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教程融入思政元素 提高中医本科生实践技能之研究*
2022-02-15赵玉兰余静寅
焦 锟 徐 玲 赵玉兰 杨 斌 梁 跃 余静寅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著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古今中医名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学好本门课程对理解和使用中医辨证论治这一特色,以及提升中医临床水平有重要意义。
1 《伤寒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伤寒论》本为张仲景在当时诊疗寒邪致病之书,是一部教人如何诊病治病之书,临床性极强。但因其文字古朴、言简意奥,学生多有畏难情绪,有因此而怠惰放弃努力者,有仅是死记硬背,但求考试过关者。更有一些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其他事情上。虽然大三中医本科生仍在进行理论学习,但学至《伤寒论》,在知识储备上足以支撑其进行临床实践。事实上能主动实践、系统完成诊断过程的学生不多。因为心里不敢,也缺少相应锻炼。教师方面往往仅侧重于知识讲解,追求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率,忽略本课程对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大意义,使得学生未能够在诊查病证上得到应有的提升。
2 《伤寒论》课程思政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伤寒论》课程教师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乔羽等[2]对《伤寒论》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爱国情怀、职业精神、文化自信等均增强。万广宋等[3]通过整理《伤寒论》原文,挖掘出医生自我修养、医患沟通、临床技能三个思政元素。周刚等[4]提炼出文化自信、仁心仁术、内心阳光等思政元素。周毅萍[5]提出“医德融入”《伤寒论》思政。陈丽名等[6]提炼出爱国、敬业、严谨、和谐等思政元素。温雅等[7]通过“多维课堂”教学模式把“思政育人”贯穿至《伤寒论》理论与临床教学的全过程。
3 四大思政元素的提出
以上研究所挖掘出的《伤寒论》思政元素都很好,但对于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促进其实践意识及能力方面不够直接。本课题组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课程思政的启发下,提出为国为民、为孝尊亲、为传国粹、为保身全这四大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伤寒论》教学中,希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动力,以及推动其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伤寒论》诞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战火纷飞,自然灾害多发,又加之寒邪流行,因感寒病死者不在少数。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勤求博采著成《伤寒杂病论》,救国救民于寒邪肆虐的时代。而今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中国抗疫成绩斐然,中医药抗疫发挥了重大作用。国家推荐的抗击新冠肺炎处方清肺排毒汤即是从《伤寒论》多首处方中化裁而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医圣张仲景当年有为国为民之心而著书,中医人当继承此心,为国为民而学好《伤寒论》。
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写道学医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正是受此感染和启发,笔者提出“为孝尊亲、为保身全”而学《伤寒论》这两个思政元素。中医是国粹,《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学好《伤寒论》自然是在为传承国粹而努力。近年来国内中医界掀起“读经典,做临床”的热潮,宣讲中医经典《伤寒论》,这正是为传国粹所做的努力。中医院校讲授《伤寒论》课程的教师更是有重要的传承使命和责任。
为保身全,是站在个人立场进行思政教育;为孝尊亲是从为父母长辈的角度来激发学习动力;为传国粹是站在行业的角度来激发学习动力;为国为民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激发学习动力。相信这样多角度的四大思政元素,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动力,并由此带动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4 实施方案
研究对象为课题组成员授课的2019、2020级《伤寒论》课程班级,涉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共1103名学生。
在即将进行《伤寒论》教学之时,随机将所授课的2个教学班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融入思政元素,按照本课题的设计开展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进行2次问卷调查,第1次在实施本课程之初,第2次在结课后,评测思政元素融入后学生的认可度以及对实践能力的促进情况。对照组仅在结课后进行一次问卷。
观察组在适当时候融入四大思政元素,一般采用的时间节点为:首堂课,着重融入“为孝尊亲”学《伤寒论》;在讲解到能够治疗肺系疾病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时,结合国家推荐治疗新冠肺炎中医处方清肺排毒汤(组成中含本方),着重融入“为国为民”;在发现学生病愈销假或教师自身不适之时,着重融入“为保身全”;最后一课梳理《伤寒论》的价值,着重融入“为传国粹”。除了上述主要时间节点以外,仍然会不失时机的融入四大思政元素。在讲解相关条文及处方时,结合体验式教学,将往届学生诊查自身或亲友的案例进行分享。
