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师的“废话文学”

2022-02-16殷锦绣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2期
关键词:废话咨询师来访者

殷锦绣

前段时间,废话文学火了。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每当60秒过去,就过去了一分钟。”

这些无厘头的废话,只是简单地用下半句重复上半句的意思,不知怎么就能让无数网友哈哈大笑,大家纷纷模仿:“我上次听到这么没有意义的话还是上次。”

不过,这样的“废话”真的都没有意义吗?

心理咨询师说:不是!我们有时候也说“废话”,我们的“废话”有大用处。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名青少年来访者生气地对心理咨询师抱怨:

“我不喜欢妈妈总是管我,她一管我、命令我,我就更不愿意做她让我做的事。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总要过来唠叨几句,我都快烦死了,跟她说‘你能不能别老管我’,然而她唠叨得更厉害了,我们就争吵起来。”

心理咨询师甲也许会说:“因为妈妈管你、命令你、一直唠叨你,你受不了,和她吵起来了。”

这听起来很像“废话”,因为咨询师没说什么新内容。但其实,这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内容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用自己的话反映或者是重复来访者的叙述内容。

心理咨询师乙也许会说:“妈妈管你、唠叨,让你觉得烦躁、生气。”

这段“废话”则是心理咨询中的“情感反映技术”,也就是咨询师重现来访者提到的情绪感受。

更神奇的是,来访者在听到这些“废话”后,并不会觉得生气或者可笑,他们往往点点头,或者说:“对对,是啊,就是这样的。”

首先是因為,反映的前提是认真倾听。

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不会或者不愿意像心理咨询师这样认真地倾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然后说自己的事情:“我妈也是,我都是大人了,她还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或者忍不住反驳别人:“不会吧,她怎么会这样呢?”甚至更过分地要求、指责别人:“她毕竟是你妈,说几句怎么了,你就忍一忍呗,生啥气呀?”

这么听下来,是不是觉得自己更生气了?是不是觉得心理咨询师的“废话”还挺好的?

内容反映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被听到、被关注了,并且给了来访者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咨询师整理事情的经过,让来访者可以从别人口中再听一次自己的困扰,再深入一点去思考。

而情感反映,则在内容反映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点点。当来访者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也许只是在专心地吐槽事情发展的经过,希望获得咨询师的支持,并没有注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咨询师重现他提到的情绪感受时,能促进来访者关注自己的这些感受,产生更多被理解的感觉:你竟然透过这件事,知道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我果然没找错人……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来访者也会更愿意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配合咨询师,更好地探索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更好地达到咨询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朋友和我们抱怨诉苦的时候。如果想让朋友好受,不如就跟心理咨询师学点“说废话”的技巧吧。

第一步就是学会“听话”。倾听过程中,多给朋友一些眼神肯定,时不时托腮点头,说些“嗯”“就是”“可不是嘛”“哎呀,真是的”,这些看似“糊弄”的回应,其实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你真的在听。

而第二步就是“说废话”了——复述。朋友说什么,你就跟着用自己的理解再说一遍,如果能在复述的时候总结对朋友情绪的理解,那就更好了。比如,“是啊,你一定很生气,发生了这样的事,肯定会觉得生气……”这样说几个回合,也许你的朋友就会大为感动,深感被理解了。

网络上的废话文学给我们带来快乐,而心理咨询师的“废话”大有用处,在生活中好好利用这些“废话”吧。

(选自2021年12月3日《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废话咨询师来访者
无为而无不为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