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溜背式在汽车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18曹婷婷

时代汽车 2022年3期
关键词:设计风格汽车

曹婷婷

摘 要:当今时代下的汽车造型设计中,溜背式设计成为主要的流行趋势之一,本研究基于对溜背式设计风格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研究,探索其应用在汽车设计上时的设计特征、优势及与整车外观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设计提供更科学的、合理的参考,迎合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喜好,提升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销售量。

关键词:汽车 外观造型 溜背式 设计风格

1 引言

众所周知,汽车的外观造型是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的最直观的第一印象,目前,国内外各大汽车品牌对汽车外观造型设计也越来越重视。纵观近些年的汽车外观造型设计,采用溜背式设计风格的汽车品牌与型号明显呈递增趋势。该风格是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并且广泛受到各大汽车品牌青睐的汽车设计潮流。如英菲尼迪QX55、福特EVOS、奔驰CLS级等车中,都可以看到溜背式风格的设计。一辆汽车能够热销,除了其本身的质量、性能、品牌与价格等因素外,外观造型设计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国内品牌的大众CC、吉利博瑞、本田新思域等多款车型采用溜背式设计,增加了车型的美观度,在面向市场时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汽车造型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溜背式设计风格在汽车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汽车外观造型设计的发展。

2 溜背式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溜背式汽车、又称快背车、直背车,英文名fastback,是指一种汽车造型风格,即车辆顶部线条从车顶开始不断下降,并一直延伸至车尾。相比阶背式车型,稍微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和一些行李空间,在早期以实用为主的大环境下接受程度不高,但随着大众审美的提升,这种更一体化流线型设计开始流行。也有助于降低空气阻力,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早在1930年代,1930-1940年,流线型元素被应用到汽车设计上,并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由航空+汽车双料先锋设计师William Bushnell Stout打造的甲虫水滴形流线车身开启了溜背式汽车设计的大门。在当时,溜背式设计虽处于雏形阶段,但已具备溜背式设计风格的基本要素。从1937年的布加迪Type57ATLantic到1953年的宾利大陆R-Type,这期间出现过的几款高端品牌溜背式汽车可以发现溜背式设计理念在当时已经相对成熟。1954年,Merriam-Webster 首次对溜背式设计进行了详细定义,并将该词汇收入到词典之中。在20世纪30-50年代的欧洲车型中,出现了一些将溜背式与肌肉感进行巧妙融合设计的车型,如别克陆尊,进而衍生出了新的“Torpedeback”风格。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溜背式汽车设计基本采用以往的设计风格和经验,以跑车类型的车型应用居多,并没用在众多汽车品牌造型设计中推广使用,这一时期溜背式汽车的典型案例为1968年的兰博基尼Espada。至此,汽车造型设计逐渐转变为阶背式设计风格。直到2000年之后,溜背式汽车设计风格再次成为汽车设计界的潮流,并且基于之前的设计风格,逐步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当时更成熟的设计形式让汽车造型和整体风格变得更加完美。

3 溜背式设计分类及其特征

从图一可以清晰得观察到溜背式设计最主要的特征是一条从车顶延伸至车尾的连贯性流线。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汽车因其造型设计细节的差异性导致溜背式设计呈现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直接溜背式、间接溜背式、跨界全溜背式3种类型,以下将对三种类型特征进行简单分析。

3.1 直接溜背式

该类型的汽车造型从B柱处车顶开始直至车尾保险杠与汽车后舱盖底部边界的交界处是一条连贯流畅的线条,中间无停顿无缓冲。线条趋于平直的状态,带有一定张力。此类车型从视觉效果来看活力动感、干练简洁,具有速度感以及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具有代表性车型为奥迪A7、大众CC、名爵MG6等。

3.2 间接溜背式

该类型的汽车造型从B柱处车顶开始直至车尾保险杠与汽车后舱盖底部的交界处是一条连贯流畅的线条,但后窗下沿与后舱盖板上边界的交界处有一缓冲,此类车型从视觉效果来看非常高贵优雅、柔和唯美,间接溜背式的代表车型相对较多,包括玛莎拉蒂总裁级别的豪华跑车,捷豹XFL、林肯MKZ及奔驰CLA等级别的高级轿车,以及福特新蒙迪欧、雪佛兰-迈锐宝XL等级别的中级轿车等。

3.3 跨界全溜背式

所谓跨界全溜背式,是指相对于上述两种溜背式设计而言,即从B柱处车顶开始直至车尾保险杠的上边界是一条连贯流畅的线条,中间无停顿无缓冲,与直接溜背式不同的是此类溜背式车型尾部的线条有较大的弧度并向外拱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尾部较为沉重的视觉效果得到一定缓冲,同时增大离去角,使汽车尾部造型呈上翹趋势。该设计将汽车的视觉中心后移动,让整车给人以更加强烈的动感和力量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除了保时捷-Panamera等跑车外还有一种业内所说的跨界车,即采用抬高底盘高度的方法使得车身比例更加协调,通过性更好,代表车型为本田歌诗图。

