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境于乐中 融情于声中
——作曲家赵麟音乐艺术成就评析(上)

2022-02-15王安潮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技艺音乐

文/王安潮

如果问2022 年中国交响乐领域最重要的创演事件是哪个? 23 支交响乐团联合委约赵麟创作的交响音画《千里江山》就不得不提!此事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2021 年度会议暨第七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上被提上日程,也如约在2022 年火红的七月上演,创演者想以此而献礼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经由上海交响乐团预演后,西安站的演出由余隆先生亲自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张梦(笙)、韩妍(琵琶)、朱云琦(二胡)、贺茗(钢琴)、冯天石(竹笛)、方琼(民族女高音)等一起盛装出演。此次演出还恰逢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开业,佳作、名家与新剧场“三美”美美与共,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新剧场被掌声淹没”(孟绮)。

至今,《千里江山》已由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等乐团上演十余场次,指挥家中除了余隆外,还有黄屹、孙一凡、邹翔等指挥家参演,不同的乐团、指挥家和主奏(唱)共同演绎同一部交响乐曲,这也是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极少出现的盛景。以笔者调研,像《千里江山》这样的委约及创演规模史无前例。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此中礼遇除了新时代的文化优渥条件所赐,尤其新时代发扬传统经典优秀文化指导思想所赋予的外在的机遇外,中生代作曲家赵麟的技艺功力和人文情怀所延伸的人缘关系等则是其内在原因。出身于音乐世家的赵麟,自幼饱受家学乐教传统的熏染,又在中央音乐学院经由诸多名师的指点,作曲技术扎实而深厚。毕业之后更是在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上不断历练,从影视音乐到大型器乐曲,从大型舞台戏剧音乐再到大型节庆晚会或典礼音乐,赵麟也在与不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中不断扩展技艺,其艺术淬炼成钢,终成大器,现已成为中青年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一、扎实的技艺与深厚的情怀

从赵麟的技艺发展来看,首先是其家学渊源的赋能。父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母亲孙玲是大提琴家,祖父是我国长安画派奠基人国画大师赵望云先生,父辈中还有伯父大提琴演奏家家赵振霄先生、叔父双簧管演奏家赵保平先生等,就连赵麟的女儿赵珈婧云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精彩出演。音乐世家的渊源深厚,这是赵麟音乐技艺发展的重要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赵麟还是勤奋而不断超越自己的人,从学业修成后的创作成果及业务扩展即可见一斑。

深受家庭艺术熏染的赵麟从5 岁开始就学习钢琴,母亲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既包括平时的教导与陪练,还包括后来的考学与引导,赵麟也不负寄望,考入名校中央音乐学院,入职名团中央民族乐团(后调入总政歌舞团),更不忘母亲的嘱托——“做人要多想着别人的好”,他也在技艺的磨练和艺术的修为上日渐成熟。赵麟钢琴演奏技艺是其创作的基础能力,他曾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展示过琴技,在《使至塞上》的伴奏及间奏中,流畅而灵敏的触键、音色的丰富显现以及艺术气度的由内而外透露,即可看出其中技艺精深之处。笔者也从其它场合见识过赵麟的钢琴视奏总谱等相关谱例的能力。

与其父亲的早期经历相似,赵麟以“中国文化部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毕业后所到的工作单位也是民族音乐单位,他在中央民族乐团与大量演奏家接触并为之创作,为其技艺发展再次注入“资本”,这段工作经历为其后来的作品中大量成功地运用民族器乐因素的创作手法奠定了基础。如其《度》中所用的笙、《逍遥游》中所用的琵琶,尤其是《千里江山》中大量使用的民族器乐笙、筝、二胡、琵琶等,都是他在民族器乐成功运用上的典范之作。说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赵麟自言这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作用,也有观念层面的启发,尤其是后者,“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及“创作是为了人民”的艺术理念,使他的作品既注重大众审美的可听性,也注重学术探究的深广性,追求用情用力地去呈现每一部作品(《光明日报》记者刘平安)。民族民间音乐的积淀与优势显现,最为令笔者感触的是他在雷佳博士生音乐会的那场《源远流长寻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上,该音乐会的全场歌曲的编配展现出赵麟在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微把握上,特色乐器的使用与合奏组合的综合烘托上(王安潮《评“源远流长寻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间歌曲专场音乐会”》《陕西日报》),为音乐会增色良多。

