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黑暗里的人,也想把光带给你
2022-02-17愈之
我叫愈之,是一名90 后视障人士,写了10多年稿子,发表过百万字。
大家对视障人士可能有点儿误解,以为视障=盲人,其实不太一样。
以我自己为例,我看不清楚红绿灯的指示方向,不能开车;如果距离太远,会看不清楚路牌名称;我可以阅读纸质书籍和看手机,也能用笔写字、用电脑写文章,前提是需要挨得很近,甚至眼睛贴着文字看。
学生时代我和普通孩子一起长大,让我曾经欺骗自己:我和他们是一样的。而且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看不见黑板的内容就听老师讲,练习册的文字太小我就挨近点儿看,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知识点,课后缠着老师问……跌跌撞撞,最后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大学毕业以后,我变得忧心忡忡,我的视力太差了,也没什么技能,找工作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毕业后一段时间,我待在了家里,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说白了就是无业。
因为学生时代的作文水平还可以,中学就开始在《中学生博览》发表文章,大学时还在小博上开设了一个叫做“愈言书”的个人专栏,在“无业”的那段时间,小博的一位编辑鼓励我去做自由撰稿人。我一听,慌了,以我的写作能力估计会把自己饿死吧?但她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反正也闲着。
与此同时,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当别人问我在干什么的时候,我压根儿不敢说我在做自由撰稿人。
毕竟,我一个月稿费只有500块钱左右,其中300多块还是我撰写两个专栏的稿酬,换言之,我一个月投出去的众多稿子里,只给我赚来了一两百块的收入。
为了提高写作技能,我把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写稿子,另一部分用于阅读。有时候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好让我能够多看两本书、多写一点文字。
那是2015年,征稿的新媒体平台没有几个,我写得最多的是杂志稿件。为了提高过稿率,我从网上买来了一些过期的和二手杂志,研究杂志的风格,“对症下药”投稿子。
写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投出去的稿件有的被发表了,有的石沉大海——其中包括一些小博编辑的约稿,她们知道我过得不容易,有栏目就会想到我,但审稿很公平,哪怕是编辑约稿,稿件也没有被“优待”。
有一回,我写了一篇关于成长的稿件,投出去之后,编辑说稿件整体还不错,细节需要修改,这一改,便是五六个来回,看我实在改不动了,编辑说你休息一会儿吧,实在不行这篇稿子就暂时放一放。可我并没有放弃,那是一篇我写得比较满意的文章,我希望它能以铅字的形式出现在杂志上,又改了几遍以后,稿件才通过。
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稿费无论是30块还是300块,我都愿意写,因为每一个字都是生活来源。
吃住都依靠父母的我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变得有用一点,不给家人增添经济负担。
这期间也遇到好心人,比如编辑知道了我的情况后,约了我好几篇稿子,小博的作者小妖寂寂给我介绍了投稿平台,还收到了不少来自小博读者的鼓励信息,看到他们给我带来的温暖和帮助,我暗暗告诉自己:好好写,你不孤单。
努力了一年多,从最初的月入500,到后来让居住在三线城市的我,拥有了一份普通工薪族的收入。
但是,家里人觉得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太久,而且我有了写作的技能,也算是一技之长,不妨去试试找找工作,没准能成功呢!在家人的鼓励下,我竟然真的找到了……(此处感谢聘用我的工作单位!)因为会写作,我成为了能够为工作单位“出力”的一员,挺开心的。
拥有了一份全职的文员工作之后,我并没有放棄写文章。如果说没有工作时,写文章是为了谋生,那么现在就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光彩——文字是公平的,它并没有因为我眼睛不好而把我“拒之门外”。
于是,我慢慢开始接触不同的领域,写杂志稿件、公众号文章、视频脚本、商业文案、人物采访、剧本杀……也代运营过公众号。
努力没有被辜负,我也写出了一点小成绩:在期刊刊发文字过100万字,作品见于《格言》《语文周报》《知识窗》等50余家期刊;在新媒体创作中,被“安徽共青团”公众号转发过文稿,作品散见于各大新媒体平台;创作的影视广告作品(负责文案部分)收录于“学习强国”APP。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专注一个领域呢?
我告诉他:什么都想要写一写,因为觉得都挺好玩儿的。
我的视力不好,很多东西看不清楚,但我看见了一个用文字构建起来的世界。
它有几分寂寞,但又能与很多人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我认识了很多作者,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在努力奔跑;认识了很多编辑,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修改稿件一丝不苟,让人敬佩;认识了喜欢阅读的朋友,每次听到他们说,读了我的文字让他们有力量后,我都会很开心。
写了十多年稿子以后,我希望为别的写作者做一点事儿。
于是,我建立了一个叫做“写作有灵感”的公众号,搭建一个为写作者服务的平台,提供投稿渠道和写作干货。告诉他们可以向哪里投稿,给他们提供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小技巧。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一直写下去,只因,写作给我的生活带来光,我希望它能够继续照亮我的生活,也希望我的文字能给读到它的人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