对观察组进行阶段性学习成果测试:在相关教学单元完成后,对观察组进行3~6次阶段性测试,测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理解程度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此外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布置撰写诊查自身或亲友病案分析的选做作业,教师予以考评和指导。
5 研究成果
5.1 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进行2次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程度,对四个思政元素的认可程度,以及本学期才开始为自己诊查、为亲人诊查的情况。此外通过自主上交诊查医案及体会的情况来了解思政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对照组仅在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在未进行思政的情况下,学生主动为自已为亲人诊查的情况,以及主动书写上交诊查医案的情况。
中医学专业观察组(238名学生)前测发出238份,回收238份;后测发出238份,回收236份。问卷前后测显示:认为思政元素融入《伤寒论》教程非常有必要的比例从45.13%上升到79.49%;认为四个思政元素非常有触动和比较有触动的比例为90.59%;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43.20%,但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90.91%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48.57%,而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53.45%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中医学专业对照组(248名学生)发出问卷248份,回收248份,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50.00%,其中44.35%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比例远低于观察组;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69.76%,其中28.32%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比例远低于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专业观察组(224名学生)前测发出224份,回收224份,后测发出224份,回收219份。问卷前后测显示:认为思政元素融入《伤寒论》教程非常有必要的比例从39.73%上升到71.23%;认为四个思政元素非常有触动和比较有触动的比例为92.24%;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47.49%,但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73.08%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60.73%,而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56.39%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中西医结合专业对照组(217名学生)发出问卷217份,回收217份,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48.39%,其中48.57%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比例低于观察组;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65.90%,其中32.86%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比例低于观察组。
针推专业观察组(85名学生)前测发出85份,回收85份,后测发出85份回收85份。前后测显示:认为思政元素融入《伤寒论》教程非常有必要的比例从41.99%上升到65.88%;认为四个思政元素非常有触动和比较有触动的比例为95.29%;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34.12%,但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79.31%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54.12%,而通过本学期思政融入,其中54.35%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针推专业对照组(91名学生)发出问卷91份,回收91份,从未给自己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34.39%,其中77.42%的学生主动开始为自己诊查,比例略低于观察组;从未给亲人诊查过的学生比例为53.85%,其中48.98%的学生主动开始为亲友诊查,比例略低于观察组。
课题组成员所带观察组的班级整体学习动力增强、临床意识增强、敢于并乐于为自己和亲近人诊查,一部分学生开始了为自己为亲友诊查甚至治疗的行动。所有观察组班级主动上交诊查医案选做作业在85%以上,远高于对照组班级的10%;所有观察组作业的辨证规范性为65%,高于对照组的45%。
5.2 学生诊查医案及体会选录
5.2.1 为亲人诊查开方取得疗效郎同学诊治母亲便秘,病历简述:张某,51岁,患者为本人母亲。就诊于2022年6月3日。主诉:便秘4年,加重3 d。患者4年前出现便秘,约3~4 d一次,大便干结,常服芦荟胶囊救急。现大便4 d不解,腹胀,形体消瘦,易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盗汗,口干渴喜凉饮,舌红少苔,脉偏细数。郎同学辨析母亲便秘情况属于六经病中阳明与少阴合病,津亏肠燥、肾阴不足证。经过反复斟酌辨证依据和治法方药,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为母亲开小承气汤、增液汤合方化裁,服3剂便通、口渴缓解。诊查开方体会:第1次诊查开方,体会到医生的神圣使命及医治患者的急切心情。在分析症状时,也深刻体会到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开好一张处方需要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取效那一刻,我太兴奋了!用所学中医知识帮到了母亲,今后会在医学上不断努力,为更多人治病,努力做好“为孝尊亲、为保身全、为传国粹、为国为民”。
