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2-02-16王子一
王子一,刘 霞
1.四平市气象局,吉林四平 136000;2.中共四平市铁西区委 信息研究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
0 引言
人工影响天气指的是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选择适当时机,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局部大气物理过程进行影响,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1]。四平地区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率也较高,其中干旱霜冻是四平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四平地区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结合四平地区气象灾害特征和当下人影工作的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期待对四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
1 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
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实践探索,在20世纪80年代具备了一定的地面作业能力。1989年2月19日,四平市政府成立了“四平市人工降雨防雹指挥部”,后逐步完善并更名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此后,四平市人影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在人员队伍、装备设施、业务管理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为四平地区抗旱减灾工作作出较大贡献。
1.1 人员队伍现状
目前,四平市下设梨树、双辽、伊通三县和铁西、铁东两区,共有55名人影工作人员,基层作业人员占大部分,其中火箭作业人45人、高炮作业人员6人、高炮兼火箭作业人员6人。图1~图4为这些工作人员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工作年限上的分布情况。
从图1年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四平市现有41~50岁人影作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3%,其次是51~60岁的占比31%,21~30岁的占比16%,31~40岁和61岁以上人员占比均为10%。
图1 年龄分布
从图2文化程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四平市人影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45%,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33%,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只有22%,而且大部分为人影办在编人员,基层作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将近50%。
图2 文化程度
从图3的工作年限图中可以看出,10年以上人员占比最大,占比为49%,其次是6~10年和3~5年的,占比分别为19%和16%,工作1~2年的和新晋人员比例最小,均为8%。
图3 从业年限
从图4的职业状况图中可以看出,当前四平地区一线人影作业人员的主体是农民和基层民兵,分别占总人数的55%和14%,村镇干部占10%,气象职工只占21%。
图4 职业状况
1.2 基础设施现状
2015年吉林省开展“东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建设,四平市共建成地面作业站点59个,2020年四平市气象局研究决定对靠近航线航道、临近村屯重要建筑设施及建设不达标的作业站点进行布局优化,优化后现有固定人影作业站点20个,移动作业站点33个;四平市现有增雨装备3305厂固定火箭发射架16部,移动火箭发射架7部,人工增雨车辆5辆,另有中兵127厂ZBZ-17拖拽式火箭架43部;防雹装备有37高炮4门,其中伊通县两门高炮已完成自动化改造,自动化改造比50%;目前四平市没有自己的气象雷达,只能使用长春和辽源的雷达资料对人影作业进行指挥;2018年启用的人影地面指挥系统虽功能较多,但实际业务应用中还是以原来的模式为主。
1.3 业务管理现状
一是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相关工作制度,印发《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及作业应急处置预案》《四平市市级和县级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责任清单》及《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了全市人影各项工作,包括人影弹药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等;强化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落实人工影响对空射击作业安全责任及人工增雨防雹空军请令作业流程,严格遵守请令制度,定期做好网上申请及专线电话双重模式的请令作业的录音归档备份;强化作业站点制度落实,作业站点各项制度已全部上墙,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及时更新安全射界图,统一规范了作业平台安全射界标识,完成固定作业点防雷设施安检;强化人影弹药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及正式启用弹药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全市人影弹药进行全面、全程、实时同步的监管。
二是每年举办全市人影工作专题会议,了解各县(区)及各作业站点的工作需求,并根据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指示,结合四平地区气候特征,因地制宜调整工作部署,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力争做好四平市气象服务工作。
三是每年作业期开始前组织地面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基础理论、人影防雹增雨作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笔试问答及实操练习模式对其进行考核。
1.4 安全生产现状
安全是人影工作的第一要务,四平市气象局将人影工作安全摆在首位,努力构建人影工作的安全管理体系:一是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市县各级人影工作领导机构,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责任,并依据《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件》等有关规定,在作业空域安全,作业物品存放、弹药使用安全等方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责任监管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奖惩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人影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坚持作业点年检,每年定期进行高炮、火箭架及作业点的防雷检测,将与公安、应急等部门的联合检查日常化,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排查隐患,将隐患扼杀于摇篮,做到防患于未然。
2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较为迅速,为四平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差距,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人员队伍有待优化
一是人影作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比例较大,年轻力量较为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2%,高学历人才比例较低,限制了人影现代化设备技术的推广使用,制约了现代化装备作用的发挥;三是工作10年以上的人影作业人员比例大,新晋人员比例太小,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得不到利用、发挥,经验流失较大;四是人影作业人员以农民和民兵为主,相关专业的人才不足,业务水平能力有限,难以做到业务较好的发展;五是一线作业人员待遇较低,人均工资在1 000~1 200元/月之间,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2.2.1 缺乏先进的科学探测手段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人为干预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干预从而使天气条件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方向去发展的一种行为。人影工作的主要业务,防雹增雨都需要对云进行观察探测。地面探测手段主要是雷达,而目前四平市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雷达监测系统,地面监测需要借助辽源市和长春市的雷达系统,监测区域不能做到全覆盖,作业后的数据分析科学性不强。
