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人图书馆国内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2-02-18吴云珊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图书馆

吴云珊(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1 真人图书馆起源及发展

2000年,由Ronnie Abergel等五位年轻人创立的名为“停止暴力”的非政府组织为了反暴力、加强对话,在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上现场出借75名真人图书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Living Library(活体图书馆)由此诞生。2010年,因美国一家私人公司发布律师函声明“Living Library”在美国已被注册,这种形式被改称为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目前,国外真人图书馆实践活动基本效仿“丹麦模式”,已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相当可观[1]。然而,笔者查阅各大网站及数据库发现,国外在真人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基本都是活动介绍,呈现出“重实践、轻研究”的特点。

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在博客中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TheNewLibraryFad:BorrowaPerson)为题,首次将living library(活体图书)带进中国[2]。同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15名图情专家作为“图书”被与会者借阅,这是国内真人图书馆由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3]。2009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正式拉开了国内真人图书馆实践的序幕[4]。之后,真人图书馆在中国蓬勃开展,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成果颇丰。然而近年来,除了依托于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和广州乐岛共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荒岛图书馆”和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依然坚持建设真人图书馆外,很多民间团体组织的真人图书馆迫于资金压力纷纷关闭,读者的参与热情有所冷却,高品质理论成果逐渐减少。因此,了解真人图书馆的整体研究概况、找到理论研究的不足,对于高质量开展真人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获取

2020年11月4日,笔者以检索式“SU=‘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活体图书馆’+‘活体图书’+'human/NEAR 0 library'+'human/NEAR 0 book'+'living/NEAR 0 library'+'living/NEAR 0 book'”在CNKI中国知网总库的“学术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子库内进行不限时间范围的中英文扩展检索,共得到859条结果。剔除外文数据库一般介绍性文献145条后,剩余714条中文文献。按时间排序,笔者找到了国内最早的一篇关于真人图书馆的研究论文,即林梦笑于2009年6月15日在《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上发表的《图书馆活体资源刍议——以“活体图书馆(Living Library)”为例》一文。在剔除早于这个时间节点的干扰性文献、非学术性文献和完全不相关文献后,共剩余594篇用于主题分析。

3 国内文献的主题分析

真人图书馆自2008年进入中国后传播很快,2009年起发文量逐年递增,到2014年达到顶峰,其后逐年递减。研究成果集中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笔者通过CNKI的“主题分析”功能去除了594篇文章中的“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Human Library”“Human Book”四个词频最高的干扰性关键词后,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活动案例推介及经验总结、中外真人图书馆对比研究、活体资源馆藏价值的研究、真人图书馆本质的研究、真人图书馆的应用研究、真人图书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六个方面,此外,有其他一些零散的研究主题。

3.1 活动案例推介及经验总结

真人图书馆源起国外,因此对于国外真人图书馆的情况推介在国内早期真人图书馆学术论文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蔡屏介绍了利斯莫尔市活体图书馆的情况[5];边国尧介绍了加拿大“真人图书馆日”活动概况及其启示[6];任杰介绍了澳大利亚梅尔维尔市的真人图书馆服务[7];熊太纯认为我国可以借鉴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真人图书馆活动的经验[8]。

国内引进真人图书馆的方式是拿来主义,即先实践再研究,因此,国内真人图书馆案例及经验总结类论文为数不少。任杰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服务案例[9];刘欣等介绍了济宁学院“子悦@Human library”在真人图书馆品牌构筑方面的实践[10];张秋等分享了“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的实践及经验[11]。

3.2 中外真人图书馆对比研究

基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国内外的真人图书馆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一些学者对中外真人图书馆进行了对比研究。曾婷以美国阿肯色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比了中外高校图书馆Human Library在举办宗旨、人书类型、举办形式、活动频率、服务对象、反馈形式、合作单位、借阅规则、人书保存方面的差异[12]。吴云珊基于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了中西真人图书馆在宗旨、选题、借阅、选址方面的差异[13],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14]。高飞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分析了中西方真人图书馆存在的区别[15]。陈琳从真人图书的选择、真人图书馆的组织形式、服务群体等几方面对国内外真人图书馆服务进行比较分析[16]。柯丹倩等对比了国内外Living Library的实践活动特点与理论研究特点[17]。

3.3 活体资源馆藏价值的研究

“人”作为真人图书馆的知识载体,其能在承载显性知识的同时,承载其他知识载体显现不了的隐性知识,而且能够被管理,因此真人图书具有馆藏价值。很多学者依据这个思路展开了围绕活体资源馆藏价值的相关研究。林梦笑指出,活体图书与传统意义的印刷型、数字型资源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即传播信息、传播知识和传播思想;活体资源的特性是具有互动性、不可复制性、开放性、互荐性,因此是一种特殊的馆藏资源[18]。真人书的知识形态基本上都是隐性知识,因此,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是显性知识的单向流通服务,而真人图书馆提供的是隐性知识的双向流通服务[19],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上的空白,实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推动了新知识的生成[20]。

