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强国正当时
2022-02-16孙洁
文|本刊记者 孙洁
会议现场
11月15日,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35期《农经观察》会议上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基层涉农主体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线下对话,话题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的内涵、全球农业强国建设的经验、农业供给保障与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分析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与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梅旭荣主持会议。
把握农业强国的科学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由此,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从就业规模看,2020年我国农业就业人员达1.77亿人,高于印度2018年的1.58亿人。从增加值规模看,2020年我国农业增加值为11336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1.1%,比2010年提高9.3个百分点。再从农产品产量看,2019年我国谷物总产量占世界的20.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后凯说。然而,目前我国还不是农业强国,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低,国际竞争力较弱,与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魏后凯认为,农业强国是通过综合多维指标评价得出的广义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发生动态变化,如一国农业整体或农业优势部门的现代化位居全球前列,并具有引领全球农业发展的能力,则可称之为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必须基于全球范围进行国际比较,才能作出是否为农业强国的判断。一个国家能够成为农业强国,其前提和底线是该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甚至要求农业现代化达到全球较高水平,农业显示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说。他进一步表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不必然意味着建成了农业强国,只有同时还具备其他条件的少数发达国家才可称为农业强国。
“评价指标体系是农业强国的核心概念,要加强对农业强国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的研究。我们一方面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又要努力成为农业强国,这个过程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国际比较优势两个维度来理解农业强国的内涵,他认为农业强国是以较少的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出较多的农产品,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综观全球,农业强国往往在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优势、特色领域,具有规模化的引领全球农业发展潮流的独特优势,或在全球农业及其关联产品市场竞争中形成值得重视的国际竞争力。姜长云将全球农业强国分为综合型农业强国和特色型农业强国两大类,综合型农业强国不仅农产品产出水平高、品类丰富,且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领先全球;特色型农业强国以农业中特定产业或部门的强势竞争力闻名于世。
“立足中国国情并吸取国际经验,农业强国应具备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四个基本特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的大国,国内市场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中国需要建成的农业强国将是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农业强国。从发展进程看,2018年中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为66.1%,预计2035年中国总体上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从宏观经济走向和政策支农力度来看,农业中长期增长态势稳定,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必须主动把握时机,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农业尽快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魏后凯说。
主体强农业才有可能强
“小农户很难实现集约化经营,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这几年涌现了很多的种粮大户,但大部分都处于雏形阶段,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不具备和上下游企业议价的能力。很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有一定的服务能力,但大部分只是服务于农业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缺乏能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十几年的魏德东获得过“全国种粮示范大户”和“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现在是山东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场长,参加这次会议,他提出了这些年亲身经历的问题。
“信阳是全国八大糯稻主产区之一,这里糯稻有150多种,再加上农民在种植环节的差异性导致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很难获得标准统一的原材料。”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玉说。这是一家致力于糯米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国家龙头企业,种子和种植生产环节的标准问题一直困扰企业的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推进现代化,必须始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说,国家粮食安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线任务,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把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强国建设的底线任务,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特色,它是与一些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较小的世界农业强国不同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创新,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魏后凯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更加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主体强是农业强国非常重要的标志,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的保障机制,确保粮食供给和农业经营主体收益的有机结合。
“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强国重要的抓手和组织上的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说。经营基础薄弱、服务带动农户能力不强、监管不完善、土地流转动力不足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要立足内生成长驱动,丰富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同类经营主功能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发展,精准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刻阐明了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现有2亿多农户,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家庭经营制度是中国农业的本源性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本质是要解决分工经济问题进而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和整个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革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仅靠农业农村自身是很难解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苑鹏说。
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总目标。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做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这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以及与乡村振兴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充分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总判断,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要把握好农业强国的总任务,让市场更有效率、政府更有为、科技创新驱动更有力;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好底线,做好农业强国建设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其远景目标、实施步骤和各阶段任务,分产业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体系。”张合成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把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建设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主要抓手。建议采取省部共建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推进农业强市、农业强县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国家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更加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新形势下,要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调整相关规划,制定行动计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支持政策体系。”魏后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