仅需对进场构件进行安装,施工效率更高,采取吊装机械安装,降低了施工强度。
3.2 不足
目前,装配式建筑现场组装仍存在一些问题。装配进度受构件制造的影响,现场管理人员如果未跟进构件生产管理,将导致构件生产不及时,影响装配建筑效率。对于混凝土超大构件的运输不合理,将延误施工,影响构件安装效率。方案调整具有一定的限制,若出现装配作业方案调整,已经制造出的构件则无法应用组装,或是吊装过程中出现漏装、错装问题,将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需要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培养构件制造及现场组装方面的专业人才。
4 BIM在构件、配件中的应用
4.1 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为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应重视构件、配件生产,保证生产质量,利用BIM平台完成编号,保证现场组装效率。流程分析是利用传统二维软件完成构件、配件平面图的绘制,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转换为可视立体图,完成转化后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图纸深度处理,利用可视功能对内部尺寸误差进行二次调整。构件生产应重视构件、配件质量表单,利用三维扫描系统对构件、配件进行无损检查,再进行运输。三维设计模型是技术应用的重点,需在传统软件中增加可视分析,保证装配式构件、配件的尺寸精度。
4.2 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构件、配件运输是重点,其影响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如构件、配件的无损坏运输,如果做不好调度与规划,将无法进行成本的控制。运输速度,途中如果出现问题,将影响现场组装效率。应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将构件、配件等进行运输模拟,尤其是要将构件、配件尺寸与进场场地的最大路径进行模拟,避免延误。利用虚拟环境对配件运输进行模拟,及时发现问题,将运输路线做好规划,发挥建筑信息模型的规划与模拟功能。
4.3 在现场存储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存储不同于传统建筑施工材料,应保证标号一一对应,避免混乱存放导致现场运转困难。影响因素包括位置规划,应根据标号安装时间划分出不同的存放位置,若划分不清将会给管理造成困难。存放环境应做好防潮处理,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尺寸误差。可利用预演功能完成组装分析,做好存放处理。
5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实践
5.1 案例概况
ZD市某高级中学因学生住校难,拟定在校区东北角进行学生公寓的建设工作。该学生公寓的建设应考虑周边环境条件,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场地空间不允许,因此采取装配式建筑结构建设。该公寓共分为6层,无地下室结构,建筑面积9 800 m2,高度24 m,可解决1 0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本项目作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全楼除卫生间及屋顶构件现浇外,所有构件均为预制构件,现场管理需重视BIM技术的应用,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5.2 装配场地管理
根据装配式建筑实际工程需求及建筑构件尺寸,选择配套的吊装机械设备,借助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功能与三维模拟功能,协同设计部门规划吊装机械设备的场地位置,避免后期因构件尺寸组装失败导致吊装设备拆除,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吊装设备的现场规划可在一定程度减少设备进场数量,节省费用。对于装配场地、吊装设备、内部结构组装、砌体施工等都应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动态模拟,及时发现构件组装中存在的问题。安装人员与砌体施工人员通过观看现场模拟施工,可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提升施工效率。对装配现场的建筑施工模拟,可实现可视化现场监管,避免出现构件组装现场空间不足的问题。建筑信息模型具有模拟与管理的双重作用,应加以利用。
5.3 装配进度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完成组装进度管理,应建立在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上,通过构件组装模式与砌体施工,计算出装配工作的具体进度,根据建筑信息模型计算出装配进度,结合实际施工现场情况做好构件组装管理计划。借助平台将构件进行编号,模拟组装,针对模拟组装过程中的施工问题,调整构件组装管理方案。利用平台的三维立体预演形式,令现场管理人员直观找到构件建设问题,当施工现场出现构件吊装进程偏差时,可利用BIM 技术进行偏差问题分析,重新做好构件组装校正工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可进行多个校正方案比对,筛选出较为合理的工作方案。构件组装过程中,可将每日构件组装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组装进度分析,通过组装数据分析模拟出工程周期,当与组装进度出现偏差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利用差异颜色进行记录,方便后续管理。对装配进度进行跟进管理,将装配进度与资金利用管理相结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动态模式现场管理。
5.4 装配成本管理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理重点应落实在构件组装上,构件制造是程序化、标准化的制造流程,一旦签订构件制造合同则无法更改,应利用建筑信息建筑模型,对构建装配施工量进行数据计算,对不同构件或配件组装成本进行计算,为现场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利用BIM技术计算装配成本,对构件、装配、资金进行对比,利用线上函数计算完成系统计划与实际工程投入分析。施工管理应结合装配现场的实际状况,系统化完成成本管理,对装配效率与砌体施工效率进行监管,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6 结语
建筑领域中已广泛应用BIM 技术进行构件组装,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强大的模拟功能,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系统分析,制定现场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