3.4 真人图书馆本质的研究

真人图书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国内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则认为是一种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提出,“宣传图书馆创新阅读案例,推广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等图书馆阅读活动方式”[21]。童万菊认为,真人图书馆是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实践活动[22]。

一则认为是一种模式。毕洪秋等认为,真人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阅读模式,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阅读推广新模式[23]24-25;舒文刚等认为,真人图书馆创新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24];王培林认为,真人图书馆是一种隐性知识转移的元认知模式[25];吴云珊指出,真人图书馆是一种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模式[20]。

一则认为是一种平台。南爱峰认为,真人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多种人际交流聚合性平台[26];吴云珊指出,真人图书馆本质上是深度会谈聚合性平台[27]。

3.5 真人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①应用于文化传承。周一苗等认为,真人图书馆活动的思维性特色馆藏具有文化传承作用[28];张辉等认为,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是我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形式[29]。

②应用于阅读疗法。李萍等指出,真人图书馆可以实现“书”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达到更好的阅读治疗效果[30];柯丹倩认为,真人图书馆为阅读疗法服务提供了新契机,并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助推真人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施[31]。

③应用于学科服务。姚敏认为,真人图书馆是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的新推手[32];高飞提出将真人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引入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发展提供新契机[33];吴云珊认为,真人图书馆模式可以作为学科服务知识共生模式的优选方案之一[34]。

④应用于文化扶贫。李薇提出将真人图书馆应用于文化扶贫领域,开辟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助推文化富民的新路径[35];黄庆文认为,真人图书馆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价值要远大于真人图书馆在城市中起到的作用[36]。

⑤应用于阅读推广。毕洪秋等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引入真人图书馆可以丰富馆藏资源,拓展空间服务模式,为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注入新活力[23]39;李宇等认为,真人图书馆融入了西方文明信息服务理念,拓展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送、知识共享的沟通渠道,创新了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模式[37];王萍认为,真人图书馆使阅读推广服务向个性化、纵深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38]。

3.6 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很多学者对真人图书馆进行了冷思考。杨广锋指出,真人图书馆面临读者功利化阅读需求、真人图书理想书单获取不足、服务转型和资源限制等发展瓶颈[39];唐野琛指出,真人图书馆面临缺乏统一的真人图书馆规范、未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广泛重视、非图书馆的组织者面临较多困难、不同组织者之间缺乏合作、缺乏真人图书资源库等问题[40];万文娟指出,真人图书馆存在信息获取的不公平、信息的失真、隐私信息的泄露、知识产权的侵犯、失范行为难以追究责任等信息伦理问题[41];张真一指出,真人图书馆遇到了服务理念的误解、实施范围有限、缺乏科学管理等发展瓶颈[42]。

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如果将真人图书馆看作一种模式,则国内理论界始终没有厘清真人图书馆模式和其他模式的边界,对真人图书馆的模式特征和模式本质依旧模糊,尚未明晰真人图书馆与讲座等课堂模式、沙龙等聊天模式的区别。真人图书馆基础理论体系的缺失造成真人图书馆缺乏理论纵深,没有坚实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导致真人图书馆的实践之路越走越窄,难以持续。

4.2 少有对所处环境的研究

真人图书馆在不同环境里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对真人图书馆的影响十分显著。所谓社会环境,是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道德环境、法治环境、信息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宏观因素的综合,研究真人图书馆不能脱离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但目前仅有涉及文化环境[13]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信息环境、法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其他社会环境的研究,不得不说是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的一个缺陷,阻碍了真人图书馆本土化的进程。

4.3 少有对新兴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对真人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借阅方式等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保证真人图书馆的日常运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保持与时俱进的技术研究,是真人图书馆保持活力的基本方法。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涉及5G、VR、8K、AI等技术赋能真人图书馆升级的研究[43],但少有从真人图书馆发展需求出发,反向驱动新兴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适时为真人图书馆量身定做适合的科技外衣,是切实提高真人图书馆在多变的信息环境中的亲和力的应用性课题。

4.4 缺少对“人”的深入研究

真人图书是“人”,读者是“人”,真人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人”,“人”决定了真人图书的质量和真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同时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因此,研究真人图书馆离不开研究“人”,而现有的真人图书馆研究成果中鲜有关于“人”的研究。人有情绪、心理、年龄、阅历的变化,这些变量是真人图书馆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摸索和分析“人”的规律对探索真人图书馆的发展规律有着重大意义。如,如何分别管理真人图书的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如何将借阅双方的情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都是具有实用性的研究主题。

