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渠·泥路·橘圃

2022-02-16毕雪锋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梢头泥路里长

毕雪锋

如果那个年代有带摄像头的无人机,那它航拍下的画面一定美丽动人:镜头里目之所及尽是均匀起伏的绿色,那是一大片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密密实实的橘圃;画面偏下方则是两条延绵不断的白线,中间还分隔着一条若隐若现的黑线,这其实是一条两里长的泥路和一条两里长的围墙,以及夹在中间的一条两里长的水渠;四个并排的长方形格子坐落在画面的中间,那是四幢房子,西面的三幢是邻居的,而最东面的这幢则是我童年的家。仔细看,阳台上还有两个小黑点,像蚂蚁一样在移动—这就是我和弟弟,每天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学习、游戏、成长……

泥路,狭窄到只能通过一辆手拉车,或者仅仅够三个人并排行走,却牵记着童年的家和城市的距离。就在这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泥路上,我们从纷杂的城市这头儿走到静谧的家的那頭儿。绝不是为了赶路,当然也算不上徜徉,作为孩童的我和弟弟则是边走边玩儿,因为每天最熟悉的路径总是一成不变。先从家门口走到泥路的尽头,再绕过七八幢房子,然后进一个加油站,最后穿过站前的马路步行到学校。

泥路,从路基开始便一层土叠着一层土,上下还夹杂着几层小石砾,压得严严实实的,看着就像是我们的好伙伴—牢靠、朴素、亲切!如果在和煦的春风里走在上面,我和弟弟会用脚尖数着路旁的野花,像寻找宝藏一样半天挪不开几步;有时却会一起挥舞着书包一边合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调子,像羚羊一样欢快地一路小跑;有时会找根长木棒由一人在前面拉,另一人则闭着眼睛学盲人在后面跟,像老马识途一样凭着感觉蹒跚前行。哦,别担心!因为我们对泥路的每一寸状况都感受至深,而且每天在这泥路上走过的人不会超过五个,几乎没有碰见的可能。所以,陪伴我们的便是这条泥路和阳光下围着我们转的散乱的影子。在淅沥的秋雨里如果走在上面,我和弟弟便会互相踩水,胶鞋裹着泥水到处甩,能甩多远就多远!此时路旁的野蒿、蒲公英,以及长得高点儿的植物便遭了殃,本在雨水里已经楚楚可怜了,再挨上我们东一脚西一脚的“恩赐”,便更加战战兢兢,各自缩紧了小身板。而我们却得意扬扬地一边“哼哼哈哈”叫唤,一边大摇大摆、霸气十足地踏步前行!

和泥路平行的是农校的围墙,隔在围墙和泥路之间的是一条水渠,窄窄的,并不深,形象点儿说就是水沟,但常年流淌着清澈无瑕、晶莹透亮的水。这水可不是分流的河水或湖水,而是远山顺流而下的山泉水。所以,不管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霜雪扑面的隆冬,都不见它停歇,总是那样不急不缓,淡定从容地由东流向西。

水渠最撩人的可不是水,而是水中碎石间东躲西藏的鱼虾蟹,或是舞着红黑斑斓腰肢的小水蛇,抑或呼朋唤友游得欢快的蝌蚪群……这些才是我和弟弟的聚焦点。初夏时节往往是最快活的,因为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且梅雨过后水量充裕,再加上农校围墙里的两口养鱼塘满溢的水也都排向了水渠,这下就是水渠最热闹的时候了!见得最多的是鱼,有鲫鱼、鲢鱼、鲶鱼、黄刺鱼等,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碰到甲鱼和鳗鱼。我和弟弟挽起裤腿,或者干脆穿个短裤衩,带上自制的网兜和脸盆,便赤脚跳入渠中。水当然还比较冷,人站久了会时不时哆嗦一下,但丝毫妨碍不了我们积蓄了一冬的热情,因为在我们心中只有水里还没抓上的鱼值得专注,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哈哈,抓到了,小弟快来!”“哎呀,跑了一条!”“哥,我这里都快装不下了!”稚气的喊叫声中包含着无比的兴奋、快乐和满足,传出好远好远。

泥路的另一边是橘圃,一眼望不到头儿,橘树应该都是筑墩栽培的,所以四周的泥土沿着橘墩一层层次第铺开来。这些橘树应该都有好些年岁了,主干如大碗口般粗细,繁复紧密的枝叶呈墨绿色,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像遮阳棚一般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搭建了一道屏障。橘树和橘树之间其实就是橘墩和橘墩之间的起伏错落,而橘墩之间的泥上春夏时多的是绿茵茵的草,有伸筋草、四叶草、车前草、狗尾巴草……甚至还有整片开着小黄花的酢浆草。我和弟弟总喜欢从这个橘墩窜到那个橘墩,或双腿弹跳,或单腿跨跳,怎么舒服怎么来,直到鞋子上染全了草的绿色,沾满了草的芬芳才罢休。秋冬时,泥上则铺满了厚厚实实的稻秸秆,从这个橘墩到那个橘墩,连绵不断,就像是天然的“席梦思”。起初,我和弟弟还拿了本书躺在上面翻看,但没看几页,便“咯咯咯”戏耍起来,打着滚儿,那神情和邋遢的形象仿佛刚钻出鸡窝的两只顽皮小狗。

橘圃最让人念想的还是刮台风发大水的日子,而且正巧是在暑假,刮了一天风,下了一夜雨后,第二天一早起床先向窗外打量:呵!完全是“水漫金山”啊!因为橘圃地势低,所以到处漫延着水,就如一片水洼泽国,尤其是橘树差不多三分之二淹没在水里,甚至有的只能看见梢头。我和弟弟早已蠢蠢欲动了,好不容易待到父母去上班,立马搬出了乡土版的“皮划艇”—在充好气的大号货车内胎里放一只木浴桶,再找两根扁平的长木条当桨,然后光着上身,穿一条小短裤便开始了“鲁滨孙漂流”。坐在“艇”上划水的感觉超级有型,就像真真切切地在蔚蓝的海面上探险似的,经过几次配合,我们便能很轻松地在橘圃里来来回回地游弋,从这棵橘树的梢头划到那棵橘树的梢头,又从那棵橘树的梢头划到另一棵橘树的梢头。期间总有几只蜻蜓和蝴蝶在“艇”边飞舞,青蛙和鱼儿也时不时在“艇”边掠过,而我们则热衷于在每棵经过的橘树上仔细留刻记号,还拉网格似的标记了好多坐落着大大小小鸟巢的枝干。算下时间该返程了,毕竟木浴桶坐久了,硌得屁股疼。于是,我颤抖着站起来,却忘了“艇”的平衡,“艇”最终翻了,我跟弟弟四脚朝天地摔进了水里,溅起了一波巨大的水花,水花慢慢传递开,散得很远。没一会儿,我们便从水里钻出小脑袋,抹了把脸,吐了口水,甩甩头上的水珠,哈哈大笑起来……

斗转星移,三十年过去了,我和弟弟的孩子也比我们那时大了。春夜梦回,望着窗外的薄暮,听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布谷声,遂记此,以为纪念!

猜你喜欢

梢头泥路里长
玉米地里长火山
秋夜吟
家门口的小泥路
稻田里长出“大熊猫”
自行车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走泥路
走泥路
鱼缸里长出了斑马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