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培训市场火热背后隐忧多
2022-02-16
“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校园体育考试专项成绩提升找我们。”这是重庆一家连锁体育培训中心针对中考体育培训设置的招生标语。
随着中考体育提分逐渐成为一个趋势,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说辞日益挑动家长的神经,此类培训眼下正成为培训行业中迅速发展的一部分。家长给孩子报一两门体育培训课程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然而,课外体育培训处于“半野生”状态,在一些地方几乎没有开设门槛,“草台班子”不在少数,场地简陋、教练缺乏经验和系统训练,课程设计不标准、不科学,给学生带来健康和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对体育培训亟须加强监管,家长也应避免“急功近利”,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课外体育培训项目向小学延伸
寒假来临,重庆多家体育培训机构给出高额的“团队报名优惠”,以此吸引中小学生家长的关注。中小学生家长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也纷纷选择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体育专项训练。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一,每周六她都会陪儿子一起去渝北体育馆待上半天,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各类运动技能都粗略掌握一些。
她告诉记者,目前初中生家长能像自己一样腾出半天时间陪孩子泡运动场馆的人很少,“现在快40岁了,每天逼自己跑步、鍛炼,累得不行。但我想让孩子从现在就锻炼起来,万一正好遇上中考体育提分,也能充分应对。”
“‘双减’后,孩子们的运动时间多了起来。”李女士表示,周围很多家长选择在寒暑假给孩子报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等中考专项课程。
家住渝北区中央公园的杨女士说,校门口有个有趣的改变:以前放学接孩子时,遇见的大多是发语数外等主课培训传单的人,最近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多。
为了跟上这股体育“东风”,杨女士也给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报了跳绳班和游泳课。
“跳绳是为中考作准备,游泳课是为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杨女士解释。
而记者在位于江北区的一家综合性运动场馆看到,无论是室外的足球运动场地,还是场馆内的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搏击等场地,都有青少年训练“专区”。记者随机同6位带孩子前来训练的家长交谈得知,其中4名孩子是小学生。
不少家长表示,现在学校对孩子体育锻炼要求很严格,老师经常在班级群里督促锻炼,“为了孩子的健康,以及提前备战中考体育项目,班里不少孩子都在上课外体育培训班。”
专项教练一个月“速成”
在篮球训练区,一群孩子正在教练带领下进行运球、投篮练习。
工作人员表示,篮球、游泳、跳绳都是比较热门的培训课程,除了多人班,还有一对一的私教“精品课”。多人班一般按照季度或半年收费,平均下来每节课在百元以内;私教课偏贵,多为7至10节课起报,单次费用在200至300元不等。
不过,课外体育培训市场火热的背后,从业者素质及监管体系也面临考验。
记者在网上搜索“少儿健身教练培训”,结果显示有上百家培训机构,且大多标注着“0基础也能学,签订就业协议”“1-3月课程,初中以上学历”“月薪过万,颁发国内外认可学历证书”等词条。
记者以咨询少儿健身教练培训事宜为由,随机联系了其中一家教练培训机构。
在记者表明自己初中肄业、没有任何从业经验后,工作人员推荐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课程:学费1.2万元,包含4周的专项课程学习,学完专业技能后颁发证书,并且可以推荐到少儿体育培训相关的运动场馆及专项运动馆应聘。
当记者对价格表示犹豫后,工作人员随即介绍了学费为7800元的课程,但课程时长为3个月。
对此,重庆一家连锁体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称:“正规体育培训机构聘用的教练大多数毕业于体育院校。然而课外体育培训市场近两年才起步,从业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体育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放低教练准入门槛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练仅仅是体育爱好者。”
体育培训亟待加强监管
近年来,少儿因运动突发的严重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却未能引起“求分心切”的家长重视,课外体育培训市场热度不减反增。
市人大代表、黔江区民族中学校长万玉平表示,课外体育培训大多带有明显的应试性质,众多家长青睐课外体育培训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分数刺激,另一方面却是在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同时,导致孩子日常锻炼“欠账”。
2021年9月,重庆市教委发布了《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和《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对重庆市各学校的体育和美育教学,就开展频率、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等分别作出要求。
万玉平告诉记者,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前该校主要通过体育课、30分钟的大课间操、每周开展两课时体育延时服务等,对学生进行核心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体考技能,“目前80%学生的体育分值都能达到40分以上。”
即使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逐渐重视,依然有部分学生选择到课外体育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训练。
“我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审批程序不符合规范,教学场地狭窄、教学设施老化,消防安全设施欠缺;部分教练专业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学生入学不要求体检,容易导致特异体质学生在高强度锻炼中发生意外。”万玉平表示,应尽快对体育培训机构准入、教练资质等进行规范监管,把更多关注点放在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上。
对于市场监管方面,有专家表示,监管并非靠体育行政部门“一己之力”能完成的,还需要其他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协同。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提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正确认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所幸,“野生”体育培训市场乱象,也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培训治理,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形成良好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其主体包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社团等。
该规范指出,用于开展课外体育培训的体育场地应符合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相关规则,培训场地和设施符合安全、质检、消防、卫生、环保等标准;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课外体育培训,体育场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相关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这些具体的规定,为课外体育培训行业规范化运营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设定了一定的准入门槛,也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各方利益。
链接
北京建立市场“黑白名单”
此前,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关于做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摸清底数,加强对属地体育培训机构的指导与服务,建立体育培训市场“黑白名单”。
《通知》要求,北京市各区体育部门要对属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全面摸底,建立台账清单,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从事体育培训服务的证照资质全面核查,对无照机构开展专项整治,严禁无照机构从事体育培训服务,2021年年底前实现无照体育培训机构清零;要督促持照体育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体育培训规定,主动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为学校体育服务做好对接推荐。各级体育总会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对所属各级单项体育社会组织协会从事体育培训服务的管理与规范引导。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