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以宿迁学院为例

2022-02-18陆敬科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经济社会

陆敬科

(宿迁学院 科技处,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例如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和地方政府沟通存在障碍等。

1 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指在特定时间阶段和特定区域内,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的筹划和决策。宿迁学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以应用型为发展定位,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逐渐形成以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宿迁学院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

1.1 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履行其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两大职能需要以区域经济社会为落脚点,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可以为高校的科研活动提供现实舞台。宿迁学院积极响应“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调整和优化专业学科布局,深化政、校、企合作等来探索服务地方新路径。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存在着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致学生求职时遇冷,造成学生就业还需要二次学习的现象产生。

宿迁学院紧紧围绕宿迁市“6+3+X”产业体系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重点建设符合宿迁“十四五”期间发展定位的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以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为基础,主动融入产业、融入行业,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调适。宿迁学院现有42个本科专业,归属9个学科门类,紧密对接宿迁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领域,重点对接宿迁百千亿产业链,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形成了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等10余个专业群。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建设京东学院、洋河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行业”。

1.2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主动融入产业界

宿迁学院坚持把“服务宿迁”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扎根宿迁大地办大学,着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1)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落实校产对接。宿迁学院主动与宿迁市政府联合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宿迁市政府联合共建“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沭阳县政府联合共建“沭阳·宿迁学院科技园”等。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开区,为了做好产学研对接,学校与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已建成江苏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宿台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研究中心和宿迁市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工程技术中心等16个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合举办“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年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等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与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拔尖人才和高薪聘请高端科研团队,围绕宿迁和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难点问题,整合校内优势科技资源展开联合攻关,培养“科技成果不转化就是最大的浪费”意识,注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扬州大学签署共建扬州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宿迁分中心协议。

(2)联手龙头企业深化政校企合作。龙头企业是指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宿迁学院与京东、洋河股份、阿尔法药业、秀强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就人才培养、共享平台建设、科技项目合作、基地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2]。学校还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公关,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与成效,与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T-BOX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技术已经通过省级新产品认定,累计实现3 0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为宿迁市金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智能垃圾分类产品,现已实现200多台的销量业绩,成功实现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与江苏傲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视频的AI智能识别技术开发”中试系统;与宿迁市金嘉利塑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订“磁性气凝胶/PVC绿色节能密封材料的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外观设计”技术合同。与宿迁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共87个。其中,政府职能部门26个,学会、协会5个,学校6所,企业50家(电子信息类企业6家、建筑类企业10家、园林园艺类企业7家、机械材料类企业10家、文化旅游类企业5家、金融管理类企业6家、其他企业6家)。

(3)延伸产业线,深化对台教育合作。举办台湾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是落实国台办经济局、省台办“台商走电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让台湾青年更好地了解大陆的电商发展情况,满足更多台湾青年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搭建交流平台,让广大台企掌握电商运营技能,助推台企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学校受市台办委托成功举办了6期台湾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参训学员343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3 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促进全方位校地互动

学校科技处与宿迁市科技局建立定期会商、会谈机制,解决在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成果转化和产教融合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了双方业务能够精准对接,制定了《宿迁市科技局与宿迁学院共商机制任务分解表》。学校主动与宿迁市发改委对接,寻求支持,在宿迁市发改委指导和帮助下成功申报并获批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与转制前相比,转制后宿迁学院拓宽了科研服务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两个“国字头”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和宿迁高新区)的服务,出台了《宿迁学院“三联三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科研团队,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项目带动、集成攻关,依托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

2 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宿迁学院地处宿迁,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高校,其体现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紧贴地方需求,科学研究方面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结构,文化传承方面引领地方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

2.1 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意识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增加,社会需求也与日俱增,地方高校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定位,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扎根宿迁、融入宿迁、服务宿迁,扎根宿迁大地办大学,全面服务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服务宿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以服务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三联三融”(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为路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校地企融合,助力宿迁“江苏生态大公园”“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和“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紧扣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求,以服务“两区两企”(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洋河股份、京东集团)为重点,逐步扩大到“三县五区”(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宿豫区、洋河新区、湖滨新区、苏宿园区)。每个二级学院(部)彰显自身学科专业特色,至少与1个市直职能部门、1个乡镇或街道、10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稳定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

2.2 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3]。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双落户”政策,实现宿迁市和宿迁学院对高层次人才合作引进、共同聘用,发挥“双落户”校企对接、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遴选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骨干青年教师赴地方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街道、社区参与文化和社区建设,参加科技活动,共同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外聘企业高管和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计等活动。三是面向宿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开设自主选学、专业技能等培训项目,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依据学校学科专业上的优势,支持县区职业教育发展升级,培训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积极与宿迁市教育局等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合作,提高中小学、幼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四是打造“培养方向多元化、技能训练立体化、培养途径多样化、教学平台开放化”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用得上、能下得去、能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4]。

2.3 彰显资源优势,协同科技创新

一是搭建平台。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和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联合宿迁市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辖区内企业和京东集团、洋河股份、斯迪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共享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5]。二是共建基地。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共建双创基地,开展双创教育。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外工程教育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就业需求。与高新区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孵化、项目投资服务、学生实习创业等,形成集聚人才、项目、成果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高地。三是技术服务。为企业技术选择、技术改造、技术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定期向企业发布科研成果信息,优先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鼓励学校科研人员携带技术成果创业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并联合企业共同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发挥学校文学、艺术、数字媒体、软件等学科优势,积极发挥在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实力,扩大竞争力,把宿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4 发挥智库功能,服务政府决策

发展规划方面,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外部力量,为政府部门、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等提供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地理品牌策划等全面的发展规划服务。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为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规划、设计和咨询。文化研究方面,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红色文化、水韵名城生态文化、酒文化、乡贤文化和“金鼎”文化品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入研究地方特色文化,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通过组织学术会议,跨区域参观、考察调研,促进宿迁文化与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吸收借鉴,提升宿迁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决策咨询方面,充分凸显专业优势,发挥智库功能,为政府部门专项事务和项目评估提供量身定制的调研服务,出具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支撑相关决策;为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数据依据、分析报告、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发挥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项目支持、资金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给予帮助;需要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公关、共享平台建设等。同时,高校要强化服务意识,将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才能真正建立长效互动机制[6]。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经济社会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