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东北戏剧创作的思考

2022-02-17

剧作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团东北戏剧

■ 北 方

东北戏剧在当代艺术百花园中一直以浑厚的文化气息、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富有冲击力的地方语言,彰显着黑土风情的独特神采,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欣赏和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朝崛起,文化艺术领域也在加速变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然成为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工作目标与导向。东北戏剧舞台如今也在全方位、多元化审美思维的引领下,通过全新的文化视角对戏剧舞台的剧本创作进行重新审视,努力向艺术领域的深层与广度开掘探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创作格局与质量水平来看,与其他一些文化大省相比,东北戏剧的创造力与影响力还相形见绌、存在差距。这些差距不仅仅体现在东北人文环境的落伍,也体现在戏剧艺术创作者们观念的保守以及对多元文化接收的滞缓。这一切都成为影响东北戏剧发展内生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东北戏剧舞台展现更加繁盛多姿的新局面。本文仅在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其一,对东北戏剧创作主旋律题材的思考。纵观新时期全国各地戏剧舞台的艺术作品,更多呈现的是那些能够拓展艺术家们多元化艺术思维,高科技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对人性的复杂性、深刻性进行全方位探索的作品。相比之下,东北地区戏剧创作的视野则更偏重于对主旋律作品的选择与偏爱。如近年来黑龙江戏剧舞台推出的根据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的事迹改编的大型现代龙江剧《海河不息》,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评剧现代戏《金沙江畔》;吉林省戏剧舞台近年来上演的讴歌新时期时代楷模的主旋律现代吉剧《站醒台》《吴亚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大型话剧《郭明义》。此类题材的戏剧创作,通过各省编剧大家和知名导演的操刀提笔、倾力打造后搬上舞台,在频频收获创作荣誉的同时也活跃了剧场,让各方百姓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同时也增强了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和爱党爱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但是,作为戏剧研究工作者,我们有义务站在艺术的高度,对主旋律作品做全方位的审视,对此类创作题材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问题症结,与大家共同探讨。主旋律作品在传播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楷模、引领道德方向等文化建设中,应该具有重要的宣传与教育意义,但在艺术价值方面,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大部分主旋律作品把一些既有的故事或人物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创作理念本身就是建立在既有认知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艺术创作本身已不再是一个未知的、需要灵感与艺术想象的文化初态——尽管剧作家对于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对既有人物的原型做进一步的概括与提炼,并运用编剧艺术手法进入二次创造;尽管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包含审美创造的因素,但搬拿过来的既定情节或人物,却已经把一定格式的元素诉诸于舞台表演的整个过程,极大制约了编剧、导演、演员及其他环节的创造力。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更加注重的是对人物所经历的事迹的关注,这种既定思维之下的情节表达,势必对人物成长、人物性格形成中的复杂因素的影响带来偏离,很难进入到人性的深层思考,作品的艺术张力被固化。因而,面对新时期艺术审美体系的全新建立,面对我国戏剧艺术的全面振兴以及人们的文化观念空前觉醒的历史当口,东北戏剧舞台的创作题材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我们并不反对主旋律创作的宣传与教育意义,但更应该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开阔自己的创作视野,真正走进对各种不同生命形象的探索之中,让东北的戏剧舞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时代面貌与东北文化特色。

其二,对东北戏剧院团存在的“靠演员保障质量”和“靠戏保障演员演出”现象的思考。现阶段,东北戏剧院团都对自家知名演员或本身具有表演绝活的演员爱不释手,视若掌上明珠。很多演员也的确凭借自己高超的表演水平,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种情况在戏曲院团尤为突出。剧团选择演员常常考虑的是演员的知名度,观众看戏也常常直奔某一名角而去,这便使得一些知名演员成为很多院团生存创收的支柱,同时,这些人的商业价值也直线攀升,成为其他艺术团体竞相争夺的目标。由于他们的表演常常是保证剧院演出成败的关键,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演员保戏的局面。当然,另外一面就是戏来保人的现象。东北很多的戏剧院团也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对剧目的选择上,主体意识里充满着“演出成与败,全看戏好赖”的观念。这种想法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靠戏保人的说法。

无论是哪一种现象,我们说都是东北戏剧舞台至今仍然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不从观念上加以根除,必将成为东北戏剧创作前进发展中的障碍。这两种观念本身都是片面狭隘的,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戏剧创造综合性的艺术特点,是对戏剧创作本质的偏离,道出的不仅仅是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思想,也让我们看到现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表面来看,前一种发挥的是人的用武之地,后一种依靠的是戏的创造价值。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分析,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这个问题。由演员来保证的戏,并非就只能依靠演员来决定戏的成败,作品本身并非就一定没戏,只是说该戏的精髓或意蕴要靠有相当才能的演员才能更好呈现;靠戏来保证演出,也是目前许多戏剧院团存在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剧本内容的丰富生动,能够极大地发挥演员的表演才能,使舞台的演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换句话说,靠戏保证演出的观点也可以理解为演员的艺术造诣或艺术修养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剧目成败与否还要靠戏好。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看到目前很多东北戏剧院团都在暗中使劲,不惜代价挖好演员,找好剧本。但这种现象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重心在人的剧团,演出剧目越来越少;重心在戏的剧团,好演员也越来越少。两种观念最后反映出的是东北创作群体主体意识的落后和失落,已经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文化艺术主管部门和决策者应该首先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

