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革命无锡夏氏四姐弟共赴延安

2022-02-18郁有满

世纪风采 2022年1期
关键词:华明延安

郁有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无锡城内三皇街人夏似萍四姐弟共赴延安,度过了人生中最富光彩的年华。

一、夏氏姐弟深受父亲和蚂蚁社影响

夏似萍的父亲夏毅生原是本地荣氏一家面粉厂的会计。1925年,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德大纱厂因负债,由荣宗敬收购改为申新纺织五厂。夏毅生遂带着全家到上海,任申新五厂会计,这年夏似萍刚上小学。夏毅生思想进步,酷爱读书,家中收藏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邹韬奋等进步作家的书籍。他为人正直,十分同情纱厂女工的遭遇,曾同工人一道为增加工资,与资本家作斗争。他经常与进步人士往来,与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有着十分深厚的友谊。夏毅生还参加了由沙千里、许德良、李伯龙、杨修范等人发起成立的进步社团——蚂蚁社,并担任执行委员。蚂蚁社前身是青年之友社,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从事文化运动”为宗旨,社友来自下级职员,办有“蚂蚁”图书馆、补习学校、剧团、歌咏团、读书会和时事研究会等,发行《蚂蚁》月刊、《生活知识》杂志等。蚂蚁社实际上也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社员许德良是1922年入党的老党员,杨修范等人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夏似萍原名夏雪(锡)萱,先后在上海务本女子中学、三育中学读书,后又进入江苏女子职业中学学习。当时正值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流亡学生纷纷南下。夏似萍和许多爱国学生一样,积极参加罢课、街头宣传、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抗日等活动。

夏似萍离开学校后,进入上海申新五厂、上海纺织印染厂工作,同时在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函授班学习成本会计。后来由于企业倒闭,夏似萍失业,直到1935年秋,在报上看到浙江电话局在上海招聘会计。在100多名应考者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才有了生活保障。

二弟华明,原名夏锡钧,从小勤奋好学,才思过人,高中毕业在上海全市统考中名列第一,同时被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录取,后就近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在中学、大学期间就参加了许多进步活动。三妹华均,原名夏锡芬。在上海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后到父亲所在的上海申新五厂工作。小弟华光,原名夏鉴(锡)渊,早年在苏州东中市钱业小学就读,1937年回到上海。

夏似萍与二弟华明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蚂蚁社的许多活动,如歌咏学校、读书会、时事研究会等。姐弟俩大量阅读进步书籍,一起去看《桃李劫》电影,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等,一起去参加由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金城戏院召开的聂耳追悼会,一起探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夏似萍还为蚂蚁社记过经费账。夏家兄弟姐妹走上革命道路与父亲的教育影响和进步思想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二、长途跋涉赴延安

七七事变后,夏似萍在杭州与家中失去了联系。1938年春,她离开浙江,辗转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生活周刊》登载的广告上看到二弟华明出版的《战时交通工具》一书,随即通过生活书店打听他的下落,才得知他有可能去了延安。

这时,全国各地大批不甘做亡国奴的青年学生涌向西安。他们在茫茫黑夜中寻找光明,寻求抗战救国真理。夏似萍也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到陕西安吴青训班学习。在学习期间,夏似萍得到确切消息,二弟华明已于1937年到达延安,这使夏似萍十分兴奋。想到自己是大姐,有责任把弟妹带出来一起参加革命,于是青训班学习结束后,经组织同意,1938年夏,夏似萍返回上海,向父亲、弟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当即反对,觉得弟弟妹妹太小,怕有危险,而且也担心孩子都走了,自己一人孤单。眼看做不通父亲的工作,夏似萍打算回青训班。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夏似萍带着行李前脚出家门,父亲后脚也跟出来,身后领着两个孩子。父亲说:“弟弟妹妹你带走吧,我想了,虽然你们都走了,我会孤单,但是,亡国比孤单更难受。”父亲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给他们作路费,亲自送他们上船。其时妹华均16岁,弟华光仅12岁。因上海通往延安的所有道路全部切断,只能绕道香港。于是他们登上去香港的轮船,再到九龙、广州、武汉。就这样,21岁的大姐带着弟妹们一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为免使家人受到牵连,夏似萍遂以夏改姓“华”,为“华夏”之义。兄弟取“光明”之义(华明去延安已改名)小弟改名为华光;姐妹取“平均”之义,三妹改名为华均。因夏似萍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介绍信上已用了夏似萍之姓名,就没有改。

夏似萍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路向北。他们乘火车到河南驻马店,因前方打仗铁路中断,又返回武汉。为了早日安全到达延安,夏似萍决定带着弟弟妹妹步行。从9月初出发,经襄阳、樊城、老河口、南阳、商南、商县、蓝田、西安,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了省钱,沿途不敢吃正经饭菜,多半买些烤白薯、烧饼等充饥。时间长了,体力下降,随身带的衣服也越来越沉,只能一路走,一路扔,最后将棉被里的棉絮也扔掉了,只剩被单御寒。特别是小弟华光途中因不堪辛劳而发高烧,夏似萍急得束手无策,只好让他喝点白开水,用湿毛巾冷敷,搀扶着他慢慢前行,小弟咬紧牙关一步步挪动。有一次,他们刚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出来,路经革命公园到住所去,遇敌机轰炸,周围没有遮掩的地方,他们就趴在大树下,炸弹把他们附近的几个人炸得血肉模糊,他们满身泥土,总算死里逃生。历时近3个月,他们有惊有险,总算一次次躲过盘查阻拦,行程近3000里,在11月中旬到达延安。塞外初冬,他们眼望宝塔,饱含热情,心中充满了喜悦。那份喜悦,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取得成功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三、到延安后的全新生活

