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是这一股劲儿

2022-02-18王延霞

美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陕北

王延霞

有人曾这样形容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方言ju)劲!”

可是对于这样的腰鼓,真正的安塞人却似乎有种司空见惯的疲累,有种习以为常的淡然。生活中,抬头即是墩滩山上那座高高耸立的鲜红的腰鼓,节日喜庆时分更是少不了铿锵腰鼓的助兴。腰鼓早已融入安塞人的血脉,成了安塞人骨子里自带的一种气质。上至耄耋老者,下至稚娃孩童,鲜有不会打腰鼓者。只要有锵锵鼓声响起,就有奔放舞步腾起。腰鼓之于安塞人,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状态,似乎本就如此,从来如此。大多数人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激昂的舞蹈、奔放的舞姿,如果仅用文字来描绘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能不能尽现其精髓。换言之,如果不是以酣畅淋漓的表演来展现,而是以单纯的文字表达来展现,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又该如何去解读!

第一次读到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时就被深深震撼了!就是这样的呀!文章以激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热烈、豪放、激越的安塞腰鼓,展现了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恰似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场痛快淋漓的腰鼓表演。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感知腰鼓之美,体会生命的活力和律动,并由衷地产生一种身为腰鼓传人的自豪感,就变成为这课教学的首要问题了。

于是,在教学的设计上,我着力扣住一个“劲”字来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大体分为美读(读“劲”)——品读(品“劲”)——悟读(悟“劲”)三个环节来完成。

导课环节,视频展示。

铿锵的表演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然后出示人们评价腰鼓的关于“劲”的这段文字,让学生结合自己打腰鼓的经验说说这股勁儿、这股气势用文字如何来表达,学生自然是难以形容不能尽意的。于是,自然引入文章:“看看我们延安作家刘成章先生是如何通过文字来展现腰鼓表演的震撼场景,体现腰鼓之‘劲的。”

美读环节,读“劲”。

学生听录音,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然后自由诵读,感知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安塞腰鼓之“好”的。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每一句都是一个层次的标志,每一层都是一个不同的角度:宏伟的场面,雄壮的鼓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

品读环节,品“劲”。

提示学生从词语、句式、修辞、段落等不同角度去赏析。本文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丰富多样的句式,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独句成段的段落安排等等,都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文字之美,语言之美,体会文字丰富的表现力,感知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尤其是能联系自己观看腰鼓、表演腰鼓的感受来谈阅读体会,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这样一种民间艺术产生新的不同以往的认识。

悟读环节,悟“劲”。

作者满怀激情地描绘安塞腰鼓,仅仅是为了写腰鼓而写腰鼓吗?你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什么滋味来?读文至此,孩子们一定会发现,“好一个黄土高原!”“茂腾腾的后生”“元气淋漓的后生”“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语句,正是在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朴实、坚韧的陕北人民,歌颂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在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老师顺势提升,引导学生要活出一股牛劲、能劲、潇洒劲。

拓展(作业)提升:身为鼓乡人,安塞腰鼓早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腰鼓有了怎样的新的看法?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达各有千秋,作业中则更为明晰。

学生作业一:

安塞腰鼓,就如安塞人一样,朴实、豪迈。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中,有着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粗犷豪放的舞蹈。

身为安塞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会打腰鼓的,大人或小孩,无论是跑、跳、踢、转身、捶鼓还是呐喊,都体现出了安塞腰鼓的特征——快、狠、准。

文章让我们沉浸在隆隆的鼓声中,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

学生作业二:

什么是腰鼓?

腰鼓,它是陕北人不羁的灵魂,它是陕北人灵魂的解脱,它是陕北人坚毅的心灵,它是陕北人心灵的倾诉,它是陕北人永远的心的归宿。

也许,出门在外的游子,会忘了陕北的山、陕北的水、陕北的姑娘、陕北的歌。但他们永远也忘不了粗犷豪放、气势恢宏、刚劲激昂、澎湃磅礴的安塞腰鼓!

学生作业三:

安塞腰鼓,是黎明的报晓声,唤起沉睡的心灵;安塞腰鼓是进军的冲锋号,激荡勇猛无畏的士气;安塞腰鼓,是冬夜的惊雷声,振奋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

红绸飞舞,那是欢腾的蛟龙;鼓点跌宕,那是疾驰的骏马;黄土飞腾,那是跃动的生命……

一篇文章,能使学生跳出习以为常的生活视角,站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角度,重新去打量、审视和认识这个伴自己一起长大的安塞腰鼓,发现它舞蹈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我想,有了这样的认识,墩滩山上那一座鲜红的腰鼓对于孩子们而言,就不再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不再只是小城里的一座地标性建筑,而应当还有一些别的意味,尤其是当他们走出家门、奔赴远方之后。

而这一切,都得感谢这篇《安塞腰鼓》,感谢刘成章先生,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去欣赏、去解读安塞腰鼓和陕北人骨子里这股劲儿,去发现融入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这股劲儿!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陕北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