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2-02-16王肖风

山东工会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匠应用型精神

王肖风,曹 扬,何 静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位列其中[2]。新时代下,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国精神的弘扬,为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工匠精神的融入无疑对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成逻辑: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内涵

探讨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回答什么是工匠精神这一首要问题,进而探索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逻辑,探讨工匠精神为什么、怎么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匠精神是技能型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极致、实现卓越的精神品质”[3],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恰恰需要这种精神。为此,探索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家国情怀体现

“执着专注”就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凝集到自己认定的目标上,不计得失,勇往直前。作为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必要条件,行为上能沉下心、有思考、有研究是对工作执着专注的体现。新时代下,工匠精神体现着劳动者对职业的敬畏、认真态度,同时也体现着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工匠精神在科学技术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高铁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跻身世界前列,受到世界的广泛赞誉。在这背后,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人员们不断专注思考,不断尝试应用,执着追求创新进步才得以实现。其次,每一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工人都在默默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踏实、敬业、执着,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展现的不只是轰轰烈烈的大成就,更是细水长流的小平凡。最后,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对产业进行创新[4]。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无论是制造业转型,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长期的研究与摸索,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工匠精神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执着专注精神不仅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亦是劳动者从业精神的体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契合,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永怀爱国之情的价值体现。

(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职业操守凝结

从字面来看,工匠就是工人、匠人的意思,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所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其中,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下我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表现为竭尽全力的付出精神,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细节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追求极致、做到最好的永不满足的精神”[5]。首先,精益求精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不但是对已有成果的满足,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再次探索、再次进取,研制相关行业的最新成果,试图为大众呈现最完美的产品。其次,精益求精是一种兼具认真和耐心的美好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对宏观工作的认真思考,而且体现在对具体细节的耐心打磨,来推动整个工作或整个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再次,精益求精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我国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结着匠人们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精益求精也意味着竭尽全力、攻坚克难。追求精益求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新意味要克难,需要足够的胆略和勇气,才能实现实质性的跨越。精益求精精神是严谨理性和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的体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拼搏的人生观,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三)“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优良作风表现

“一丝不苟,其意是形容做什么事都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得马虎”[6]。严谨、不凑合、不将就是一丝不苟的具体体现。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首先,一丝不苟体现的是严谨的做事风格。面面俱到,对待工作能够认真,不投机取巧,不蒙混过关。小到零部件的制作,大到高精尖技术的研磨,都能做到严谨不出错。其次,一丝不苟的目标是出精品。对于每一个能够提升的地方不断进行打磨,不断优化每一个细小的部分,不只停留于对产品成品的满足,更多的是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最后,一丝不苟强调的是要注意细节。对于一些精密的数据,极小的误差产生的结果也会存在很大差别,最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一丝不苟强调的是要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确保整体成效的显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是道德品格的具体展现,是对学生价值观念层面的引导与教育。弘扬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也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崇德向善的机制与方式提供现实材料。

(四)“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境界目标

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和最终目标。工匠艺术的传承在保证其固有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应当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使其能够被新时代的群众所接受和传承。在保留其原有的本质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加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确保美好产品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追求卓越不是停留原地的自我修补与完善,而是踩着石阶不断向上的目标追求,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尝试新的突破,不断进行新的创新。其次,要向着更好的品质努力。无论是对产品本身而言,还是对劳动者来说,能够追求卓越的品质是价值的体现,更是精神境界的展现,是不断发展的内在表现。最后,要朝着更高的价值去努力。精品不单单需要一丝不苟地实践操作,更需要设立卓越目标。只有明白距离精品的差距有多大,才能更好地去寻求完善措施,不断尝试,不断追求进步,最终使得精品呈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大学生而言,追求卓越应该成为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需要有美好的人生目标,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这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相一致。

二、价值意蕴: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缘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是立足新时代,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重要举措。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十分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意识、人文素养、技术思想和职业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投入很大精力。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下职业精神的体现,将其融入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实然:工匠精神传承的内在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被人们不断传承和发扬。于工匠精神而言,传承是其能够持续延续的方式,但如果采用传统的传承方式,其被接受、被传扬、被继承的范围和可能性会大大缩减,工匠精神的传承辐射效应会变弱。与时代接轨,立足时代,融入时代,是工匠精神得以更好传承的必要条件。新时代下,时代新人更应该扛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的传承人,以此确保工匠精神传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他们较多参与技术和技能层面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会更深,肩负着工匠精神传承的重担,是可靠的接班人和传承者。此外,工匠精神的传承还需要有可靠载体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等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更为丰富的传承路径,取得更为精准的传承效果,这是其他传承载体所不具备的。总的来说,工匠精神需要传承,需要紧扣时代特色,激励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肩负起传承的使命和担当。

