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17王秋红孔希贤王钰良
王秋红,孔希贤,王钰良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70)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逐渐发展并且类型也趋向多样化。2018至2019年,国际贸易环境动荡,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加征关税,限制中国机电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进出口,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一系列的贸易限制举措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全球生产停滞,交通、运输、物流运行困难,生产要素流动受到严重阻碍,使得全球国际贸易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资本和制造业回流的方式推动本国产业的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发展,冲击了世界产业内贸易体系,导致全球产业内贸易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快速发展。在外贸发展过程中,作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产品出口起了重要作用。从2003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202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为19 860.4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起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与延伸。2013—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5%提高到29.7%。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0年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为1 781亿美元,直到2018年,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年增长率在2%~20%波动,2019年出现爆发式增长,较2018年增长116.18%,为7 303亿美元。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占双边贸易额比重在样本期内平均值为81.71%,可以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的贸易绝大部分为产业内贸易,并且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额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的1/4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方面,产业内贸易指数从 2011 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升高的态势,2016 年达到了 0.4。从整体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额增长迅速,但存在着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等问题。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厘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明确与沿线国家机电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与产品结构,有利于完善中国产业链和价值链,防止陷入传统产业的“低端锁定”困局。
二、文献回顾
通常情况下,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对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在测度方法中,最早使用进口比重与出口比重的乘积来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该方法较为简单。此后,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GL产业内贸易指数[1],该指数是第一个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支撑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方法。随着对产业内贸易研究的逐渐深入,考虑到贸易不平衡问题的AQ产业内贸易指数[2]与动态视角下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相继被提出[3]。此后,以GL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基础,还产生了加权GL产业内贸易指数[4]以及增加值GL产业内贸易指数[5]。
不同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的观点是不同的。需求重叠理论认为,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性所导致的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动因[6],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会抑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7-8]。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差距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9],两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10],而两国市场规模差距的扩大会抑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11]。差异化产品理论认为,产品的差异性对产业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12],产品的差异化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1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不同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不同。市场占有型对外直接投资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抑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效率追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1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产品生命足够长,在其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该产品会被出口到研发国,此时研发国有新型的同类差异化产品研发并出口时,就形成了产业内贸易[15]。
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以下特点:第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方法较为统一,大多使用GL、AQ以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前使用传统贸易统计口径测算产业内贸易水平,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利用增加值进行测度。第二,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规模、人均收入、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并且认为各种影响因素存在产业或者国家异质性。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度较低。国内外学者多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或者其他区域某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问题为主,研究范围有限。第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的产业内贸易问题,多数集中在农产品而非在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机电产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贸易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水平将会如何变化,各影响因素对它的影响有何不同,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了模型(1)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为了降低模型中异方差和离群值问题的影响,对所选变量均进行对数化处理:
ln AQit=α0+β1ln GDP_Dit+β2ln PGNI_Dit+β3ln OFDIit+β4ln OPENit+β5ln MHT_Dit+
β6ln DISTi+εit。
(1)
其中,AQit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DP_Dit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市场规模差距,PGNI_Dit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人均收入差距,OFDIit表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的直接投资,OPENit表示“一带一路”各国的贸易开放度,MHT_Dit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技术水平差距,DISTi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地理距离,εit是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阿魁诺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在影响因素方面,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在影响因素中选取了市场规模差距、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以及地理距离等因素进行分析。
1.被解释变量
产业内贸易指数。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AQ指数,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经计算后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2)
2.解释变量
(1)市场规模差距。本文利于相对差异指数来计算两国之间市场规模的差距。计算公式如下:
(3)
(4)
其中,GDP_Dit表示中国与国家i的市场规模差距,GDPit表示i国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china,t表示中国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ait是参数,其为在t时期i国GDP占i国GDP与中国GDP之和的比重。GDP_Dit值越大,表示市场规模的差异越大。本文选取了2010年不变价美元GDP数据,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经计算后得到。
