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的无尽攀登:君子如玉亦如铁
2022-02-17李淳风
李淳风
常年锻炼的缘故,夏伯渝比同龄人更显年轻,共和国同龄的他体格健朗,行动游刃有余,从走路上看不出有何异样。
“第一次见到珠峰雄壮巍峨的身影和峰顶漂浮的‘旗云’,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夏伯渝在贵州习酒主办的访谈节目《君品谈》中回忆道,1975年与珠峰的初见,却开启了一段凌厉写就的传奇。
夏伯渝身上的标签太多了,“硬核大爷”,中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体育时刻奖获得者...失去双腿后,他生生撕开了命运的口子,透出一束光来,严寒与艰难中绽放出夏花。
这要从1974年说起。
那时的夏伯渝是一名工人。当时中国登山队在为1975年的攀登珠峰科考任务到青海选拔登山运动员,夏伯渝冲着可以免费全面检查一次身体而报了名。因为身体素质好,严格的体检之后夏伯渝入选了。初选过后去北京试训,进一步选拔,结果低压氧舱的测试夏伯渝又通过了。正式成为了登山队员,参与系统训练。
当年的登山任务要树立大国地位和形象,要做科研,还要创造新的世界纪录。1975年3月上旬,大队人马到达了绒布寺。这是夏伯渝第一次见到珠峰。
珠峰最传统的两条攀登路线,分别为自尼泊尔境内出发的南坡路线和自中国境内出发的北坡路线。北坡路线最后冲顶阶段有一道高数米、几乎垂直的岩壁,极难寻找攀爬支撑点,这就是“第二台阶”。1960年,中国人首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四位突击顶峰的队员到达“第二台阶”之后,忍受着冻伤和体力耗费过度的巨大困难,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
也正因为前辈遭遇的重重险阻,26岁的夏伯渝和队友们在1975年发誓要架好登山梯。架设梯子的过程非常艰难,那个高度的每一个动作,都异常耗费体能,因为缺氧,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正是夏伯渝和队友们架设的金属梯,帮助中国第二代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截至2008年,它共帮助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珠峰梦,这个梯子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
架设完梯子后,队伍到达8600米的高度,本想着在营地等待最后的冲顶,可暴风雪越来越大,耗尽了食品、燃料等供给,队伍只得被迫下撤。一位队友下撤时丢失了睡袋,被人称作“火神爷”的夏伯渝没有多想,就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他。
这一让,彻底改变了夏伯渝的人生轨迹。
他在海拔7600米、零下30多度的高山,用羽绒服裹着脚,抱着膝盖在帐篷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到了营地,夏伯渝发现登山靴脱不下来了,只能剪开,脚没有知觉,动弹不得。到了大本营,脚开始从黄色变成粉红色,这时他才意识到,脚可能冻伤了。回京住院期间,脚从粉红变成紫红,最后变成黑色,并开始与肢体分离,到了必须要截肢的地步。
这期间,他从广播里听到登山队9名运动员在北京时间5月27日14时30分登上珠峰的消息。队友书写了历史,而他失去了双脚,夏伯渝为他们开心,也失落着,那么喜欢足球,现在却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命运似水火,淬炼君子本心。
在黑暗的日子里,夏伯渝最希望听到的是带来希望和力量的声音。直到有一天,一位外国的假肢专家给夏伯渝回信,让他抓到一点光亮,“之后装上假肢,不但对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还可以继续登山”,这让夏伯渝兴奋不已。当时他就立志,要穿着假肢重登珠峰。
夏伯渝也实在是“硬核”。还在病房里,就开始了力量训练。
“把病房里牵引用的沙袋绑在腿上,仰面躺在病床上,抬起腿,像蹬自行车一样运动。”夏伯渝在《君品谈》中平静地叙述,但身体恢复的过程,说起来云淡风轻,却是在刮骨疗伤。要让暴露在外的骨头长出肉芽,当时的方法,是要让骨头经常见血,见血才能长肉。为此要经常刮骨和在骨头上打眼。骨头不能打麻药,只能腰麻,但夏伯渝觉得腰麻会耽误一天的锻炼,就和医生商量,不打腰麻直接来,那几分钟刀片刮在骨头上发出咔咔声响,时间都静止了。
“当时大夫感叹说,‘古有关公刮骨疗毒,你这是刮骨长肉啊。’”时隔多年,夏伯渝笑着说,“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其实该打麻药还是要打。”
这股劲儿,就是骨子里的与命运抗争的劲儿。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夏伯渝外表温润乐观,意志却似钢铁。
3年之后,经过数次植皮、补皮,终于能够装上假肢。因为在病床上坚持锻炼,第一次穿假肢,夏伯渝腿不发软,还能慢慢走。戴上假肢的夏伯渝一直维持着常人难以接受的训练强度,只待一日可以登顶珠峰。
但大量的运动和训练,残肢末端总是磨破,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发生了癌变,转移为淋巴癌。前后经历了4次手术,2次化疗。然而,对于夏伯渝来说,死亡并不可怕,他担心的是再登珠峰的梦想不能实现。在放射治疗期间,他慢慢恢复了锻炼。
病房里住的都是癌症患者,总是听到床前围着的家属唉声叹气或哭泣的声音,为了不让他们的情绪影响自己,夏伯渝索性不住院了。虽然吃不下饭,但每天坚持晚上骑自行车回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第二天早上再骑车去医院治疗。锻炼加上积极配合治疗,他的癌症神奇的消失了,并且没有再复发过。
为检验训练效果,夏伯渝80年代开始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比赛,在国际国內残疾人运动项目上,先后拿下20几枚奖牌。虽然在残疾人运动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夏伯渝最大的梦想还是再登珠峰。
退役之后,为了备战珠峰,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魔鬼训练。每天早上5点起床,进行一个半小时力量和体能训练,所有的训练都是不喘气完成来训练肺活量。除了家里的力量训练,每周一三五打乒乓球,二四日爬香山。每周骑自行车6次,每次40-50公里。如此这般坚持了十多年,后来他开始沙漠徒步,攀登海拔低一些的雪山做适应性训练。
2014年,65岁的夏伯渝尝试第二次登珠峰,然而,这一年发生了尼泊尔史上最大山难,尼泊尔取消了所有登珠峰活动,登顶计划被迫放弃。66岁,他再次来到大本营准备登顶,又遭遇了8.1级地震引发雪崩,夏伯渝死里逃生,再一次被迫放弃登顶计划。
2016年,第4次,这一次距离顶峰仅有94米的位置時,却遭遇了暴风雪。
下撤还是坚持登顶?等待了40年,准备了10多年,又经历了2次被迫放弃,67岁的年龄,距离顶峰只有94米...
