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表达技巧

2022-02-15陈艳辉

关键词:答题考查技巧

陈艳辉

【高频考点】

一、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抒情(工笔、白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等。如2021年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注〕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注〕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景艺术和叙事艺术,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设题。词的上片先写村坞的苍藤翠竹,再写溪边人家,然后写开窗迎客。从写景艺术的角度来看,运用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动静结合等手法,突出了山家景象的明净清幽。下片既实写衰翁如今种柳、浇瓜的生活,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写衰翁“健饭”“高话”,语言平实。

参考答案:上片运用的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诗中苍藤、翠竹、窗纱、梅花等都是静态之景,而“苔径逐篱斜”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逐”赋予了苔径以动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山家景色的宁静优美。

下片运用的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二、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双关等。如2021年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宋〕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颈联的意思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参考答案:C

三、表现手法

包括起兴、渲染、烘托、衬托、用典、象征、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如2022年全国甲卷: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宋〕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要求着眼整首诗来分析画眉鸟在诗中的作用。要准确解答这道题必须把握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作为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

欧诗以画眉鸟为描写对象,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通过正面描写,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考查的是托物言志、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作用。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襯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考查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四、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诗歌首联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潇洒利落。

2.曲笔入题。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谢朓《玉阶怨》)诗歌先景语后情语,先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曲笔入题。

3.铺垫。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轼《东坡》)第一句写景,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4.伏笔。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了下面写听到商女唱《玉树后庭花》埋下伏笔。

5.照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全诗首尾照应,层次井然。

6.重章叠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阕写的是年轻时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阕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7.卒章显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诗歌在结尾处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豁达情怀,卒章显志。

8.画龙点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歌尾联把诗人心系国家、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推至最高潮,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9.浑然天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对仗工整,而且对得气势磅礴、浑然天成。

【设题方式】

一、在客观题中考查

客观题在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时,有的选项会涉及对表达技巧的分析,一般是四选一的形式,选出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5题C项“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就是从表达方式设题进行考查。

二、在主观题中考查

1.分析诗歌的写法(即表达技巧)。如2022年浙江卷第20题“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属于直接考查情感和写法,即诗句的表达技巧。

2.在分析情感、内容、主题等时考查表达技巧的运用。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16题“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题干是分析诗句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并没有对表达技巧提出明确要求,因而在作答时,不少考生忽视了这一点,以致答题要点不全而失分。分析某一内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这类题目,虽没有直接点明分析表达技巧,但一般要点明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可见,考查表达技巧的设题方式比较灵活,在解答内容理解、主题、分析诗句的作用等问题时,不能忽视表达技巧的分析。

【提分要领】

一、积累表达技巧,构建知识网络

1.表达方式。古代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考查较多的是叙事艺术、描写技巧或抒情方式。①叙事艺术常用的有对比、叙事的人称、叙事的顺序、叙事的口吻等。②描写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起兴、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人物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2.修辞手法。古人写诗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为了突出形象特点、表现主题,多运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为了使字句更加精巧、意蕴更加丰富,常采用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卒章显志等。

4.其他表现手法。主要有想象、象征、烘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对比、以小见大等。

对这些常见的表达技巧,考生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认真审读题意,熟悉答题模式

1.在审读题意时,首先要分清题目涉及的范围,并由此揣摩命题者考查的角度与意图,确定答题的侧重点。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于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

2.要在弄懂诗意和诗歌主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内容准确判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说明,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3.客观题答题要对手法和分析两部分进行判断,看是否都是正确的。

4.主观题的答题要做到有针对性、条理性,能有序组织语言作答。主观题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三、坚持多读多练,提高鉴赏能力

1.要读好课内诗歌。通過课内诗歌的背诵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分析理解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为分析理解课外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养成阅读与摘抄诗歌的习惯,可以每天读一首诗歌,对诗歌名句加以摘抄并写下对相应诗句的鉴赏。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自然会在阅读积累中不知不觉得到提高。而读懂诗歌是解答诗歌鉴赏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对于表达技巧的分析都是以读懂诗歌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多读多练,厚积方能薄发。

3.精练高考真题,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尤其要认真练习,并认真分析题目的考点及答案要点、答题步骤。这样一方面可以凭借高考真题的训练把握高考的选材和难易度,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答案要点和答题步骤提高规范答题的意识,进而提高答题准确度。

4.在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考生还可以选择难度与高考题相近的诗歌,尝试命题并拟写参考答案。这是提高鉴赏与分析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可以增强考生明确命题意图的能力,从而使答题更加准确有效。

【直击高考】

(2022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 别

〔唐〕李 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解析: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参考答案:B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诗人先想象沿五溪逆流而上到达的巫山的优美风景,友人肯定会很喜欢,再写眼前风吹河边芦花飒飒作响,表现离愁,有力地了烘托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以景语作结,“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友人离去,诗人仍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帆船,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时,天色已晚,只有长江空荡荡地东流而去,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和愁怨心绪。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当时诗人在政治上失意,隐居庐山,愁怨占了主导地位,诗的意境全为愁所笼罩,写景亦觉昏暗、阴沉,内含愁怨,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技巧——以景结情。

参考答案: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饮马长城窟行①

汉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⑤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①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息。⑤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

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她的孤凄和想念。

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

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用哪些手法表达的思念之情?

——————————————————————————————————————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夜 饮

〔唐〕元 稹

灯火隔帘明,竹梢风雨声。

诗篇随意赠,杯酒越巡①行。

漫唱江朝曲,闲征②药草名。

莫辞终夜饮,朝起又营营③。

〔注〕①巡,斟酒一周叫“一巡”,“越巡”指已添了好几回酒。②闲征,(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③营营,这里指为功名而忙碌。诗人通过夜饮来求得暂时的精神解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一次夜宴的情形,诗人的言谈笑语中蕴含着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感。

B.颔联写宾主无拘无束,开怀畅饮,“越巡行”再现了他们夜饮过程中的豪迈气概。

C.颈联写夜宴酒酣时宾主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并吟唱,体现了他们清雅高洁的情趣。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

三、閱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清江引·野兴(节选)

〔元〕马致远

东篱本是风月①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②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搭儿:地方。

1.下列对这节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一个判断性语句对自己的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作了概括,从而为全曲的思想内容定下了基调。

B.第二句点明了作者晚年的志向、爱好在于寄寓园林。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园林进行了苦心的经营。

C.第三、四句选取葫芦架、垂柳,以形传神,不仅写出了园林的形貌,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意。

D.最后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也正因前面对园林的赞美而显得更加自然。

2.请简要赏析这节元曲的写作技巧。

————————————————————————

猜你喜欢

答题考查技巧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