赵麟在民族器乐传统现代技艺的挖掘上成就突出,这与他对民族音乐的熟谙及其深厚情怀密切相关。《度》中笙的使用,除了挖掘了这件中国古老乐器作为和声的功能外,尤其发展了它在演奏中的音色,随着气息的强弱变化而展现出的描绘性特色,“祥云缭绕、霞光万道、天宇无穷,他是在用笙阐释人的神往”(唱片解说词);《逍遥游》中琵琶的使用,除了发展传统手法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性音色及吟揉技法外,还注意了现代音乐的张力营造,展现了这件中西文化融合而成乐器上的特有多元文化空间。而上述作品中的民族器乐艺术的传统与现代被予以创新地发展,创造出意想不到的音色音响,除了赵麟创作技艺的原因外,还在于赵麟人文情怀之使然,他善于并乐于与演奏家倾心交流,从而使乐曲的演奏者如吴彤、吴蛮能尽展其理,发展了二度创作的意象空间,其待人接物中的人情味是其作品受到名家为之深入探索的因素之一。赵麟良好的人脉关系同样表现在《千里江山》上,在各地的展演中,每一站的演出中都会有不同的乐团及独奏(唱)家加入其中,如北京站的演出中就有戴亚(笛)、吴彤(笙)、赵聪(琵琶)、陆轶文(二胡)、贺茗(钢琴)、方琼(女高音)等名家参与,上海站还有翁镇发(笙)、李胜男(琵琶)、王俊侃(笛)等独奏家,他们都说到排演前与赵麟的深切交流对演绎的作用。

在赵麟的艺术生涯发展中,影视音乐的创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其较早获得业界认可而奠定了基础,他至今仍耕耘其中,可见其用情至深,很多作品获得了关注,部分作品获得影视音乐领域的国家级大奖。这其中为人所知的作品如:《人间四月天》(1998,李少红导演)、《一声叹息》(2000,冯小刚导演)、《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2002,陈凯歌导演)、《和你在一起》(2003,陈凯歌导演)、《玉观音》(2003,许鞍华导演)、《丝路豪侠》(2004 年)、《求求你表扬我》(2005,黄建新导演)、《长恨歌》(2006,丁黑导演)、《三枪拍案惊奇》(2009,张艺谋导演)、《新射雕英雄传》(张纪中制片)、《大秦帝国》(2009 年起,导演分别有黄健中、延艺、丁黑)、《铁血坚持》(2009,胡玫导演)、《芳华》(2017,冯小刚导演)等(据赵麟提供的资料)。其中,《大秦帝国》中既有小型特色乐器的一件或少量的“室内乐”化的精细书写,更有大场面的交响性展开,以器乐篇幅的宏大而烘托了电视剧中画面的雄阔,尤其是对历史情境的深广展开与寓意,是赵麟该剧音乐后来能单独成篇而促成音乐会版展演的吸引力所在。其中有作品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文华音乐创作奖等奖项,这是对其成绩最好的肯定。另外,有些作品中的音乐独立出版,有的甚至被予以交响音乐会的主题性展演,如《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就在业界被广受关注,它已在西安、杭州等地多次上演,并有央视、省市级电视台的展播,其传播性之广,影响面之大,是中国影视音乐中较为少见之作。赵麟的影视音乐善于引用各种素材,除了民间音乐外,对经典旋律的引用,从而将影视场境拉入到特定的时期,如《芳华》中引用的经典音乐如《绒花》《英雄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送别》《侬情万缕》等主题旋律,它们简洁地将情境拉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中,而赵麟的再编创为剧中特色与亮点增材不少,如《送别》中除了以清纯的童声展现原作的清雅之美外,还在不断变奏加入多声线条,并以逐层丰富的渐变手法而加强新编音乐在剧中音画上的纵深发展之推动力。

