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老工业建筑新的生命
——以沈阳601所建筑外观改造为例

2022-02-16吴雪娜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3

砖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航空历史建筑

吴雪娜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1 国内外对老建筑改造的研究现状

在城市更新的社会背景下,新的建筑快速诞生,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老的建筑包含着历史痕迹。总书记2019年11月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1]近几年,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重组社会各类资源对老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老工业建筑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中的老工业建筑含义是经历过国家某一领域主要发展阶段或者是具有一定年岁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快速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很多老建筑很难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有很多老建筑面临被改造或拆除的可能。

在国外老建筑的改造研究较早出于资源消耗、功能问题的考虑,建筑师对老建筑的调整从加固到外观的美化,小范围的调整,转化到功能置换的改造,在20世纪60年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考虑建筑保护方面的问题,到70世纪就有了相关政策性法规并提出了相关的概念,这对当时和日后的老建筑保护、修复及改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国内的老建筑改造是在21世纪初有所起色,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宣传对具有历史价值建筑的保护意识,鼓励更多建筑设计师加入其中,将这一时期的建筑改造推向高速发展的阶段。老建筑活化再利用在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对老建筑的保护管理还不够精细,活化利用的创新手段不够多元化,应更深层次的挖掘其文化内涵。

2 国内外案例分析

2.1 法国卢浮宫

1982年由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他采用了现代材料打造的巨型玻璃金字塔,对卢浮宫进行设计扩建,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还能发现古代堡垒的痕迹。天空倒映在玻璃金字塔上,光线穿透玻璃,钢架结构的光影变幻所产生的美感,解决了将古代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结合的诸多困难,在现代金字塔与老建筑之间产生了穿越时空的交融与互动,实现了二者的融合和对话,促进了现代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为历史遗迹建筑物的改造提供了典范。

2.2 宁路永庆坊

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的是从恩宁的历史出发,保留并找寻城市记忆,旧建筑的加固构件形式尊崇中国历史文脉,历史材质,回归历史质感。改造的方式试图实现一种折中状态,保留结构相对较好的红砖房,把钢结构的植入转化为现代感的载体,新旧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成对比。

2.3 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建设史中的一项重大建设案例,因老馆空间不能满足阅读和藏书的需要,图书馆经历了多次的扩建,室外景观入口也做了新的设计:下沉式庭院使路线更加合理,同时为地下空间的阅览区域提供了更多阳光,丰富了空间设计层次。原设计部副部长周干峙指出:“清华大学图书馆设计,在尊重老馆的历史价值,维持本校中心区建筑的传统特色同时,做到整体和谐又具有时代特征简洁朴素[2]。”

3 老工业建筑改造重组再利用的研究意义

第一、减少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第二、老工业建筑自身具备浓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其进行适应性的重组设计再次利用,达到保护历史的作用。

第三、利用老工业建筑本身场所精神和文化底蕴,在建筑外观再次设计中建立当代新的建筑,建立链接唤醒老建筑新的生命。

4 老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研究

4.1 文化延续性

在老旧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传统工艺修缮的部分要严格采用有历史依据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展现历史风貌,并赋予现代实用功能。赋予老建筑文化功能,与历史事件、名人名士、自然风貌和当代的设计语言等联系起来,丰富文化内涵,植入文化记忆。加大老建筑文化普及宣传,发挥设计师的作用,保留并延续老旧建筑留给城市的记忆,和场所精神增强市民保护利用的自觉性积极性。

4.2 可持续性

构建“文化城市”,规划老建筑与现代建筑体系深度融合的区域性整体保护和再利用。做好再现和标识工业赋予建筑的场所精神,整合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历史老建筑开发文旅脉络及文创产品,打造老建筑视觉景观区域,展现城市历史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建筑。

4.3 功能适用性

建筑经历不同时代的更替变化,建筑使用当下需求,实现功能上的持续、置换、更新和综合。老建筑的改造不仅是单纯的加固、修复,而是通过调整内部或外部空间,使原建筑能够被合理的继续使用。

4.4 增加科技现代感

建筑物内部的现代改造除了设计要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了建筑物的自身原有的一些历史特征以外,也要增添了一些新时代的元素,在不影响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历史外貌,损害建筑物原有的结构,保障建筑物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在建筑物内部增加一些现代设计,如新材料的运用,玻璃幕墙,设置室内景观等,更便于原有建筑物的在新时代里面的应用。

5 对沈阳601所建筑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概念方案设计)

5.1 沈阳601所建筑的背景和改造的功能定位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研究所(601 所)是原炮兵学校于1956年建成的苏式三层框架砖混建筑,改造的功能定位是沈阳航空科技史馆,以面向社会为主,起到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先进文化和航空科普、国防教育的目的。同时,融入集团公司在全所各地开展航空展馆建设的整体规划,对内兼具“所史馆”功能。

5.2 沈阳601所建筑的现状情况

建筑外观:沈阳航空科技博物馆建筑已建成多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建筑三层框架砖混建筑,屋面为木质起脊防水材料加水泥瓦构成,室内除公共部位外,均为老式木质地板结构。

展览区分析:沈阳航空科技馆的室外景观区现有水体设计和文化墙,但缺少一些有关的航空科技展示区和设施现代科技感,空间利用上也存在不足,缺失了室外的半开放展览区,休息和休闲区的设计。

