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轼雁过长空
2022-02-17刘林熠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期
刘林熠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
——题记
窗外一轮明月,清亮澄澈,我卷帘,借着月光,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无意间瞥见了一种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一切。苏轼的形象渐至我的心底,逐渐丰满起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拥有着开阔豁达的意境,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怀豪情,笑傲江湖。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在一个细雨斜风、乍暖还寒的季節里,穿过淡烟晓雾,品味清欢。在清欢中,从容幽静,自在安然。苏轼无论是在逆境里行走,还是在乱世间徜徉,他都可以暂放名利,在失意中超脱,将云水禅心煮成一壶闲茶,多少繁芜的过程,都可以风轻云淡,悟出菩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明月霜天,好风如水,醉后的清醒,更加明澈。苏轼看着夜幕下的江涛,层层波澜,由急至缓,内心有一种被洗彻的洁净。夜阑人静,直面人生,做一场疲倦的宿醉。徜徉于历史河道,与其在百舸千帆中争渡,不如乘一叶扁舟漂流。心即是江海,心即是江湖,归隐于心,换取真正的清凉。云烟散去,相忘江湖。走到最后,只有一种心境,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当一切都看淡放下时,成败便两忘。无论苏轼是否做到,他的思想已然超然到这样一个空间。这份透彻和淡泊足以感化万千世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