李同学为母亲诊查失眠,辨证为心火旺肾阴虚,开黄连阿胶汤取得疗效,她内心非常激动,在感想中写道:“感谢老妈愿意让我诊查开方并服用,看着老妈不再头晕、精神百倍,我十分开心。为人解除痛苦真的是当医生最大的快乐了,学医为亲人解除痛苦真的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开心了。我只想更努力地学习,当上一名正真的医生,帮助父母亲人和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白姓女生为表姐治疗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头项僵硬、疼痛。经过辨证,属于太阳病、中风证,兼有经气不利,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治愈。因表姐自诉平时容易出汗,伴有失眠、心慌、胆怯等情况。又辨证开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剂,痊愈。她在感想中写道“当患者疾病痊愈的那一刻,由衷为患者感到高兴,同时这也是对自己临床经验的积累,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在诊查过程中,要把握病机,灵活运用经方才能做到学经典,用经典,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5.2.2 为自己诊查开方取得疗效郝同学诊查自己长期便溏情况,辨为脾虚湿蕴,兼有肾气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自己开补脾气除湿兼固肾气的方药并煎煮服用取得一定疗效。在感想中写道:通过《伤寒论》课程思政,自己已将保身长全,为孝尊亲这八个字成为学中医的终身动力。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伤寒论》,自己也在业余时间学习李可老中医的经验,希望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融会贯通,更好的治病救人,弘扬中医药。
王同学为自己诊查失眠、心悸的情况,经过四诊和辨证分析,确定为心脾气血不足,服用自己开的归脾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感想中这样写道:第1次开方,有些怀疑自己,不太敢开。想到把自己调理好这是为保身全,自己身体都不好怎么给别人看病?自己都不敢喝自己开的方,以后怎么好让患者相信自己?后经反复论证,确认无误后服药终于取效。通过这次成功的实践,更加认识到学中医先从解决自己的不舒服入手,为保身全讲得太到位了。
5.2.3 为自己或亲友诊查开方但未服药有的同学诊查自己或父母亲友,从资料的收集到辨证分析,都完成得很不错。有的因为自己的不够自信,有的因为亲友委婉拒绝而未能用方。实际上仅是完成诊查和书写病历的过程就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郝同学为自己诊查开方并完成病历书写但并未服药,他在体会中写道“第1次给自己在诊查很兴奋,发现看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从查体开始就要绷紧神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最难得是辨证,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对知识不熟悉或诊查不细致,就会得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结论。在选方用药时更要头脑清晰,注意药物配伍和用量。一整套下来比做考试卷难太多啦。我一定要先努力做到为保身全,这样才有基础做好为其他3个方面”。
杨同学在感想中写出鉴别的纠结:“第1次正式的为人诊察,并且写病历开方,患者并未服用。通过这次经历发现患者并不能完全把自己的症状描述清楚,需要医生抽丝剥茧的询问,也发现有些症状是矛盾的,需要反复推敲鉴别,从而得出结论。我对自己辨证结论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对方也表现出对我的不信任,我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和训练,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同学在感想中直白的写道“亲人们不信我,我要好好学中医、学《伤寒论》,为国为民、为传国粹可以作为远大理想,但我最基本的为孝尊亲都还没有做好,一定要努力迈出第一步!”
王同学为自己哥哥诊查感冒,辨为太阳病伤寒证处以麻黄汤,这个判断方向是对的,但由于不自信和家人的婉拒而未服用本方。她在感想中介绍到:第一次正式为家人看病,一直小心谨慎,虽然有了判断,但还翻书查找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最终家人未听从我的建议而是去找医生看病服药,我很理解家人的行为,我要发奋努力增长医学本领,让自己有信心,给患者有信心。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学生先为家人诊查,然后再积极主动陪家人去找医生诊查,正好是个临床见习的机会。
6 结语
本课题组挖掘出“为国为民、为孝尊亲、为传国粹、为保身全”四大思政元素很受学生认可,激发了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动力,阶段性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讲述教师或往届学生诊查自己或亲友医案,这种体验式案例分析既能助其提高诊治能力,又能进一步激发其主动尝试诊查的积极性,撰写诊查医案这一选做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本课题的成果,体现了思政元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