赵麟在舞台戏剧作品上的音乐创作也是成果丰富,除了地方性音乐素材的音画史诗《秘境青海》(2009)、“花儿”诗剧《雪白的鸽子》(2009)外,还有他初到部队歌舞团时创作的舞剧《铁道游击队》(2010,杨笑阳任总导演)。地方性音乐题材的舞台作品一方面发挥了他在民间音乐素材上积淀优势,并将其现代音乐手法的再造之功融入其中。除了在编配中加入现代多声思维外,还在音乐表现戏剧人物形象讲究形象性特征挖掘,如《秘境青海》运用了藏戏的鼓,从而自然贴切地融入恰当的情境之中,他想用最具地方特色的青海之声、青海之韵而展现青海的民间传说,展现青海民歌“花儿”以及“花儿”在西北各地的不同流派和风格,展现藏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文化元素,民族民间元素,其中对青藏中的宗教音乐发展中注意了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的恰当融合,在配器上运用新的音乐手法加以推进,从而将乐舞的叙述进行了时空的现代扩展,突破了地域或民族表达的局限性,以更为开放流畅的艺术手法而呈现,从而展现更多的文化多元与包容,有突破地域限制的大中华的象征意味(吕益都:《<秘境青海>:诗意的神话》,《中国艺术报》2009-04-17)。在《铁道游击队》中,除了注意发展电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为主旋律而贯穿始终外,剧中还注意挖掘了大量山东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比如流行于当地的“鼓子”“胶州”和“海阳”,以此而展现铁道游击队队员在飞奔的列车上战斗的场景,这些重点情节的配乐中还注意戏剧音乐张力营造之法而加以扩展,也因此而使戏剧音乐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中国文化报》记者李颖),他的戏剧音乐赋予舞剧以特定的地域性色彩,并附加以戏剧推动力,以呈示、烘托、延展之功而推动了舞剧的情境显现与发展。

随着驾驭大型舞台作品能力的增强,赵麟近年来参与的晚会和典礼音乐创编工作越来越多了,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兼音乐总监(2014),冬奥会音乐总监(2022)等,就颇为人乐道。其中,在2022 年2 月的冬奥会开幕式中,他选取世界古典音乐——人类共有的音乐财富作为入场式音乐,其作法和理念都颇为出人意外,将国际性运动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及命运共同体观念而集中凸显,而不再是以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音乐用于其出场时。在讲述中国音乐素材方面,他也注意中国故事的体现,以东方古国特有的音乐手法及其审美而展现其文化自信观。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在春晚或冬奥会中的音乐使用在,他舍己为人地邀请更多作曲家参与其中,而自己甘当绿叶的做法,颇为同行所称道,这是其人文情怀最为集中的体现之处。如:开幕式主题歌就选用了张帅词曲的《雪花》,其“浪漫空灵”与开幕式音乐风格相配,而它也以特有的东方清雅而展现了东方音乐美学观,并传遍全世界。

从赵麟自幼音乐微观发展的“小我”到今天音乐宏观构想的“大我”的历程来看,他的家学渊源为其赋能,在向民族音乐学习中获得了素材与观念的伸展,作为名校专业训练后的优秀学生,他又积极地向现代音乐问道,藉此而不断扩展其音乐空间,丰满其艺术的翅膀,展现出一位出于西北的音乐家放眼天下的气度,一方面不断扎实自己的音乐技艺,一方面包容诸家的艺术风格,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将音乐之路越走越开阔。(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技艺音乐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奇妙的“自然音乐”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痴迷雕刻技艺的“葫芦李”
音乐从哪里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