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国言情小说的文化认同建构
2022-02-18李颖
李 颖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 300387)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质,受众群体比较年轻,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2004年至今,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由国内到海外的延伸,成为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的新途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跨文化凝听,互相关注不同历史过程、语言意域和社会化过程的人传递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尝试建立相互理解的基础,最终实现跨文化理解,形成文化认同。
一、中国言情小说在东南亚的传播现状
中国言情小说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主要分为两种渠道,线下即实体书出版,线上则通过翻译网站传播。
线下出版方面,自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越南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品种为841种,其中翻译自中国网络文学的品种为617种[1]。2012年,晋江文学城同20余家越南出版社、2家泰国出版社开展版权合作,推动了中国言情小说在东南亚地区的实体书发行。以晋江作者墨宝非宝为例,她在中国国内平台晋江文学城共发布了18部已经完结的言情小说作品,其中有11部发行了越南版,1部发行了泰国版以及6部繁体版,在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除实体出版以外,中国言情小说还通过翻译网站不断扩大其线上的影响力。事实上,东南亚地区的翻译网站比北美地区更早出现,但其规模却比北美小很多。书声Bar(网址http://www.shushengbar.net/)是其中相对成熟的一家。这一网站创建于2012年8月,根据Alexa对其访客来源的统计数据,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是这一网站最大的访客来源地,占到了21.0%,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占比9.9%。
书声Bar建立目的,是汇集关于中国网文的有效信息,来帮助那些有阅读需求而找不到有效渠道的非中文使用者。网站采用了“书评区”和“链接区”两者相结合的形式,读者可以通过网站给出的链接浏览译文。目前,书声Bar已经收录了945部中国小说的译文链接,包括了丁墨、匪我思存、顾漫、辛夷坞等国内知名作者的小说作品,覆盖到校园、都市、宫廷、民国、重生、穿越等多种言情小说类型。在书评区,读者则可以对小说进行评论,并与译者及其他读者进行交流。
在书声Bar网站的评论中,读者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问者,一类是答疑者。由于中国言情小说的内容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对这类知识进行过专门的、深入的、系统的学习,很难正确理解这部分内容。提问者通过采取主动的策略,积极地提出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读者可以消除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维持跨文化的沟通。解答者则基于自己已经建立的与作者的共同文化,向提问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在书声Bar,译者可以通过与其他读者互动,协助交流的双方彼此了解讨论的内容。
这种读者和读者、读者和译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降低了海外读者的理解难度,加深了海外读者的理解深度,为其作品的传播不断延伸提供了条件。
二、中国言情小说在跨文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建构
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平等的对话,形成文化认同,让人对这一文化具有归属感。戴晓东认为,“跨文化认同的建构始自文化间性的扩展,然后经过意义框架更新的中间环节,最终完成于交际伦理的转变。”[2]
(一)文化间性的扩展
在跨文化传播中,当人们第一次遇到其他文化成员时,常常把他们当作“陌生人”。因为他们虽然“在物理空间上感到邻近,但在思维空间上却觉得疏远”。这种陌生感会造成文化上的疏远与隔阂,常常致使交际受阻或失败。此时,文化间性的存在可以缓解其戒备心理和恐惧感,使双方更易于建立起基本的互信。
在跨文化传播中,“凭借情感机制将可能超越人为建构的符号、意义和逻辑体系,跨越差异化的语言文化与社会制度带来的障碍,以人类‘具身化’的本能反应和心理状态来构建彼此真诚沟通和深入交流的基础。”[3]
人类生发出的共同情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保持可沟通性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言情小说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为了维持交流的畅通,交流的双方都应当以积极的情感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促成共同情感的生发。
对于读者而言,在小说的接受过程中,要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性的投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读者通过移情的方式,站在作者的立场,推敲出作者的想法,并最终建立起跨文化的一致性。
从作者的角度看,由于在媒介信息中使用情感线索更易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延长受众的参与度,因此,作者在文本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利用人类的共同情感,寻求最大程度的意义共享空间。中国言情小说往往具有为言情而言情的特点,作者在小说中自然少不了对“爱”的展现,然而,小说中的“爱”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情,家人相亲、朋友友爱,甚至小说人物展现出的对职业的热爱都是爱的体现。作者在小说文本的创作过程中,通过表现爱和责任等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借助共同情感实现在情感上的一致性与亲近性,扩大与读者之间的意义共享空间,推动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接纳,促成读者对小说的内化认同。
(二)意义框架的更新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之间之所以常常产生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经验和迥异的意义框架。要想跨越文化差异的樊篱,形成文化认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就要先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会从其它文化的角度理解问题,文化价值取向为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文化价值取向的区别,Hall把文化区分为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Hall认为,信息、情境和意义三个概念,均衡地与功能性地结合在一起。分享的讯息愈多,情境的程度愈高。中国属于高情境文化,但中国言情小说所传播到的国家和地区却并非都是高情境文化,而高情境与低情境文化在沟通行为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北倾的小说《好想和你在一起》中,女主角戚年将自己的连载漫画定名为《美人宜修》,暗含着对男主角纪言信的表白。“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出自《楚辞·九歌·湘君》,戚年将纪言信比作是美人,而自己则是其追求者。通过一个题目,将自己坚定的情感传达给对方,而这样的表白在海外读者看来可能会显得过于隐晦。
但完整的文化了解必须同时包含文化价值相同与互异两面的知识。schwartz提出,尽管高情境与低情境文化之间差异明显,但有许多普世性的价值是同时存在的,这一主张弥补Hofstede模式求异不求同的缺失,对更新跨文化交际双方的意义框架,促进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大有助益。