失落的关键原因在于自身艺术修养的缺失。在戏剧艺术创作中,人是创作的主体,技艺作为创作的手段应该是艺术家们平时最为关注和训练自己的重要方面,而他们取得的成绩和结果常常是有形的看得见的。还有一种更加重要的修养则属于真正成功的伟大的艺术家,这种修养是无形的,这就是需要时间岁月滋润的修养。艺术是一种十分特别的东西,要达到那种人淡如菊的艺术境地,时光的磨炼,对于在舞台上表演的人物是何等重要。不到一定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功夫,这种境界是不会出现的。很多老一辈艺术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需要我们在艺术实践中认真体会和不断理解。作为一名演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舞台风浪的考验,最终才会取到艺术真经;作为艺术团体,也才会慢慢走出这种艺术怪圈。

其三,对东北戏剧创作以导演为中心观念的思考。我们知道,中国的戏剧舞台从建立之初就依照西方的戏剧模式,存在着导演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需要其他的操作者来配合并附着于其他操作者身上。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导演机制的不断建立与日益完善,导演职能与职务化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发挥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多方位作用,成为整个团体艺术思想和创作方向的引领者。东北戏剧舞台当然也更加注重对导演人才的优选,导演成为令人仰慕的职业。于是出现了演员转行当导演,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到戏剧院校进修两年,也摇身一变成为导演,很多学生高考也首选导演专业等火热现象,导演的确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理想愿望。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是不容易的,他的责任与义务重大。不可否认,导演的出现及其重要程度是与其创作对象的组成结构、生产过程的需要和其复杂程度相关的。我们东北三省今天的戏剧舞台也离不开导演,这一切自然也是当代戏剧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随着新时期戏剧活动的不断深入,其舞台创造中不同组合、不同艺术层面的表现力也日益丰富细腻,愈来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然就更需要一个导演来进行综合指导。从这个层面来说,导演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艺术创作更加严格规范的角度,站在更重要的舞台表演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得出不一样或更加有意义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论是戏剧还是中国戏曲艺术,首先都不可否认他们是舞台表演的艺术体现,它的审美客体首先要以剧作家的剧本和演员的表演为中心。那么它与我们新时期东北戏剧舞台以导演为中心的现象是否相悖?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从审美活动传达与接受的关系来看,一个完整的戏剧剧目的呈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配合,其功能作用应该是繁杂的多方面的,而这种功能的传达,都要围绕演员来进行,要为演员表演服务,其表现结果最终主要体现在演员身上。例如:剧本的剧情首先要靠演员表演来完成,其次,导演的构思也要靠演员表达出来,再次,有一些音乐的声腔也要靠演员来歌唱,就连舞台的环境也要靠演员通过表演进行展示。总之,舞台上的这些综合性的艺术特色都离不开演员的艺术创作,都要靠演员进行艺术呈现。显而易见,在这艺术传达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演员,都要以演员为中心。相反我们也看到,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导演既不是各部门工作直接传达的主体,也不是直接的接受对象,我们不能把导演综合性协调职能与舞台创作本身的专业性职能等同、混淆起来,如果盲目地夸大导演职能,就会束缚演员和其他部门创作才能的发挥与呈现,就会使舞台艺术创作成为个人意志和个人观念的排练场,这是我们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越来越多的导演中心论现象应该清醒认识的问题。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戏剧舞台表演中,尤其是戏曲舞台艺术创作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对舞台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愈加完善与专业化,在很多精品剧目演出中,演员、导演、灯光、舞美、服装、化妆都各显身手、熠熠生辉,共同创造出光芒四射的舞台奇观。当然,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演员表演质量的重视。目前,很多表演团体都十分注重挖掘演员自身的表演潜力,并力图使之产生独特的审美价值,使观众获得美的欣赏。相形之下,新时期东北戏剧创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年来都是步其他省份后尘,导演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严重,无论从地域文化特色还是从广大民众的欣赏习惯来看,这个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东北表演艺术家艺术才华展现的一个因素,应当引起戏剧同仁的关注。

在新的历史阶段,东北戏剧创作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东北戏剧工作者和文化艺术主管部门付出巨大努力。因为改变人们的观念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尤其重要的是,在完成这项艺术使命的过程中,广大戏剧艺术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探本究源的意志,更应该具有弃旧图新、扬帆远航的情怀,永远让艺术思想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让作品风格呈现时代的风貌。

猜你喜欢

院团东北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大东北的春节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