2.2.2 地面机动作业能力不足在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具有形成快、消失快的特点,冰雹云形成初期是最佳作业时间,且需雷达跟踪,反复作业,根据云层变化决定是否终止作业[2]。当下,四平市的防雹作业模式主要是将高炮部署在作业点,而且大多数作业点仍采用传统作业模式,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以科技引领的自动化作业模式较少,导致作业时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足,影响整体作业效果。
2.3 业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管理工作有着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较为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但管理模式仍稍显粗放,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过于流程化,流畅度有待提升。另外,四平市政府并未完全将人影工作纳入四平地区社会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虽然四平市人气象部门意识到了培训学习和操作演练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定期组织人影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但整体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设备不健全,培训效果一般,人影作业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4 安全监管机制有待强化
一是四平市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的建设相对健全,但责任落实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作业人员多为当地村民,学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防控能力有待加强。二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设备虽然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但由于经费紧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依然存在设施老化的问题,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三是虽然安全生产检查已成常态化,但是气象部门与军队、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尚不畅通。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
3.1 健全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气象主管、部门联动、军地合作”的工作导向,要充分发挥四平市政府在人影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压实党政领导主体责任,落实各项政策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四平市气象局在人影工作中的主管作用,统筹全市三县两区的人影工作力量,不断健全全市人影工作指挥体系;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将部门联合、军队和地方合作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科学制定人影发展规划,市、县两级气象主管部门要紧密围绕吉林省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四平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规划,使人影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鼓励和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优化资金利用效率[3]。建立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专项基金制度,充分提高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解决基层作业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健全基层作业人员劳动保障体系,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提高工资待遇标准。
3.2 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等方面[4]。市级科学技术研究应结合本市的人影工作实际,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与气象信息系统、预报预测系统快速对接的人影综合业务指挥体系,提高人影作业指挥的科技水平;增加人影科研经费,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增强基层人影工作的服务效能。
3.3 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人影作业队伍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定期举行检修员培训班和高炮操作培训班,增加培训次数和培训时间,尤其注重实践操作演练,从弹药运输管理、装备的操作流程、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人影工作人员达标持证上岗;创新培训方式,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开展作业心得交流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严格考核制度,建立人才队伍发展评估体系,定期组织理论和实践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发放证书,一线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是建立健全人影作业队伍的激励机制。将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一线作业人员纳入社会公益性岗位,完善高技术一线人员的补贴、奖励政策,提高其薪资待遇,提升岗位吸引力,增强一线作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加强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
首先,要依法依规管理,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条例的宣传力度,为经常化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良好氛围,确保人影工作有法可依,依规办事。其次要全力保障基层人影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新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体制,更好地保证基层人影岗位安全[5]。四平市人影办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保险机制,做到有备无患,并加强对各县(区)人影工作的督导检查,各县局应定期开展安全问题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人影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学习设备操作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优化作业站点布局提高作业安全系数,确保作业安全无事故。最后,要加强安全作业培训,从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培训应该系统和全面。
4 结束语
探讨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完善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领导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重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提升四平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对促进四平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