交际双方需要借助对话,形成完整的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达成文化共识,但这个过程往往涉及持久的磋商和辩论。但在平等的对话和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双方逐渐积累了交际的实际经验,彼此之间的了解逐步深入,为最终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随着共识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者之间渐渐形成新的默契,并最终影响到在交际过程中双方采取的行动。相互沟通与协调标志着跨文化关系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它为双方积累更多的共识,采取更为一致的行动,建立更深层次的跨文化关系铺平了道路。
(三)交际伦理的转变
建构跨文化认同最终需要形成新的交际伦理。而交际伦理的转变最终表现在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换过程。作者和读者经由小说文本和评论反馈等语言上的互动,达到彼此了解与互信,从而形成跨文化认同。
从作者的角度看,在投入积极的情感、正确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的基础上,作者需要通过已有的认知,在小说文本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尊重双方的文化,有意识地规避一些可能存在的文化禁忌。而对于读者而言,则要采取合适的行为和技巧,对小说做出正确的阐释和客观的批评。海外读者对中国言情小说主要是从剧情和人物等方面对小说进行阐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个体由于自身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存在差异,对相同内容的解读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海外读者在小说文本的接受和阐述的过程中不会完全按照作者的意图来解读文本,而是基于个人已有的文化价值尺度,对文本做出自己的阐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可能不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揣摩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意图,也可能并不会去深入地了解小说之外真实的中国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三、中国言情小说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加强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推进了言情小说作品本身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其实质是作者和读者通过小说文本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展现了异质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磨合。
英翻网站Wuxia World的创始人RWX曾提到,“单纯凭市场的喜好,越是中国的,可能也越难走出去。”[4]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过程,是一个从快感到好感,逐渐积累最后形成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的过程。快感其实源自于海外读者在刚刚接触到中国文化时的新鲜感,但实质上,中国文化和读者的本国文化之间的异质性正是跨文化沟通的最大障碍。网络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中国元素不仅本身就难以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一现象不仅困扰着武侠、玄幻等中国色彩浓重的题材的跨文化传播,也影响着中国言情小说的传播效果。
尤其是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小说中传达的信息很难实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中国言情小说往往具有比较浓重的中国色彩,这一方面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海外读者接收和理解的难度。网络小说的发展和盛行是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国言情小说也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盛行的特点,积极了解和利用海外读者的审美习惯以及阅读心理,以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实现互动式的文化内容创新
在整个文学活动的过程中,受众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经过了读者欣赏、反馈的过程,文学的审美价值才是完整的。而当下正处于网络文学的时代,其中读者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性的投入更加突出,读者的地位也随之得以提升。邵燕君认为“网络文学不是在网上发表和传播的文字,而在网络中生产的文字网络文学的意义一定是在网络空间中生产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作者和粉丝的大量互动,那才叫网络文学。”[5]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想维持好作者与读者之间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就必须“彼此了解对方的文化异同,井进一步以一颗虔诚的心相互尊重,甚至接收对方在思想行为上的差异。”[6]然而在现实的言情小说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过程,语言意域和社会化过程等因素,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有各自的文化的期待与刻板印象,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误解,并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这就需要交流的双方通过聚合、适应和同化彼此的价值观与习俗,不断与其他文化融合互动,从而生成新的意义,形成新的文化内容,最终建立起第三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必须站在读者的文化立场上,认真对待读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完善小说中的情节设置、故事架构。而读者则通过消费文本与创作者实现互动,通过点击、阅读、评论抑或改写、续写,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欣赏小说文本,与作者成为一个情感共同体,并且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作品的艺术创新。
(三)融入多元化的生态格局
由于特殊的地域与民族传统,不同国家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冲突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交际双方在习俗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中国网络言情小说能够走出国门,不断在海外开拓自己的市场,说明中国网络言情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是可以得到大多数海外读者的认可的。中国言情小说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但都基于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作品中所宣扬的正义、责任、奋斗等价值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价值取向,也符合海外读者的文化价值观。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文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在中国言情小说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把中国的价值观念、人文传统、道德范式等内容充分融入到小说文本之中,寻求与海外读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通过小说所展现出的内容和情感满足海外读者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解欲望,井借此提升他们对中国本身和中国民众的好感度,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