夏似萍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是弟弟华明就读过的学校,后入中国女子大学学习。作为从内地来的新女性,初到延安,夏似萍感觉“这里一切是那么美好,天地广阔,革命热情澎湃,浑厚的土地养育着正直善良的人们。长期以来沉重、苦闷、压抑的情绪都一扫而光”。她在兴奋激动、踌躇满志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延安的物质生活是匮乏而艰苦的。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土豆菜;穿的是自己编织的草鞋,夏天赤脚,冬天套上一双缝制的袜子御寒。夏似萍住在一个半山坡的土窑洞里,10个人挤在一个土坑上,半夜翻身要非常小心,否则就会惊醒他人。窑洞里冬暖夏凉,晚上点的是清油灯。白天上课就在窑洞前的露天地里,每人一个小板凳,既可以坐又可以当桌子。学员们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刻苦地学习知识。

延安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充实、快乐的。“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的抗大校歌响彻河谷。春天,带着干粮上山开荒,直到夕阳西下,载着晚霞,唱着歌儿回来。夏天,在延河里洗头、洗澡、洗衣服、游泳。洗干净的衣服晒在河边石头上,等晒干了再穿上回来。延河东门便桥年年被洪水冲毁,必须卷起裤腿,光着脚,挑水浅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过河。秋天,把黄澄澄、沉甸甸的谷穗折下来,没有麻袋,就用脱下来的扎了腰和裤腿的裤子代替,把谷穗装好背回驻地,一路上歌声不绝。有时还要到很远的山上扛树枝,晒干后用于烧火做饭。冬天,在窑洞里围着木炭火取暖学习,有时把木炭灰溶于水,澄清后洗头、洗衣服,比用肥皂还洗得干净。

1943年,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的男女老少齐动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那时起,夏似萍她们改为半天学习、工作,半天劳动。除了种粮、种菜、养猪外,每人都有一架木制的手摇纺车,用它“嗡嗡”地纺起线来。从那时起,生活有了改善,每个星期可以吃一顿馒头,逢年过节还可以吃到肉了。

夏似萍在延安生活了近8年,这是她一生中最富光彩的年华。这八年,也是一个知识女性经受各种考验、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在这里,她学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真理,看到了光明和中华民族的希望,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女大毕业后,她进入延安保育院工作。1945年秋,夏似萍到东北进入嫩江军区工作,任军区后勤部财政科长,后又调黑龙江省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四姐弟中最迟入党的。由于其父亲关爱儿女,常写信讲述家乡的情况,又怕信件沿途被国民党阻拦,就用碘酒密写的方式写信,不久被保卫部门发现。虽然无事,但因此夏似萍入党经受了更长时间的考验。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需要干部,遂被调往宁夏,历任计委副主任、主任,先后参与了自治区许多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宁夏固海扬水工程、大武口电厂、中宁黄河大桥、太西洗煤厂、青铜峡水利枢纽、青铜峡铝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成,都饱含着夏似萍的辛劳和汗水,她被誉为“宁夏功臣”“江苏先驱”。

二弟华明1937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华明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不久被调离,先后在延安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作。抗战胜利后,华明到东北工作,任中共冀热辽分局财委的冀热辽行政办事处(公署)秘书及秘书主任。1948年东北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秘书、秘书处副处长及办公厅副主任等职。“文革”中,因短时期担任过高岗秘书受到迫害,于1968年6月含冤而死,年仅50岁。

三妹华均在富县陕北公学学习,进步很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延安柳树店八路军中国医科大学(14期)学习,由于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1942年三八节被评为“模范妇女”,出席延安各界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接见,并亲笔为她题词“学习、学习、再学习”。医大毕业后,她被分配在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野战医院实习,后任军医。1943年调晋绥军区卫生学校任主任军医。1945年,到晋西北前线医疗队任主任医生。1946年3月,华均已有3个月身孕,仍坚持在前方救治伤病员,在一次抢救危重病人时,不幸感染肺炎,因药品缺乏,在山西左云县去世,年仅24岁。

四弟华光因年幼,被分配到安塞的陕甘宁边区中学学习,后入延安自然科学院预科、八路军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华光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到东北工作,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育科长、教育处副主任。1952年,到苏联列宁格勒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巴甫洛夫学说的研究专家。1955年回国后,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副研究员,又赴苏联进修放射生物学。随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研究所所长,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系副教授、副主任、主任等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猜你喜欢

华明延安
一碗鱼头面的江湖自由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程序员之死
叶华明
在延安
贴心信访局长
失算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