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
2022-02-15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
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刘冬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总结并运用党领导治水的历史经验,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就治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擘画国家江河战略,推动建设国家水网,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淮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努力推动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实践要求
(一)坚持节水优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不断提升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河湖水量分配,把区域用水总量落实到具体河湖,明确初始水权;建立健全用水定额体系,充分发挥用水定额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落实“四水四定”,全面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积极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机关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切实加强取用水监管,依法打击非法取水和超许可取水;充分运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平台,强化对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平台,促进水价综合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凝聚全社会知水、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流域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树立河湖保护理念,明确河湖保护责任,落实河湖保护措施;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科学编制河湖岸线保护规划和采砂管理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管控标准;强化河道岸线保护规划、采砂管理规划约束作用,严格涉河项目许可和采砂许可;深入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清存量、遏增量,持续清理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四乱”问题;制定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强化监管,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明确地下水管控指标,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对地下水超采区实行限采或禁采;加强水质监测,强化对河湖水功能区达标的监督,积极探索在河湖周边设置一定的管控地带并明确管控标准;组织健康河湖评价,优化“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持续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蓄泄兼筹,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提高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立足流域整体,科学谋划流域防洪工程;加快在建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完工、发挥效益;加快推进列入相关规划成果的防洪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实现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常态化规范化,扎实推动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积极推动研究制定引导蓄滞洪区群众逐步迁移的政策措施。
(四)坚持空间均衡,建设国家水网工程,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立足流域整体和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科学谋划引调水工程,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指导省级水网建设,强化联网、补网、强链,加强国家水网与区域水系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水网体系;全面加强灌区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完善水网“最后一公里”;加快在建调水工程、供水水库、大中型灌区、供水工程建设进度,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快推进已列入相关规划调水工程、供水水库、大中型灌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加强雨洪资源利用途径和方式研究。
(五)坚持数字赋能,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推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科学编制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规划,抓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顶层设计;按照“全面覆盖、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先行先试,坚持边建边用,稳步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坚持“同向发力、相互衔接”,加强与部、省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信息化成果的作用,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加强技术管理、科研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成果,力争形成相关标准、规范,推动智慧水利建设管理规范化。
(六)坚持人民至上,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锚定“四不”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各项防御工作;督促地方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库“三个责任人”等制度;切实抓好防洪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切实履行好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紧盯超标准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贯通“四情”防御,强化“四预”措施,抓实“四个链条”,坚决打好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七)坚持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引领力和凝聚力
坚持以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主线,完善流域水文化遗产认定,摸清水文化遗产底数,推动优秀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分布在大地上的遗存、藏在古籍中的文化活起来;健全水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编制水文化发展规划,精心打造水利行业文化品牌,创造一批优秀水文化作品;注重挖掘水文化中的廉政文化,加强水文化普及教育和传播,营造重视水文化、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工程与文化深度融合,丰富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提高工程建设文化品位;讲好讲活水利故事,宣传推介水利人物,显著提升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影响。
(八)坚持一以贯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
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监督,积极配合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加强“两个责任”贯通,实现同题共答;强化政治建设,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党组重要工作安排;强化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监督惩治、深度治理和固本培元,有效实施“全周期管理”,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涵养好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近年来淮河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导流域各省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目前已研究制定淮河区各省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河南、安徽、江苏已将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市(地)级行政区。二是扎实推进流域主要河湖水量分配。据统计,淮河流域共有跨省河湖151条,淮委根据水利部安排负责15条跨省河湖水量分配,目前已完成14条跨省河湖水量分配工作,占任务总量的93.3%,占跨省河湖总量的9.3%。淮河流域共有5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市河湖,各省负责跨市河湖水量分配,目前已完成31条,占总量的58.5%。三是积极推动流域河湖水资源统一调度。淮委选取沂河、沭河、沙颍河、史灌河、涡河、淮河等6条跨省河流探索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目前,沂河、沭河、沙颍河、史灌河首个年度水资源调度工作圆满完成,当前正在有序实施淮河、涡河首个年度以及沂河、沭河、沙颍河、史灌河第二个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各省启动了36条跨市河流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四是持续完善流域用水定额体系。推动流域各省修订用水定额872项,先后抽查流域21个建设项目用水定额应用情况和50个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用水定额执行情况。五是依法强化流域取用水监督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和取水许可审批,对河南平煤神马梁北二井等4个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许可,对徐州粤海水务等5起违规取水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认真组织开展流域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71万个取水口、11.4万个取水项目的核查登记,首次摸清了流域取水工程底数,制定272个整改项目清单,目前第一阶段需整改的56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六是积极推动水权交易和水价改革。创新推动淮委首例水权交易——郯城县李庄等灌区与郯城水务集团的跨行业水权交易试点;持续加强对计划用水管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落实情况监管。七是不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流域13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占淮河流域县(区、市)的57%。全面完成22家单位节水机关建设。