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杯白开水
2022-02-16田琼珍
田琼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时代爱喝的果汁饮品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逐渐变得陌生,乃至消失,而一杯透明的白开水,最终成为我生活的挚爱。白开水,既可以清洗肠胃,又可以解渴,达到人体需要,又无任何伤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索然无味,但其中的韵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喝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成为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久而久之,“晨起一杯水”便成为至今未改的习惯。如果起床后不喝一杯白开水,简直如同还有一件大事没做!嘴里干涩,肠胃也似乎还在睡眠状态,各类早餐摆在面前却食之无味。我的职业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扯着嗓子讲课、管纪律,慢慢就落下咽峡炎的职业病,唯有大量喝水能缓解沙哑、干咳的症状,如果哪天不喝水,嗓子干痒得像要冒烟着火。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与我一同居住,时间久了,母亲知道我喝水厉害,居然逐渐摸清楚,我大概哪个时间段想要喝水。所以,每当口渴去查看杯子的时候,总有一杯温度刚好合适的白开水在等着我。之前我都不以为然,直到最近才发现,原来母亲真是心细如发啊!有时候有急事忙着出门,忘了喝水,母亲就会追在我的后面一再叮咛:“你的水还没喝呢?还要不要喝?待会儿凉了!”这时候,我总会接过母亲递给我的水杯,猛地喝几口,然后说声:“谢谢妈!”
于是,每次我给自己杯里加水的时候,无论母亲在不在身边,也总不忘记给她的杯子里加一点儿!捧着母亲的咖啡色保温杯,往事历历在目。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十二户人家像从天上洒落下来一般零散,房子分别盖在相邻的三座小山坡上。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缺水的场面刻骨铭心。村里虽然喝的是山泉水,可出泉水的聚龙沟离家特别远,来去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最让人头疼的是,山路比较陡峭,大部分挑水的人都是家里的重劳力。由于路面不平,为了不让水从桶里晃荡出来,大家都习惯性地在水桶的表面铺一层竹叶。偶尔,老人和孩子去挑水,都不太敢把水桶装满,装得太多又实在挑不動时,只能把多装的水忍痛一点一点倒掉。记得我十岁那年的冬天,时值农历腊月二十六,趁父亲休息在家,母亲便请了村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来帮忙杀猪。那天雪下得有点儿大,可父母觉得农村人杀猪是一件大事,日子也瞧好了,人也请好了,没什么好更改的。但杀猪比不得平日,水需要的量要大很多,由于路被雪覆盖着,家里准备的水不够用了,父亲忙里忙外没有空闲。于是,母亲叮嘱我听从父亲的使唤,她自己毫不犹豫地挑上水桶朝聚龙沟走去。
母亲不在身边,时间似乎过得很漫长。确实是,母亲两个多小时才回来,父亲正要责备,才发现母亲的腿一瘸一拐的。母亲受伤了!母亲的左脚小腿上巴掌大的一块皮看似快要掉下来,血肉模糊,顺着流到后脚跟的一部分血已经凝固。母亲强忍住疼痛微笑着说:“没事,被张家的狗追上咬了一口,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部洒掉了,只好重新去挑……”那天,母亲一直坚持着把事情弄好,又招呼客人,又忙着做饭,等到客人散去,才去找了点儿中药敷在伤口上,究竟是否轻微骨折,无人知晓!
当然,离家稍微近一点儿的一条水沟里,也有一股像筷子一般粗细的山泉水,由于路程近,家家户户年幼的小孩子都会按大人的安排提着水桶、茶壶在水沟边排队等水。大家手里都提着一个小水瓢或者一把小勺子,一边嬉笑着、玩耍着,一边等水慢慢悠悠地钻出来,出一点儿,取一点儿,水沟边自然成了孩子们聚会的乐园。要想不等水,让水塘里的水蓄满,唯有深夜,大家都已睡熟。母亲很警醒,常会在半夜一两点把我叫醒,帮她打着手电筒。于是,小山沟里便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有对母女俩,一前一后,一高一矮,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夜里忙着那两桶水……
如今,我们的小山村整体搬迁到会泽县城,成了城里人,住上新楼房,母亲再也不用为水奔忙,村里人再也不用为一担水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也不用担心庄稼干旱的时候没有水来浇灌!虽然如今自来水管里的水打开闸门就会流出来,可能是母亲多年的习惯吧,她依然非常节约,洗脸的水蓄着冲马桶,洗衣服的水要蓄着洗拖把,淘米水要蓄着浇花。而我最爱的,依然是母亲及时为我倒上的,一杯温热的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