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大熊猫是如何出国的
2022-02-16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期
在100多年前的西方世界,博物学家口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中国神秘的西南密林,生活着一种长相怪异的“黑白熊”,它们不以肉类为食,却嗜食竹子和鲜笋,在中国藏区和尼泊尔等地还被称之为“竹子熊”。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探险家威廉·哈克尼斯带着新婚妻子、服装设计师露丝来到中国,试图抓到一只活的“黑白熊”。然而,威廉·哈尼克斯到达上海后不久就因食道癌离世,妻子露丝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重新组织了科考队踏入四川密林。经历艰难险阻后,于1936年如愿得到一只仅有两斤多重的熊猫宝宝,并给它取名“苏琳”。
幼年熊猫苏琳要运出国并非易事。露丝百般托人,才說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奇怪哈巴狗”的名义报关,把苏琳送到美国,并饲养在芝加哥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苏琳的出现,几乎成了20世纪动物展览最不可思议的一幕。短短3个月,创造了高达32万余人次的游客流量,露丝也被称为“熊猫夫人”。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西方掀起了巨大的“抓熊猫热”,露丝为此后悔不已。
虽然动物园对苏琳呵护有加,但由于对大熊猫的习性不了解,两年后的1938年,大熊猫苏琳去世了。此后,苏琳被制成了标本,安置在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
其实,大熊猫有两个亚种,除了相对常见的四川大熊猫之外,还有一个较为少见的秦岭大熊猫亚种。后者在野外仅有200多只,它们脸更圆,鼻梁更短,更加憨态可掬。世界上唯一一只圈养的咖啡色熊猫“七仔”便是秦岭大熊猫。
(摘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