2021年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总用水量580.8亿立方米,较2010年下降59.2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6立方米,较2010年下降56.9%,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水网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基本形成了以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分洪河道、控制性枢纽、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流域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超10年一遇,中游主要防洪保护区、重要城市和下游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已达到100年一遇,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已基本提高到10~20年一遇以上,沂沭泗河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的总体防洪标准基本上达到50年一遇。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可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二是初步形成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淮、沿海引江为“四纵”,以沿淮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一横”,以河湖、闸坝、水库及淠史杭等大中型灌区为“多点”的“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依靠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和科学调度,成功战胜了2014年、2019年等严重旱灾。三是灌区建设改造持续加强,流域内建成大型灌区74个、中型灌区724个、小型灌区49万处,各类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848万亩、占流域耕地面积的53.6%,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四是农村供水保障成效显著。全部解决了流域内18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显著提升了5000多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五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随着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引江济淮一期、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工程的加快推进和逐步完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不断完善。
(三)河湖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建立。流域共设置省市县乡村5级河湖长27.2万名,其中省级河湖长30余名;建立了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流域河湖长制沟通协商机制、淮河干流省界采砂联防联控机制、流域水行政执法、水生态环境监管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等,指导流域各地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二是河湖空间管控基础逐步加强。全面完成12.86万公里河道、242个湖泊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淮河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已印发实施,流域各省已经编制完成40条河流和13个湖泊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三是严格涉河建设项目许可管理,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受理、审查、许可,许可建设项目956项,不予许可20项,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全链条监督管理。四是“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推进,共清理河湖“四乱”问题12万个,拆除违法建筑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约2万公里,清除河道内垃圾1000余万吨,拆除非法采砂船只5000余艘,洪泽湖、骆马湖至南四湖段全面禁采,非法采砂船只全部清零。五是生态流量保障成效显著。全面完成纳入全国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的33条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加强对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监测和预警,多次成功向南四湖、洪泽湖等实施生态补水,有效保障了重要湖泊的生态安全。六是河湖总体水质良好。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输水干线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及以上,2021年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4.4%、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2%、无劣Ⅴ类水质断面。成功处置惠济河、涡河等多起跨省河流水污染事件。七是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全面加强。编制完成黄淮地区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保护方案,全面完成流域五省地下水管控指标复核,加快推进淮河区74个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八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卓有成效。流域现状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较2011年减少1.2万平方公里,十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流域内开发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100%,验收率达49.8%。九是幸福河湖建设成果丰硕。建设国家级示范河湖5个、流域级幸福河湖16个以及省、市级幸福河湖1000余个。
(四)水旱灾害防御有力有效
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及时调整淮河防总组成人员,督促各地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确保重要河道、重要工程、重要堤防等责任落实到岗、到位、到人。二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流域建成各类水文站点近5000处以及现代化的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基本实现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和信息标准化。充分发挥已建防洪“四预”系统作用,始终绷紧“四个链条”,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动态掌握流域主要控制站及大中型水库水情和预报情况。三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10个方面隐患排查处置,2022年累计排查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189个,督促整改水库、水闸、堤防安全隐患415个,督促完成水毁修复项目374处。四是完善方案预案体系。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等,编制《淮河干流水量应急调度预案》《淮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等,持续完善流域河道、大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五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精细调度水库、蓄滞洪区、控制性枢纽等水工程,成功防御了淮河2016年、2017年超警洪水,有效防范了2018年“温比亚”、2019年“利奇马”强台风对沂河、沭河的影响,战胜了2020年流域性较大洪水,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五)淮河水文化建设扎实开展
一是加强新中国治淮宣传。首次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平台举行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纪念新中国治淮70周年座谈会,发布《新中国治淮70年白皮书》,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播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长淮壮歌盛世华章》等专题片。二是开展淮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现状调研,以红色文化、治淮文化为主线,摸清全流域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水文化遗产数量,正式出版《淮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要录》。三是积极编修治淮史志。编修《淮河志》《淮河志(1991~2010年)》,参与编修《中国河湖大典》《中国水利史典》淮河部分。四是持续提升治淮陈列馆设计及布展水平,集中展示淮河自然历史演变、流域文化、新中国治淮历程及新中国治淮取得的丰硕成果,治淮陈列馆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共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近2万人。五是不断提升水工程与水环境文化品位,积极将水文化元素融入入海水道、沂沭泗东调南下、嶂山闸、淮干蚌浮段等工程项目规划和建设,建成骆马湖二湾生态法治基地、大官庄水利枢纽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六)认真总结治淮经验和谋划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
一是认真总结六条治理淮河经验,即坚持党对治淮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统一规划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遵循;坚持完善水工程体系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基础;坚持依法科学调度是夺取淮河防汛抗旱胜利的关键所在;坚持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建设幸福淮河的关键举措;坚持流域团结治水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保障。二是系统谋划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淮委在实地调研、征求意见、深入论证等基础上,研究提出《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方案》包括19大项、71小项重点项目,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调配自如的流域水网体系、绿色健康的河湖生态体系、功能完善的数字孪生淮河。
(七)数字孪生淮河加快建设
一是编制《数字孪生淮河总体规划》《“十四五”数字孪生淮河建设方案》《“十四五”时期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实施方案》。二是组织实施数字孪生淮河(干流出山店水库—正阳关河段)建设先行先试,在数字底板建设、专业模型构建、防洪“四预”系统升级迭代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建成了防洪“四预”系统,在防御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中得到实战检验。三是积极推动直属工程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孪生淮河蚌埠—浮山段工程,谋划推进淮干王临段、洪汝河治理、沂沭泗上游堤防加固等在建工程数字孪生工程。四是组织开展流域各省智慧水利建设情况调研,指导流域各省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协调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对接互联互通工作。