(2)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本文使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均收入差距的相对差异指数来表示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计算公式如下:
(5)
(6)
其中,PGNI_Dit表示t时期i国与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PGNIit表示i国t时期的人均收入,PGNIchina,t表示中国在t时期的人均收入。本文选取了购买力平减后2010年不变价美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经计算后得到。
(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市场占有型和效率追求型两种,前者会挤出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而后者会促进产业内贸易份额的扩大。本文选取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数据来源于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4)贸易开放度。贸易开放程度与国际贸易具有密切联系,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反映出一国的贸易壁垒与贸易限制对贸易的阻碍程度越低,越能扩大国际贸易的规模。本文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表示该国的贸易开放度。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
(5)技术水平差距。技术水平差距会决定差异化产品生产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本文选取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技术水平的代理指标,利用相对差异指数计算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技术水平差距。计算公式如下:
(7)
(8)
其中,MHT_Dit表示t时期i国与中国的技术水平差距,MHTit表示i国t时期的技术水平,MHTchina,t表示中国在t时期的技术水平。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
(6)地理距离。对国家与国家之间距离的统计方法国际上有4种:第一种方法是两国之间主要城市的绝对距离,使用经纬度之差测算;第二种方法是首都的球面距离,利用两国首都的经纬度之差计算其在地球表面的绝对距离;第三种方法是以国内城市人口分布作为权重来测算的两国距离;第四种方法是运用经济数据来表示的地理距离,也被称为经济地理距离。本文选择经济地理距离作为地理距离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整体回归
本文使用的是面板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后发现大部分变量相关系数小于0.3,部分变量相关系数大于0.3,后经过VIF法检验发现,VIF值均小于3,可以断定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使用了面板LLC与IPS方法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各变量均显著拒绝原假设,表明各变量序列为平稳序列。
在模型的筛选过程中,通过LR检验后发现,使用混合回归模型是被显著拒绝的。由于本文的数据包含经济地理距离变量,该变量与其他变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即单个国家每年的数据相同,使用固定效应会将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消除,从而无法得到其回归系数,故本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经过F检验后发现,个体和时间变量均显著,所以本文控制了个体和时间效应。考虑到序列相关、截面相关等问题,本文使用全面FG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整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随机效应与FGLS方法下R2均不是有效的,所以在结果中不汇报R2。
表2 整体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市场规模差距的扩大阻碍了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在随机效应模型与FGLS模型估计下,市场规模差距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随着市场规模差距的扩大,一国的规模经济效应更强,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另一国的产品在该国的竞争力下降,从而抑制了产业内贸易。
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考虑贸易的不平衡性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变动导致的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从而提高了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与相互需求理论相悖,其原因在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较多,而相互需求理论更倾向于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考虑到序列相关和截面相关后,OFDI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具有在5%显著性水平上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考虑贸易的不平衡性问题后,OFDI存量的提升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并非是市场占有型为主导,而多是以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为主,完善和延长东道国机电产品的国际产业链,促进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同类产品在两国间贸易,提高了产业内贸易水平。
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贸易开放度越高,表明与该国开展国际贸易的难度越小,便利化程度越高,所以有利于开展产业内贸易,故贸易开放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产业内贸易水平还会由于技术水平差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技术水平差距提升1%,两种模型下产业内贸易指数提高0.119%与0.154%。这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水平差异越大,两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垂直差异就越大。相对而言,高技术国家多出口高质量产品而进口低质量产品;而技术水平低的国家,多出口较低质量的产品,进口较高质量的产品,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地理距离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贸易双方的距离越大,运输成本越高,导致其出口的产品在目的国的竞争力下降,从而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开展。
(二)分组回归
1.基于“一带”沿线国家和“一路”沿线国家的分组回归
为了分别探究中国与不同路线上的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将这些国家分为两组,一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简称“一带”国家),另一组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简称“一路”国家),分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一带”和“一路”沿线国家分组的回归结果
市场规模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差距每扩大1%,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降0.68%;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差距每扩大1%,产业内贸易指数则降低1.388%,说明不论对是“一带”国家还是“一路”国家,在面对更大规模的市场时,由于一国的规模经济所引致的产品竞争力提升,同质量的产品贸易额减少,只能转向对质量具有垂直化差异的产品进行生产,这也反映了中国与“一带”和“一路”沿线国家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特征更为明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沿线国家中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在统计上不显著,不足以说明中国的OFDI在“一带”沿线国家中的类型和作用。在“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国的OFDI每增加1%,产业内贸易指数就增加0.102%,说明效率追求型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对“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中占比更大,追求更加精细和专业化的分工,进而降低中国该产业的生产成本,将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的禀赋优势充分结合,各自在国内进行专业化生产,也说明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生产网络正在不断深化。
贸易开放度对“一带”沿线国家来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正相关。对“一路”沿线国家而言,贸易开放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够促进产业贸易水平的提高,并且“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开放度提高,对中国与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作用较中国与“一带”沿线国家更强。技术水平差距不论是对“一带”沿线国家还是对“一路”沿线国家,都能显著促进中国与其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机电产品更多是不同质量的产品,即具有垂直差异的机电产品。从表3中可以发现,技术水平差距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并且“一带”沿线国家中的回归系数要大于“一路”沿线国家,说明技术水平差距能够显著促进中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并且技术水平差距对中国与“一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大于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根据理论分析,在地理距离因素上,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增加会抑制贸易的开展,同样会抑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将两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地理距离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各有异同。中国的OFDI对“一带”和“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前者影响不显著,对后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余因素对两组国家的影响较为相似。
