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及外周血UCH-L1、sICAM-1水平的影响

2022-02-15王秋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丁苯脑组织神经功能

王秋菊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起病急、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目前临床治疗ACIS主要采取抗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保护脑神经等方法,缺乏特效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改善程度有限。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脑保护剂,能够增加缺血区域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2]。有研究显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均与ACI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本研究应用丁苯酞治疗ACIS,探讨其在改善ACIS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方面的效果,以及对患者UCH-L1、sICAM-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ACIS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3岁,平均(62.46±5.65)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15例,脑叶9例,脑干4例,多发性病灶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61.62±5.81)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17例,脑叶8例,脑干5例,多发性病灶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相关诊断标准者;既往无ACIS病史者;起病24 h内入院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内分泌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或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脑外伤,既往有脑出血病史者;合并颅内血管畸形者;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语言功能减退无法完成调查问卷者;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ACIS临床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压、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 g/100 mL,国药准字:H20050299),每次100 mL,1 d 2次,治疗2周。

1.2.2检测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脑血流灌注相关指标,选用320排CT进行全脑检查,测定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血流量(rCBF)。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疾病相关因子,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CH-L1、sICAM-1水平。

1.3评估标准

1.3.1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变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3.2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11个条目,共15项,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

1.3.3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视空间功能、定向力、命名、选项、注意力、抽象能力、语言共7项认知功能情况,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MoCA评分、rCBV、rCBF、UCH-L1、sICAM-1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MoCA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oCA各项评分比较分)

组别n选项治疗前治疗2周后注意力治疗前治疗2周后抽象能力治疗前治疗2周后语言治疗前治疗2周后研究组352.28±0.344.48±0.35∗2.54±0.325.20±0.39∗0.44±0.151.71±0.48∗1.13±0.252.68±0.40∗对照组352.34±0.403.85±0.44∗2.59±0.354.70±0.33∗0.46±0.141.37±0.45∗1.10±0.262.12±0.42∗t0.6766.1370.6245.3610.5772.8300.4925.288P0.501<0.0010.535<0.0010.5660.0060.624<0.001

2.4两组脑血流灌注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rCBV、rCBF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rCBV、rCBF比较

2.5两组UCH-L1、sICAM-1水平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UCH-L1、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UCH-L1、sICAM-1水平比较

3 讨 论

ACIS是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会引起各类感觉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死亡。目前,临床认为早期重建脑组织血运是ACIS的主要治疗原则,虽然急诊溶栓能够迅速恢复患者脑组织血运,但其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及治疗时机要求,实际临床应用时限制因素较多,而常规药物治疗无法恢复缺血区域血流,因此探寻能够改善ACIS患者脑组织再灌注的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丁苯酞主要成分为消旋体-3-正丁基苯酞,其功效为抗氧自由基,活化脑部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及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可缩小ACIS病灶面积,保护脑组织[7]。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出现该结果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少,未能体现出疗效间的差异。治疗2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MoCA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CIS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卓文燕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丁苯酞为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保护患者神经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的药物,其药理研究显示,丁苯酞能够改善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理功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及花生四烯酸的水平,同时抑制有害氧自由基分子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抗脑组织缺血,挽救病灶部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氧自由基可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流动性及完整性,导致细胞膜损伤,造成局部脑组织损伤,进而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10]。丁苯酞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来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本研究中,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流灌注指标rCBV、rCBF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究其原因,丁苯酞通过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来改善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有效开放侧支循环,增加病灶部位血流量;并且通过抗炎反应、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抗机体内氧自由基等机制来延长脑神经细胞的生存时间,为侧支循环开放及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恢复争取时间。UCH-L1是分布于神经元中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局部脑组织受损时,损伤的神经元会释放UCH-L1,其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机体血液中的UCH-L1水平增高,因此UCH-L1水平能够反映ACIS的病情严重程度。UCH-L1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sICAM-1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联系的黏附分子,正常情况下机体中其水平较低,当受到炎症刺激时其水平明显升高,且能够参与组织损伤过程。有研究显示,sICAM-1能够损伤内皮细胞及血脑屏障,进而影响神经功能[11]。本研究中,治疗2周后,研究组UCH-L1、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这可能是丁苯酞改善ACIS患者神经功能的机制之一,其与丁苯酞的抗炎作用、脑组织保护作用有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常规疗法可有效治疗ACIS,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UCH-L1及sICAM-1水平来实现的。

猜你喜欢

丁苯脑组织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