(八)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最新文章、最新指示、最新要求作为党组理论学习“第一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3·14”“9·18”“1·03”等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总书记视察淮河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持续抓好主题实践教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三是深入推进政治建设。建立淮委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情况台账53件,组织制定淮委党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6项落实措施,启动“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深入开展“灯下黑”问题专项治理,积极配合水利部党组2016年、2018年政治巡视,不折不扣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开展委党组巡察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对14家直属单位党组织两次巡察全覆盖。四是持续对表对标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学习贯彻水利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专项行动,围绕水利部落实“六条实施路径”和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等7个指导意见及相关实施方案,开展学习、讨论、调研、贯彻,形成调研成果45项,编制形成淮委落实“六条实施路径”及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等7个实施方案。五是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制定印发《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重点任务清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等,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专项治理及“回头看”等,推动巡察、纪检、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发挥综合监督效能。六是坚定支持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制定印发委党组、纪检组《关于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的意见》,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专题会商,互相通报情况,听取委纪检组意见建议,党组成员认领问题和责任,督促有关部门、单位严格落实会商议定事项。深入开展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专题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七是着力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压茬推进出差人员交纳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直属单位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非职务领导犯罪专项整治等专项监督检查,紧盯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廉洁提醒,突出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修订印发《淮委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印发《淮委直属机关执纪审查工作程序清单》《淮委直属机关执纪审查工作责任清单》等。紧盯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建立淮委3个重大水利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细化实化《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举措。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清廉家风涵养党风政风。制定《淮委职工文明规范十条》,从小从细从实抓好作风建设。
三、努力推进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一是加快上游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袁湾、下汤、张湾、白雀园等控制性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梅山、响洪甸等现有水库联合调度和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上游洪水拦蓄能力。二是扩大中游行洪通道。实施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提质升级,尽快开挖冯铁营引河,提高中游河道泄洪及堤防防御能力。三是提升下游入江入海泄洪能力。加快推进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增建三河越闸,扩大洪泽湖中低水位时泄流能力。四是进一步提高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实施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建设。五是确保行蓄洪区行蓄洪功能。加快实施淮干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淮干滩区和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优化行蓄洪区空间布局,提高行蓄洪区运用标准,确保行蓄洪区关键时刻能够安全、及时、有效运用。六是加强重要支流及洼地等薄弱环节建设。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加快实施沙颍河、包浍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大力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范化、常态化,组织实施重点隐患区防灾避险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
(二)构建调配自如的流域水网体系
一是构建流域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科学有序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完善“四纵一横”的淮河流域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二是搭建区域水系连通网。统筹推进界宿新河、界南新河、周商永运河、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配置、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黄河故道连通及水资源利用等一批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强国家水网与区域水系的互联互通。三是优化重要结点调控网。加快推进白雀园、晏河等大型水库和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官路、长会口等综合性水利枢纽和控制性调蓄工程建设,研究实施现有水库清淤扩容。四是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和农村饮水供水工程建设,落实好水网“最后一公里”。
(三)构建绿色健康的河湖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河湖保护治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以淮河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大运河和流域重要跨省湖泊为重点,全面排查、持续清理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四乱”问题,坚决清存量、遏增量。二是强化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采砂管理规划约束作用,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采砂管理,因地制宜实施河湖空间修复。三是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做好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监管,推动跨地市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确定及实施方案编制,严格省界断面、重要控制断面和生态流量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水位监督检查。四是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完成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及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压减地下水超采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五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大别山区、沂蒙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构筑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四)全面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一是制定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名录,加快修编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科学编制流域各项规划并监督实施;二是加快推进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审查审批,争取由国务院印发实施,为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提供引领。三是充分发挥淮河防总办公室平台作用,加强统一调度管理,强化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四是制定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方案,全面完成重要跨省河湖水量分配,构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推动各省用水定额体系建设,强化用水定额执行。五是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推动流域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护机制。六是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淮河,提升水治理现代化和科学精准决策支持能力。七是切实强化淮河流域水文化研究,注重挖掘水文化中的廉洁文化,打造一批制度精品、展示精品和故事精品,充分发挥引领人、鼓舞人和激励人的作用。
(五)切实加强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工程建设现场、基层管理一线经受锻炼,畅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才流动;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年轻干部积极参加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探索通过师带徒、导师制、托举制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建立科研支撑单位、网信支撑单位等,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构建聚焦主业、运转高效、活力释放的事业单位发展新格局。四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实现业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持续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确保淮河保护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四是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把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五是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扎实推进垂管体制改革,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淮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更加自觉地走好淮河流域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淮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