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性疾病的归纳和分析
2022-02-17陈美香
陈美香
(英德市英城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清远 513000)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猪腹泻性疾病成为了大型养殖场的常见多发病之一。猪腹泻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环境因素、生理原因等引起。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在春冬寒冷天气高发,寒冷气候及气候多变等情况均会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极易感染猪腹泻性疾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传染性很强,若是养殖场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不完善,则会造成大面积发病,严重危害猪体健康,影响种猪的生长发育和仔猪成活率。因此,猪场养殖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猪群的生命健康,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猪腹泻性疾病分类及特点
1.1 细菌性腹泻
1.1.1 白痢
白痢常发生于2周龄左右的仔猪,又称为仔猪白痢或迟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的病因主要是饲养环境脏、乱、差且圈舍温度过低,仔猪免疫力低下,以及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减弱等,均会引发仔猪白痢。仔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粥样或水样稀便,并带有恶臭味。病猪呈快速消瘦、精神萎靡、皮毛粗糙,并表现严重脱水等症状。
1.1.2 黄痢
仔猪黄痢是猪因非溶血性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发的具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发病急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常发生于2周龄内的仔猪,呈急性型或败血性感染。发病仔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快速消瘦、严重脱水,甚至死亡。因为初生仔猪的体质较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因此死亡率很高。一旦出现黄痢患病猪,会很快传播至整个圈舍,造成大面积仔猪感染,严重危害仔猪生命健康。猪场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圈舍环境差、仔猪护理不到位等均会诱发该病的发生。
1.1.3 猪痢疾
猪痢疾主要是由痢疾螺旋杆菌引起的一种猪腹泻性疾病,12周龄内的猪均可感染。患病猪常表现为肠黏膜坏死性症状,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粪便成水样且带有血块和坏死组织块,并散发恶臭味。仔猪呈急性型症状,死亡率极高。
1.2 病毒性腹泻
1.2.1 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急性胃肠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各年龄阶段的猪均会感染此病,其中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的一般症状为腹泻伴有呕吐,以及严重脱水等,个别出现食量减退和精神萎靡。患病仔猪会在发病2~3 d时因腹泻导致严重脱水而死,成年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轻微腹泻,数天后会逐渐恢复。发病猪的粪便中带有大量病毒,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给健康种猪,造成猪群感染。
1.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是养猪业较为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发生于不同品种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其中14日龄左右的仔猪最易感染,死亡率可达100%。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高发,若此时期猪舍防风保暖工作不到位、温度过低,导致猪只受风受寒,很容易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仔猪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吐下泻、严重腹泻,排泄物呈水样且呈现黄色和白色粥状。个别仔猪呈喷射式腹泻,伴有尿液,气味腥臭。患病猪或者处于恢复期的猪的肠道内带有大量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毒会随着猪的粪便排出体外,严重污染猪的生活环境、器具和饮水,会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传播给其他健康猪群,影响猪体健康。该病毒还会通过母猪母乳传染给仔猪,导致仔猪感染。该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不断消瘦、严重脱水而死等,并且猪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1.2.3 猪轮状病毒病
该病是由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性传染病,是养猪场内常见疾病之一。每个年龄阶段的猪只均会感染该病,特别是2月龄内的初生仔猪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大多数成年猪表现为隐性感染,临床症状较轻。猪轮状病毒病常发生于春季、秋冬等寒冷季节。猪场圈舍条件差、圈舍潮湿或不清洁,以及日粮中营养成分含量低等原因均可能诱发轮状病毒感染,患病猪的粪便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成年猪患病后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喜卧、不愿走动等,而仔猪症状较严重,会出现严重腹泻,排出白色和灰黄色的水样或粥样带有组织块的粪便。患病猪在后期会因腹泻出现严重脱水,造成消化和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其中初生仔猪的病死率达到100%。
1.2.4 猪瘟
当仔猪发生非典型性猪瘟病毒感染时,症状如猪痢疾,仔猪出现腹泻,排出黄色水样粪便,而且死亡率极高且很难治愈。该病的典型症状是仔猪顽固性腹泻,粪便较稀且腥臭,发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快速消瘦,在发病1周后开始出现死亡病例,病程长且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造成大量猪只被淘汰。
1.3 寄生虫性腹泻
该类型腹泻病中由蛔虫造成的腹泻最为常见,每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猪只均会发生,尤其是4月龄左右的小猪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一般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贫血、精神不振等轻微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造成生殖障碍等症状。
1.4 其他类型腹泻
1.4.1 生理性腹泻
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肠道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缺乏,胃酸含量很低,消化和杀菌能力差。同时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不能积极有效地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仔猪断奶后没有乳汁中母源抗体的保护,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低下,很容易产生肠道炎症。断奶仔猪的食物从乳汁变为饲料,其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而且仔猪的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也处于不成熟状态,对环境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很敏感,特别不耐受低温潮湿环境,尤其是冬末春初季节,气候温度很低且多变,极易导致仔猪出现流行性腹泻。
1.4.2 营养性腹泻
仔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较旺盛,但因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高营养食物会对仔猪的胃肠造成严重的负担,很易导致消化紊乱等问题。比如一些高蛋白食物不能被仔猪有效地消化吸收,未消化的蛋白成分在大肠中受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影响而分解,对仔猪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其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同时若仔猪食入被污染和变质的饲料,或者饲料中缺乏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也会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引起仔猪腹泻。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免疫管理
养殖场首先应该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该场内猪只的实际情况和周边地区疾病流行情况规划详细的疫苗接种措施。为了提高母乳中抗体水平,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有效预防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生,可在母猪生产前2周左右,给其接种正规厂家生产的猪轮状病毒弱毒苗。在母猪生产前1个月左右,为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能有效增高母乳中母源抗体水平,提高初生仔猪的抗病力。同时为妊娠母猪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进一步提升母乳中的抗体水平,更有效地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2.2 加强消毒管理
预防腹泻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管理,养殖人员应该制定科学全面的消毒计划,并严格实施各种消毒工作。对所有进出养猪场和圈舍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灭虫等工作,有效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从根本上防止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同时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区和猪只圈舍,并及时隔离和淘汰患病猪,彻底清除患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
2.3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对猪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的饲养管理能有效地防治各种疾病的发生。首先应该及时清除粪污,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控制舍内温度,保持舍内温湿度适宜,避免仔猪因温度变化产生应激反应。同时保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避免有害气体聚集。饲养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种猪对饲料的营养需求,科学调控饲料配比,保证饲料质量和数量,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提高猪群免疫力和抗病力。另外保证仔猪饮水充足,保持饮水清洁,可在饲料和饮水中适当地添加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 小结
猪腹泻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严重危害猪群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养殖户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应该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通过免疫接种、加强杀菌消毒管理、提高饲粮营养水平等手段,有效避免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猪场养殖效益,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