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友-家属联动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2022-02-16席秀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肺结核依从性家属

席秀娟,刘 佳,赵 娜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江苏徐州221004)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其发病缓慢且症状隐匿,以结核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咳嗽、胸闷、咳血、畏寒、发烧、出汗、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女性患者还伴有月经失调、皮下结节性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通过血液检查、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等确诊。目前,针对此疾病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可消灭结核分枝杆菌、治愈疾病、防止耐药菌产生及减少复发的目的,但大部分患者因咳嗽难忍加上治疗时间长,从而发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进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1-2]。故肺结核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护理期间,还应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其治疗正常进行[3]。彭晓芸[4]研究指出,患友支持互助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改善其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值得借鉴。基于此,我们将患友-家属联动心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中,分析其对心理应激、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8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5],且临床资料完整者;②精神、视觉、认知等功能正常者;③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严重传染病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⑤无法全程接受护理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2~75(43.33±5.84)岁;体质量指数(BMI)20~25(22.46±1.87);病程2~9(4.45±1.85)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4(43.85±4.81)岁;BMI 21~26(23.17±2.12);病程2~10(4.51±1.7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为原则的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分阶段性健康教育,为患者、家属讲解有关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向其介绍病情、发展情况及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认知,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用药指导: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严密监测其服药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可及时给予应对措施。③生活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饮食计划,禁烟禁酒,正确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身体抵抗细菌感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行深呼吸、扩胸、颈部前屈等训练,活动肌肉和关节,家属可协助其抬高肢体、伸膝等,并给予适当肌肉按摩,以增加抵抗力,并保持良好的睡眠。④跟踪随访: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形式记录患者各项体征、身体改善状况,并告知其定期复查,以免疾病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友-家属联动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焦虑、抑郁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尽量满足合理需求,并鼓励患者,借助以往成功案例,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患友-家属参与: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干预的同时,加强家属的知识教育,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定期向家属讲解有关肺结核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使家属明确护理的重要性;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监督其按时服药,规范饮食起居,发现患者情绪变化或突发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举办座谈会、联谊会等,使患者之间、家属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互相答疑解惑,分享经验心得,获得更多的护理要点,有助于其康复;邀请以往康复的患者上台讲解自身经验,以此扩大患者认知面、康复信心。两组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效能和依从性: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共10个项目,各项目均为1~4评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好。依从性[7]包括依从:患者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且定期复查;部分依从:患者能遵医嘱用药,但饮食、复查偶尔有不依从现象;不依从:患者未经医生允许擅自停药或换药,饮食不规律,且未定期进行检查。总依从性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共有20题,分为4级评分,得分相加乘以1.25即为最终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③肺功能:于干预前后采用德国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各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且致死率较高,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复发。但由于病程、治疗时间过长,长期药物治疗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10]。蔡穆等[11]研究指出,肺结核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康复,应加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应激水平,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SES评分、治疗依从率、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此干预模式用于肺结核康复治疗过程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肺功能、生活质量。分析原因: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并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可缓解其消极情绪[12];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属认知度,告知其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家属利用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病情,一方面由家属参与使患者感到家人的关心与照顾,增加其安全感,减轻陌生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借助家属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感,进而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心理状态,而家属作为患者最亲近的人,由家属协助消除患者被社会遗弃的心理,促进其积极投入到治疗中,提高其生活质量[13-15];由患友参与经验交流,互相鼓励支持,易了解服药后可能带来的不适、影响,借助分享知识经验,包括正确知识、康复技巧、教训经历等,缩短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其提高自我价值感[16-17]。

综上所述,将患友-家属联动心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中,临床效果满意,对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肺结核依从性家属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苏无“健肺丸”治疗肺结核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