(二)教育应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注重其“应用”的价值与特色,立足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服务于生产与生活。在人才培养上,应用型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融合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在国内,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而且注重技术本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专注技术钻研,勇担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的融入符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脉络中洞悉传统匠人们如何细心钻研、认真打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对待工作,并将这种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实践中,实现工匠技术与工匠精神的双重传承,达到历史与时代的碰撞。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认真思索、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将专业技术学深、学精,不仅仅停留在学的表层,更加注重学的深度。与此同时,工匠精神的融入对学生的影响是多面的,不仅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很大的触动,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和职业目标,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做事风格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应用型高校的属性决定了工匠精神的融入必然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

(三)使命必然: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需要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7]高校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当前,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等的传承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学习与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方向,在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工匠精神的融入无疑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鲜活的素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而言,工匠精神的融入也为教育方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实际参观,沉浸式教育、互动式教育等方式的融入使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得以最充分的展现,将课堂开在基地,开在工厂,多样的教学方式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接受,多样且精彩的授课方式也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起到显著作用。总的来讲,工匠精神的融入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维度: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需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群体,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三个层面进行考量,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中,确保学生能够将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领会清、领悟透,并用评价的方式来跟踪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切实保障能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为提升工匠精神的融入成效,首先需要组建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充教师队伍体量,搭建起“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工匠”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全员全方位参与,在教育者层面组建起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队伍,以确保工匠精神融入的深度与质量。为此,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需要有针对、分类别地进行工匠精神的普及与宣传,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加强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其不但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并且掌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育、融入实践教育的有效方式,紧跟时代要求,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掌握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涵和融入方法,为做好工匠精神的融入教育奠定基础。重点发挥思政教师力量,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发掘更为丰富的工匠精神素材,总结出核心要素,做好具体工匠精神的内涵梳理,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讲解与引导。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述中,不应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理论讲解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培养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和喜爱。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发展,凝练出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具体的工匠精神理论和实践操作方式,以此“反哺”学科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地聘请企业的优秀工匠担任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课堂和企业阵地讲述他们的职业经历,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构建全面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

建立工匠精神教育体系是系统化进行工匠精神融入与传承的关键。充分依托课堂、社团活动、教育实习等方式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发挥各平台、载体、阵地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突出强调工匠精神的教育意义。在应用型高校,每位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并在实践中践行深化。工匠精神涵养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实践又是工匠精神传承的最好体现。加强在各学生组织和团体中工匠精神融入,开展工匠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组织工匠精神传承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将工匠精神的学习与融入作为一项长期性、全面性的工作,覆盖于育人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学生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带头学习工匠精神内涵,强化朋辈育人力量,树立典型,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人人学习、人人传承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在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社区育人等方面强化工匠精神的融入,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能够入脑入心。应用型高校学生在高年级阶段会参加相关的教育实习和实践教育活动,这为工匠精神的沉浸式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注重该阶段工匠精神的融入与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将校园中所接受的工匠精神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具体的职业操作中践行和深化工匠精神,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效,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设定科学的教育成效评价机制

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评价教育成效的主要方式,也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不单单要注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重要的是要判定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在实践中能否正确运用。考评教育成效既要看重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同时也不可缺少实践的落实程度。在工匠精神的融入成效考评中,一方面,对学生掌握工匠精神的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属性特征、历史沿革等,是否能够清晰地判断什么样的精神属于工匠精神,这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结合专业学习,看学生对本专业中所具有的具体、典型的工匠精神表现是否了解,专业行业中哪些人物是工匠精神的代表是否知道。另一方面,要跟进毕业生在职场工作中的表现情况,通过调查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是否做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否对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喜爱,是否做到了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打算。对工匠精神的融入成效进行评价,是对工匠精神传承效果的检验,也是对育人情况的检验,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培养方式,为更好地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入提供建议。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经过历史和实践形成的民族精神,是对行业、职业态度和能力的高度肯定,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工匠精神的融入,是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深入与执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也是对情怀、操守、作风、境界等的全面提升,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和追求,也是检验育人质量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念培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掌握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助于将学生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双重促进作用。因此,不断创新和完善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入手,能够有效深化工匠精神融入,提升应用型高校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工匠应用型精神
90后大工匠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