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山地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
——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漆红村为例
2022-02-18张科贺德华陈红跃李发玉刘白琴朱燕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张科 贺德华 陈红跃 李发玉 刘白琴 朱燕(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明确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巩固脱贫成果,就必须巩固为脱贫成果提供支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五大方向之一,发展山地畜牧业并积极探索其发展模式将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笔者以派驻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漆红村第一书记工作情况为例,针对山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研究。
一、漆红村基本情况
漆红村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东部,东与绍庆街道的阿依河隔河相望,南与郎溪乡相隔,西与先锋社区接壤,北与新家村相连;距黄家镇4.8千米、彭水县城44千米,位于4A级景区摩围山下、5A级景区阿依河畔的中间连接地带。该村大部分区域属于县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现辖7个村民小组,有548户21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766人),于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漆红村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正式党员4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正式党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7人,高中文化以上5人,妇女8人。目前,全村面积约1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万余亩(包括油茶占地约1160亩,蜂糖李占地约600亩),林地面积1.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60%左右,海拔高度在500~750米;现有畜禽养殖专业场户21个,其中存栏生猪20头以上的养猪户7个,存栏肉牛5头以上养牛户8个,存栏山羊30只以上的养羊户3个,存栏30群以上的养蜂户3个;当地90%以上的农户都有养殖土鸡的习惯。据估计,该村畜牧业产值约为5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当前,村“两委”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有油茶、蜂糖李、兰草和黄精等产业,但是经济效益暂未完全发挥。
二、存在的问题
1.交通闭塞。漆红村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县城公路属于山路,需要翻山越岭,路窄弯多,交通较为闭塞,导致群众出行、招商引资都十分困难,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交通问题已成为漆红村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大痛点。
2.空间受限。漆红村区域处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茂云山县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严禁开发利用。当地畜禽产业得不到土地、林业、环保等部门支持,发展空间较为受限,产业相对滞后严重。此外,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和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无法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
3.产业薄弱。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漆红村培育有油茶、蜂糖李等种植产业,但是产业基地面大地广且主要分布在山坡地带,人工费用高昂,管理不到位,缺乏技术指导,导致产业出现发展迟缓的尴尬境地。且该村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发展形式单一薄弱,未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循环产业。
4.观念落后。“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严重,例如自己的土地入股集体经济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妒忌集体经济股份占比较多,不愿主动管护。很多村民仍存在满足生存生活需要和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思想,持有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
5.其他因素。一是产业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既缺少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管、营销、电商、金融等人才,也缺少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技术人才。二是利于产业发展、较为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明显不足,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三是缺乏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虽然农产品基本能够保证天然、绿色,但是产品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土鸡蛋、红薯粉条等土特产品,缺乏品牌经营意识,没有加工产品,产量及销售范围均有限。
三、下一步思考及打算
针对漆红村位于摩围山和阿依河两大景区之间的重要连接点的现实情况,若环线旅游公路复工建成,乡村旅游将为该村带来稳定的客源,支撑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仅从畜禽产品需求度考虑,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再从点面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模式,提升科技水平,稳步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1.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组织引导。产业发展将成为该村乡村旅游配套的重要支柱,应将畜禽养殖作为重要的配套产业之一,为游客提供丰富、绿色、安全的畜禽产品。鉴于以上情况,漆红村的发展首先要加强组织村“两委”领导,从政策和管理措施上,制定可行制度,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和项目支持。如发展集体经济要从制度制定和项目支持上,明确权责利,加以引导和鼓励发展;发展个体经济要从技术、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带动效应,助推产业发展。
2.注重面上发展,盘活集体收益。
(1)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借羊还羊”的方式,制定一套制度,激发广大农户的内生动力,选择一批积极性高的养殖户,主动参与到某一畜种饲养。比如把活畜禽租借给农户饲养并签订合同,要求按照借1头母畜还给集体经济1头仔母畜,并带动1个农户发展的模式,租借期限两年。饲养期间农户需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集体经济除负责保管押金和租借畜禽的养殖保险外,还要监督租借农户履行合同。若租借户完成合约后,可退还押金;若发生死亡现象,由保险或农户按约定扣减部分押金承担,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
(2)发展生猪养殖。当地农户都有养猪习惯,养殖母猪场户主要为当地提供仔猪;而养殖育肥猪的规模场户,除对外销售以外,还对黄家镇居民进行销售,发展生猪养殖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可在当地选择一定数量的养猪户,通过发放少量母猪,带动周边农户进行散养。
(3)发展土鸡养殖。当地90%以上的在家农户都有养殖土鸡习惯,多则三十至五十只,少则几只或十余只,而且土鸡蛋时常被彭水或重庆客户预定。因此,可通过发展土鸡养殖,带动一批专业户(每组选择1~2户,每户配送土鸡200只左右,配套遮雨棚及围栏等设施),培育统一品牌,通过电商或预售等形式,带动多数农户发展土鸡产业,扩大土鸡或土鸡蛋销售范围,并提升其知名度。
(4)发展肉兔养殖。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部分乡镇发展肉兔产业基础较好,可发展肉兔养殖积极的农户,并根据农户意愿指导其养殖,参照每户50只母兔标准,配套兔笼及饲喂等设施设备,带动少量农户发展。
3.推动点上发展,树立典型带动。从当前国土规划、生态红线、林地和环保等因素来看,漆红村多数区域不能发展规模养殖,从点上产业发展应从种养循环示范试点进行考虑,可通过产业模式给予技术支持。
(1)支持农户发展。针对当地规模养牛大户,通过指导农户购置母牛、饲料、饲喂设备等,让农户将弱小母牛淘汰;卖牛资金用于其改造牛场,引进良种母畜、饲草料生产设施设备。
(2)支持集体经济。通过支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筹集资金,修建畜禽养殖代养场,再将场地租借给专业养殖户,每年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3)支持种养循环。以规模场为主体,支持其修建水肥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池修建、灌溉管网布局等,对种植基地进行施肥,实现种养循环。
4.改变思想观念,提升养殖水平。从走出去看看、买回来用用等方面,有效改变当地干部和畜禽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一是可以组织镇村组干部、当地畜禽养殖大户等,到重庆彭水等周边区县参观典型示范基地或场区,开阔当地农户的眼界,尤其参观为旅游区域周边提供畜禽产品的养殖场户等。二是向当地养殖专业户推介便于饲养管理和牧草种植的设施设备,比如产床、限位栏、青贮料打包机、TMR混合机等设施设备,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
四、小结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畜牧业的振兴,山地区域乡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的“硬骨头”。因此,要做好山地区域乡村畜牧业振兴,就必须要找准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搭建集体经济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纽带,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套激活农户内生动力的产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畜牧业对乡村振兴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培育支柱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兴旺发达、农村稳定富强、农民经济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