沈阳601 所现在存在的问题:建筑实用性减弱,原始建筑空间很难满足现在的功能需要,建筑外围景观设计缺少功能性,缺少一些文化宣传的区域,设施不够完善空间利用率低,建筑周围景观设计面积小。

5.3 沈阳601所建筑应对对策

建筑改造采用对原建筑外建实现空间上的拓展,保持老建筑的空间形态,扩展外部景观空间,实现新旧交接,保护原有历史建筑的容貌,扩建的建筑不只是一个特定的建筑,要考虑扩建部分与老建筑外部形态上的衔接和过渡,形式和风格上的对比,体量及材质的协调关系,以新衬旧,现代和历史的对话。根据史馆展示需求,对楼体进行局部改建、加固,加装必要的设施如电梯等,实现对文化的延续达到新旧建设的和谐共生。

5.3.1 文化的传承性

展示601所的发展历程,在不改变建筑本身的情况下,现代建筑语言和历史建筑进行对话,增加了整体的科技感,同时保留和传承了航空强国的精神使命。

5.3.2 场地的重塑

园区场地重新规划提高环境质量更新服务设施,适应新的需求,营造与场地建筑更为和谐完善的景观场所。在室外环境建设方面,对楼体周边环境进行一体化设计,设置飞机模型、文化橱窗,体现航空元素。需要设计全楼及外部的整体效果,包括展览内容和参观路线等。

5.3.3 功能的适应性

比如一些文化墙,还有可以让人们体验航空科技和文化的一些小型展馆,文化展板,对各楼层展区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布展,完成展览展示建设、展品设置、功能区域建设等。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主次道路相结合,人车道路分开规划,满足人流组织和疏散的需求。

5.3.4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设施角色的转换

适当的保留老旧工业建筑内的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机器、设施和墙体,转换其原有的功能,进行修缮、保护和装饰的同时,又能增加场地历史的文化内涵和原有空间的时代感,并和现在的材质形成对比。形成创造性的审美效果,原有老工业建筑元素和现代风格结合达到共生。

5.3.5 建筑外部设计

对老工业建筑的外部通过更新部分结构,保留重要建筑部分和外建新的建筑体,达到新老建筑的共生、融合和统一。外形设计主要指的是建筑外部形态,材质和外部结构,外形设计要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环保性等建筑功能的定位。

5.3.6 保护和再利用

对原有老建筑的部分结构和墙体进行加固、修缮或拆除,重新整合设计中对建筑结构强度整体安全性能的分析,科学地保留或拆除,对建筑构架结构再次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

5.3.7 场所精神

老的工业建筑因其原有的生产工作属性不同,场所内的结构和历史背景及文化内容也不同。在进行再次利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场所精神,尊重地域人文背景和人文关怀,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风格的设计。

6 601所建设改造的设计理念

601 所建设拟定改造为“沈阳航空科技史馆”弘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精神使命,航空、军事爱好者旅行拓展的新热点,中小学生研学游目的地,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新生命的建筑。

6.1 设计灵感来源

是否有过这样的童年印象,小时候时常狂奔于操场和家中庭院空地,有一个飞翔于天际之中的梦想,对蓝天充满幻想,从折纸飞机,找寻到每个人记忆中的航空梦。

6.2 设计语言提取

设计语言的提取来自纸飞机,从纸飞机的折叠形状来寻找设计语言,从单层纸张的折叠到复叠,从折痕和叠加中提起形状和线条语言,最后从多个纸飞机的组合型中提取建筑的设计形状——折线,用这种语言表现场地规划设计语言。

6.3 建筑外观初步设计(概念方案)

6.3.1 对比原则

通过新旧材料的对比,加建外立面材料:轻钢、玻璃、铝板、不锈钢金属板等来对比老建筑原有的砖体结构、混凝土,实现体量及材质结构色彩相协调。外建建筑大面积的玻璃墙通透和原建筑的工业沉重感,形成一种虚实对比。

6.3.2 通透原则

加建部分的建筑相当于外罩在原建筑外面,由于用了大面积的玻璃材质,所以不会造成对原建筑的遮挡问题,通过加建使原有建筑可以更好地成为史馆展示的一部分。一个天然历史文化背景墙配合落地大玻璃窗的设计,也增加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透性,让原有的老建筑空间更具现代感,同时展区也能够获得满足展览的光照。

6.3.3 和谐原则

建筑和园区设计都是以折线形式来诠释的,达到设计语言的统一和谐。外建的建筑多半是玻璃体包围建筑的顶面,这样会造成建筑内部阳光折射温度过高,此时,就可通过绿植来调节室内微气候。由于建筑内展示的多是和航空相关的机械展品等,绿植可以很好地和展品形成软硬的互补,让人们视觉更协调,内心也更加舒适。

7 结语

对于历史老旧建筑物的保护和利用秉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老的工业建筑是城市变化发展的见证者,工业文化的载体,记录着城市的记忆,保存了历史文化。城市内的老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城市记忆的存储,经过改造、更新可成为城市的新地标[3]。现如今社会中大量的城市建筑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老旧建筑的改造是用更积极的方式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猜你喜欢

航空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