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压力”下的应对策略
2022-02-15魏杰
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冲击,出台政策需要考虑清楚,未来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好,未来目标和当前策略之间如何磨合好。
我想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关于需求收缩
总体来讲,这不是一个全面的收缩,而是结构性的,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需求收缩?大致上是三个因素:一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导致第三产业收缩非常厉害。二是房地产,房地产很多问题导致了需求的巨大收缩。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债务压力很大,土地财政受到影响,这方面的需求收缩很厉害。
我只想谈一下关于房地产在需求收缩中的问题,以及未来怎么解决它。短期来看,房地产可能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非常特殊的产业,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房子有两重属性:一是消费属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二是投资属性,房子确实能增值保值,从而导致这种产业的政策和一般产业是不同的。原则上讲,这两个属性是以消费属性为基础,在消费属性的基础上才有所谓的资本属性。因此这两种属性里面不能让资本属性过度地扩张,尤其不能让资本属性脱离消费属性,一旦资本属性脱离消费属性,必然形成泡沫甚至导致整个经营风险的压力。所以,从2020年开始,中央对过度消费的资本属性做了大致调整,推出了四条对策:一是要求所有房地产商的杠杆率必须降到“三道红线”以下。二是经营机构给个人购房放贷以及给房地产的贷款要守住上限。三是提出房地产税将要开始试点推行。四是对房地产商的资金做了全面的监控,防止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这四条对策核心内容是抑制房地产的资本属性,四个对策没有错,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可能有的地方有点过度,可能会损害了房地产另外一个属性,就是消费属性。因此202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明确提出来,我们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房地产消费属性的问题,因为它影响了我们整个需求,所以给房地产提了三句话:
一是加大保障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这是消费属性,既能解决新城市人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又能推动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有意义的。
二是提出来商品房市场要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要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什么叫合理需求?一个是刚需,一个是改善性需求,应该算是合理性需求。合理性需求还要讨论它的内涵和边界在哪里,这样对于整个带动需求是有意义的。
三是房地产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从消费属性来讲强调健康和良性循环,我估计有四件事要做:一是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未来将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房地产商必须尊重房地产经济规律,不要在没有消费属性的地方盖房子。第三件事,对于已经出现了风险的房地产商,要加快解决风险问题,坚持的原则就是市场化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第四件事就是一城一策。我想,如果这四件事能做好,房地产大致上可以实现所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所以,目前中央强调的房地产三句话,是从消费需求方面来讨论问题、讨论消费属性,而不是强调资本属性。
如果短期内可以把房地产的问题处理好,我估计需求收缩的情况会大大改观。
关于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我看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近几年来逆全球化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当然对中国供给有很强的冲击。
第二,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对于我们的供给体系带来冲击。
第三,我们国家在世界产业供应链中处于中下游,国际情况变动直接冲击中国的供给体系。
最近,我们调研组深深感觉到中国供给承受冲击的压力较大,原因是经济存在短板。我们最害怕海外断供,一断供整个产业就停产了,没法运转,为什么?因为我们存在巨大的短板。有五个短板非常明显:一是高端发动机不行,二是材料不行,三是数控机床不行,四是生物医药不行,五是信息硬件不行。
我感觉中国五大经济短板,受到逆全球化影响很大,人家一断供我们整个产业就受到巨大影响,供给冲击很大,所以我估计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要解决供给冲击的问题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因为五大短板都没有技术的,所以要推动科技创新才行,我估计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一个重大事情,就是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向前推动,明年我觉得可以牺牲一点增长的速度以保证科技创新不能停下来。
要加快科技创新,有两件事必须做:一是要提高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就是实验性经济,没有庞大的实验性经济,没法搞科技创新。第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必须调动起来。我们现在对知识产权和物质产权的输入方式不一样,物质产权有个人的,但知识产权都是国家的,参与创造的人不能享受这个经济收益。因此,人们没有积极性去践行科技创新,给院士的是荣誉职称而已,最近我看院士的收入很低,为什么?好多人贡献巨大,为什么那么穷?因为你不能享受你所创造的知识产权经济收益,因此人们没有积极性。
我觉得在科技创新方面,恐怕这两件事一定要做好:一是加大物质基础建设,形成强大的实验性经济。二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真正修改目前知识产权制度不合理的地方。
这个就是关于供给冲击目前的大致情况,我的判断应该是这样,这是第二个问题。
关于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就是指信心不足。
我们研究发现,预期转弱主要是企业家的预期转弱,对未来预期不是太好。我们看了一下,可能与目前的一些政策调整有关,比如两个提法对他们影响比较大:
一是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好多企业问我是不是要打富济贫,是不是要搞平均主义,有的人问我要不要赶快移民,我很吃惊,因为三次分配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
在座的都知道,三次分配的第一次分配叫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谁的效率高谁就收入高。效率原则贯彻整个市场化过程,企业竞争力强利润就高,个人贡献大收入就高。效率原则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分配原则,也是创造蛋糕的原则,所以第一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整个市场化的竞争过程表现为所谓的第一次分配。
第二次分配是所谓的再分配,再分配强调公平原则,就是把太高的收入往下压,太低的收入往上提。这靠两个制度,一是税收,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把太高的压一下,社会保障制度把太低的提一下,实现整个社会的平衡,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公平就叫再次分配强调公平原则,主要调节太大的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调整之后还非常有钱的人,像有人因企业上市之后,股权变现几十个亿、成百亿、上千亿,这种人就要进入所谓的第三次分配。按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而且背后是以所谓的捐赠为实现形式。这个捐赠的钱不是用来扶贫,而是进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通过科技创新,来带动整个民族的福祉,所以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以捐赠为方式,而且这个钱不是用于解决收入差距,是用于科技创新。
三次分配是三种原则的统一,效率原则、公平原则、道德原则。这三条原则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有人理解上可能有问题,这种三次分配不是打富济贫,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既是强调高效率的创造蛋糕,也强调更好地分配蛋糕,这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而带来的结果是所有社会阶层收入都会适度增加,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大家财富都一样,永远有差别的,而是强调所有社会阶层的收入都能随国家的发展相应增长,就叫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理论、共同富裕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更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我估计可能有人误解了,理解错了,导致企业家们很紧张。
另外一个提法就是所谓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提出来有人又说是不是要打击资本,很紧张。实际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没有打击资本的意思,我们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打击资本,是导向资本,所以这个提法两个原则很明显:一是承认资本的逐利性,必须承认,资本就是逐利的,如果没有逐利性,那就是公益基金。二是导向资本,要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致上一致。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种提法也不是为了打击资本,还是要导向资本,而且未来我们应该更好地导向资本才行,不要出现无序扩张之后才矫正,而是提前给一个信号,释放这个信号保证它可以实现发展。我们提出防止无序扩张既不是不承认资本逐利也不是打击资本,实际上是处理资本跟国家发展方向上面的不断相互融合的过程。
解决预期转弱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政策要清晰解释,千万不能有含糊的地方,这样容易出问题。重点还是企业家的预期应该不断地得以提升,而且要讲清楚很多问题。
政策的出台,国家一定考虑到未来和现实的关系怎么解决好,未来目标和现实做法之间的磨合是一个大问题,这个就是关于未来的三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