2.基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分组回归
根据GHM指数测算结果,本文将沿线国家分为两组回归,一组为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另一组为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分组中,市场规模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指数有负影响,这表明市场规模差异的扩大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因为水平型差异化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且特点新颖,只有市场规模差距越大,水平型差异化产品才越能够在另一国市场上大规模销售。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国家中,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并不能很好地带来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升。中国的OFDI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表明中国的OFDI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中国与其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效应; 技术水平差异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小,表明技术差异的不断增大不能有效促进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地理距离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有阻碍作用,但在统计上不显著。
表4 根据产业内贸易类型分组的回归结果
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中,市场规模差距与产业内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负相关关系,市场规模差距越大,一国生产垂直型差异化产品的规模经济就越强,他国的产品竞争力就越弱,不利于产业内贸易开展。市场规模差距每扩大1%,产业内贸易水平下降2.611%;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扩大推动了中国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越大,两国的消费偏好差别也越大,不同质量的差异化产品在两国之间会展开贸易,推动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OFDI作用不显著,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贸易开放度作为一般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贸易开放度越高,贸易规模越大,所以贸易开放度均可以促进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技术水平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关系,则说明技术水平差距越大,两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差距就越大,技术水平越高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越高,而技术水平越低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越低,产品质量的垂直型差异促进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为了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全样本回归中,剔除表示地理距离因素的变量DISTi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其他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在回归结果中可以发现,剔除地理距离因素后,市场规模差距在回归系数上依然显著为负,市场规模差距扩大抑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依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国的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显著性有所下降。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依然十分显著。技术水平差距对产业内贸易水平依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水平差距扩大,产业内贸易水平就会提高。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在剔除地理距离因素后,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相似性较高,说明基准回归的稳健性较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贸易开放度与市场规模差距对中国与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较大
贸易开放度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市场规模差距的提高则显著抑制了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这种影响在整体回归和分组回归中均表现出了方向一致性的特征。但是贸易开放度和市场规模差距的影响在国家分组研究时存在差异。在“一带”和“一路”沿线国家分组中,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对贸易开放度与市场规模差距因素的变动相比“一带”沿线国家更为敏感,而在产业内贸易类型国家分组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对市场规模差距因素变化相较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更为敏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国家对其变化的敏感度较低,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对贸易开放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
2.人均收入差距、中国 OFDI、技术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对不同分组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
在按“一带”和“一路”沿线国家的分组回归中,地理距离的扩大对中国与两组国家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技术水平差距的增加则具有促进作用。中国OFDI与“一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但不显著,而对“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按产业内贸易类型国家的分组回归中,中国OFDI的作用均不显著;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技术水平差距能够促进中国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地理距离则抑制了中国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升,而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国家则不显著。
(二)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国家间经济合作,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深入开展,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规模庞大,中国进口需求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对沿线国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内的扶持力度,扩大各国的市场规模,缩小与中国的市场规模差距,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的发展和自贸区的建设已成为强化合作关系的契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限制,多措并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要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度水平的提高。
2.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革新,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竞争力
目前中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仍然以加工型贸易为主,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应最大力度、最广范围地鼓励创新并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中国机电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水平,增强中国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同时,建立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把重点放在技术和开发方面,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如研究开发、制造等,加快机电产品的技术创新步伐,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将中国的机电产品贴上“高质量”的标签。
3.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明确投资目的
中国应进一步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明确投资目的,将更多投资与东道国禀赋优势相结合,进而实现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在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之前,应先搜寻适当的投资目标和范围,选择合适目标以后再进行投资,尽可能让中国的OFDI作用显现出来。对“一带”沿线国家,应加快对外投资目的由市场占有型向效率追求型转变,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带动作用。对“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保持效率追求的方向不动摇,促进双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