4 溜背式在汽车外观造型中的应用

4.1 溜背式设计与汽车整体外观造型的关系

溜背式设计应用在在汽车外观设计时应做到与汽车整体造型设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方可从汽车外观造型上体现出溜背式设计的优势。若不做到这一点,便会对汽车外观造型的整体效果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溜背式在汽车外观造型中应用时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做重点考虑。

首先是溜背式设计与车身轮胎之间的关系。上文已经介绍溜背式设计的主要特征是一条从车顶延伸至车尾的连贯性流线,这种特征无形中使汽车尾部形态更加饱满,体量感更大,车尾部的长度从视觉上得到延伸,速度感与重量感也随之增强,这时,为得到比较协调的车身比例和较为完美的视觉效果,需要大尺寸轮胎与其匹配。从对各大品牌不同车型的溜背式汽车的调研和分析中得出溜背式汽车的整车高度约为其轮胎尺寸的2-2.3倍。具体的轮胎选用尺寸还需根据汽车型号和车身尺寸来确定。

其次是溜背式设计与车身线条之间的关系。溜背式设计会对汽车尾部的造型带来非常大的改变,车身的整体姿态也会随之产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与阶背式设计的汽车相比,溜背式设计对汽车车身侧面的用线有着更高的设计要求,过于繁琐和夸张的线条都会影响溜背式汽车的整体美观度,而简洁、干练、有张力的线条才能更好的突出溜背式汽车的外观造型优势。

最后是溜背式设计与前脸造型之间的关系。溜背式设计虽主要体现在汽车尾部造型的变化,但对前脸的设计也存在极大的考验,只有前脸的造型设计与车尾协调一致,才能使整车的外观造型更加完美,更能打动消费者。

4.2 溜背式设计的优点

4.2.1 视觉效果更鲜明

因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溜背式设计和阶背式设计有着不同的评价和倾向。不能断定溜背式设计一定比阶背式设计造型更加好看,但不可否认的是,溜背式设计打破了阶背式设计前后对称的视觉效果,汽车的整体感更强。不仅如此,车身轮廓线也更加平滑流畅,视觉效果更佳。溜背式设计的汽车具备更加鲜明的特征,可以说是年轻化的代名词,与当今时代彰显个性、追求时尚的潮流不谋而合。溜背式汽车的鲜明个性和时尚性使得其已经成为了国际各大汽车品牌在设计一些具备年轻态、时尚感的汽车外观造型时所热衷的风格和形式。再次,越来越多的车型在设计时追求运动感,而溜背式设计恰好能够让汽车看起来动感十足。主要体现在视觉上简化汽车尾部轮廓线细节,使车身拥有更加简练的线条,给人以更加强烈的速度感。

4.2.2 使用功能更强大

站在实用角度,溜背式设计并非是注重颜值而忽视功能的设计风格,该设计风格吸取并融合两厢车和三厢车的造型优势,规避了两者之短,既满足了消费者对时尚动感车型的审美追求,又具有用户对汽车多方面的功能需求。相较于传统阶背式车型,溜背式设计的汽车拥有流畅光滑的型线,自然而然地减小了风阻系数,提高空气动力性能。此外,溜背式设计的汽车因其整体造型流畅,高速行驶时尾部产生较少的漩涡,气流的下压力增强,确保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安全系数随之增高。目前,大多数溜背式汽车在设计时后排座位的头部空间有所牺牲,并且对后车窗视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后排乘坐的舒适性也有所降低。但相较于传统三厢汽车,溜背式设计汽车尾部会多出一部分空间,也就意味着多存储空间增大。在此基础上,跨界车由于溜背轮廓线尾部向上微微凸起,增加了后排乘坐的舒适性和扩大了储物空间。

4.2.3 贴合消费者心里需求

从外观造型上来看,溜背式设计车型相对于普通阶背式设计车型显得更高档大气、更时尚个性。因此,从这一特征优势可以推断出在价位、性价比等相同或相近的车型中溜背式设计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大大提升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

5 总结

溜背式设计造型的汽车拥有连贯流畅的轮廓线,线条趋势一气呵成。整体造型具有向前冲的速度感和动感,无论从视觉感受还是使用功能上都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目前,该设计方式是現下流行的汽车设计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深度挖掘溜背式设计与整车外观各个部件之间的造型关系及车身线条的姿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溜背式设计的理论,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设计时应用溜背式设计风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昊.汽车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DEMATEL 为工具[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杨帆.轿车造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3]王璐,罗琦.轿车侧脸动感设计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8):152—155.

[4]程鹏.从汽车造型的发展演变看未来汽车造型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设计风格汽车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论藏族传统建筑的汉式设计风格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浅析设计风格的生产与消费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