“如果是我一个人我肯定会冲上去的,但当时我看着身后的夏尔巴,他们都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我可以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我不能把他们的生命安全当成赌注。我还是做出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下撤。”
41年前,夏伯渝将自己的睡袋借给队友,41年后,如此迫切逼近梦想的这一刻,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可能面临威胁时,本能的善良,让他又一次将自己往后排。
回京后,夏伯渝的右腿肿了起来,去医院检查得了血栓。医生和他说,登山不适合现在的身体状况,应改成轻量运动。可对夏伯渝来说,登山是追寻了一生的梦,怎样的病痛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如何能放弃?夏伯渝加大了日常训练量,从原来的5点起床改成4点,力量训练结束之后再骑自行车去登香山。
君子如玉亦如铁,而坚毅也恰是因为纯净。
“他肯定是个好人,这么勇敢,而且很单纯很执着,没有什么杂念,就是一心要实现理想,就成为他人生的目标了,你说你怎么能拦他呢?”太太在《无尽攀登》的纪录片中说。
2018年,第五次尝试。准备攀登洛子壁时,狂风卷着雪粒扑面而来,身后的向导突然拍了拍夏伯渝的肩膀,手里拿着一颗小小的螺丝。他猛然意识到,应该是假肢螺丝脱落了,赶紧检查,果不其然。如果这颗螺丝没有被捡到,假肢很快就会散架,没有了行走的工具,在这样的海拔,是有极大生命危险的。
走到C3营地时,夏伯渝发现右小腿膝关节磨出了血泡。为了防止血栓,他正在服用溶血药,医生叮嘱过身上千万不能有伤口,否则会流血不止。而血泡一旦磨破,就会出现伤口。但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每走一步假肢都会对膝关节造成摩擦。于是,之后每走一步都要更加小心,尽量保持平衡,不让膝关节和腿产生摩擦挤压。
每一步,都在风险和疼痛中。终于,2018年5月14日8点31分,他完成了43年的愿望!69岁的这年,夏伯渝成功登顶珠峰。纪录片中,登顶后接通了妻子的电话,听到她的声音,夏伯渝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泣不成声,“四十多年呐,不容易啊,终于上来了我”,通话流泪的画面感动了很多观众。
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大多数人哪怕经历过其中一个磨难,都可能就此沉沦下去,在经历病痛折磨的43年里,夏伯渝的从未放弃,让他站在了“地球之巅”。
人为什么一定要登山?
夏伯渝说,人们热爱登山,因为这项运动其实是对身体、体能、适应性、耐力、坚持、勇气等综合素质的很好的检测和考验,是逐渐接近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当突破了自我的极限,达到了那些本来到不了的地方,再回到生活中来,生命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对夏伯渝来说,登顶的执着,除了梦想,还有和解的意味。曾经因为登山失去了双脚,承受了巨大打击,拿什么来反抗命运?
当穿上假肢站起来时,登山让他“觉得自己还活着”。
“山依然是山,安然耸立,改变了的,终究是内心。”夏伯渝在《君品谈》中说。历经世间万般,风刀霜剑,最终要面对的,还是那个自己。
而终于登顶的那一刻,他与珠峰之间四十多年的恩怨,和解了。
那之后,他对登山就是一种纯粹的热爱了。夏伯渝的新目标是“7+2”,即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目前已经完成2座山,因疫情暂时中断,他开始了百城千山计划。
夏伯渝身上几乎融合了最为美好的君子之品,他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是珠峰接纳了我”。
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却又这样对自然充满谦卑与敬畏,正与习酒的君品文化不谋而合。
欲得酱香美酒,只能行不由径。贵州习酒,正是尊重规律,崇敬自然,充分利用赤水河得天独厚的生态酿造资源、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微生物群落、不可复制的天赐酿酒环境,以及薪火相传的传统酿造技艺,潜心酿制,天人合一。
习酒人认为,美酒应与君子一样,攀登、精进,不止步,为酿好酒,用料取其最精,流程把控丝毫不敢大意,以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创新,来等待时间与空间的厚赐。
君子之风,当酌君子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