4.5 少有定性定量评价研究

真人图书馆相关综述类研究成果不少,但缺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类研究成果。目前,大量的实践总结类论文局限于对真人图书馆进行主观评价,鲜有基于数据的客观评价,基本没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更没有为真人图书馆建立评价模型。如果不对真人图书进行多维度评价,则无法得知其借阅效果,无法激励其主观能动性,无法保障真人图书征集出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如果不对真人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进行多维度评价,则无法了解其开展情况,无法落实改进措施,无法明确发展方向,无法评估其存在的价值。

5 真人图书馆研究展望

5.1 真人图书馆理论研究

真人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应明确真人图书馆相关概念,包括定义、内涵、外延、本质、特征、分类等,同时明确真人图书馆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围绕这些基本观点构建一套真人图书馆理论体系。只有把基础理论研究做扎实,真人图书馆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底盘。同样,真人图书馆要想有突破性的创新,其基础一定是理论创新。如,研究真人图书馆模式创新,首先要区别模式和形式的内涵:模式必须有其特有的模式特征,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是任何形式都能称其为模式。因此,真人图书馆模式创新绝不是简单的活动形式总结,而是模式在本质上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理论创新。真人图书馆以人为书的特殊性在于这种借阅方式能激发人的全部感官。因此,可以考虑引入文化习得理论[44],从“阅、读、写、思、行”的立体阅读视角寻找真人图书馆理论发展的突破口。亦可以从共生服务理论、偏利性双向受益的共生服务视角开辟真人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新视野[45]。

5.2 真人图书馆“环境”研究

真人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和其应用环境休戚相关,环境研究是提高真人图书馆应用契合度的重要途径。真人图书馆如果不适应它的应用环境,则在该环境中基本没有推广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展真人图书馆所处的环境研究。

首先,以社会环境为重点,辐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开展全面的环境研究。可以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法律环境、社交环境、道德环境等,以中国化真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环境对真人图书馆的影响,并稳步开展真人图书馆普遍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应用性、推广性较强的真人图书馆本土化研究。其次,重视环境的变化。新的政治导向、新的法律文件、新的文化风尚、新的信息技术等都会引起真人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真人图书馆的影响,并找到真人图书馆适应这些环境变化的方法,是今后真人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5.3 真人图书馆技术研究

真人图书馆的技术研究主要解决真人图书馆的便捷性、人文性和亲和力问题,让真人图书馆用起来方便、看起来友善、管起来贴心,成为读者身边的重要工具、图书馆员才华的施展平台。新技术、新工具、新媒体的运用可极大提高真人图书馆的形式繁衍能力,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演变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建议从资源、场景、交互几个维度入手,在进一步优化真人图书馆实地借阅场景的同时,重点开展真人图书馆线上借阅场景研究。以实现泛在真人图书馆为目标,开展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融媒体、AI、数字存储等[43]新技术在真人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升级研究、价值研究以及拓展研究。

5.4 真人图书馆“真人”研究

真人图书馆的建设者、管理者、运营者、研究者、借阅者及被借阅的“书”都是真人。可见,在真人图书馆各构成要素当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人。研究真人,主要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真人图书馆藏书建设角度看,研究真人的自然属性,主要包括研究真人的需求特征、应征动机、公益动力等真人图书激励问题,目的是寻求真人书源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真人的社会属性,则要研究自然人在被赋予书的属性后的责任、义务、不确定性等内容。从真人图书馆管理运行角度看,研究真人的自然属性主要从真人图书工作人员的引进机制、培训模式、职业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真人的社会属性,则要研究真人在被赋予真人图书馆工作人员属性后的职能体系、管理模式、考评方法与奖惩机制等内容。

综上所述,真人图书馆的真人研究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机制克服人才短板问题,想方设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5 真人图书馆评价研究

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真人图书馆进行多维评价研究,是真人图书馆开展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图书馆评价研究,就是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完成真人图书馆的预期评价、实际评价、过程评价、差距评价等。设定指标、建立模型,是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搜集、追踪基础数据,对真人图书馆以及其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是进行主观评价的基础,通过平台的即时借阅评价、不定期的调研问卷等方式对真人图书馆及其各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结论。建立完善的真人图书评价体系有利于规范真人图书的出借质量、增强真人图书的出借动力、加大真人图书馆对潜在真人图书的吸引力。同时,有利于规范真人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增强真人图书馆的发展动力和亲和力,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公益服务的关注度。综上所述,评价研究是真人图书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真人图书馆不断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图书馆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飞跃图书馆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