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领跑 全力奔赴

2022-02-15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纺织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纤维纺织绿色

策划_执行/ 本刊编辑部

如何评价一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氛围?在如约而至的2021 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上,10 万余人线上参会、4 大获奖项目重磅推介、4 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5 位主讲人共探“双碳”解决方案,数字见证了一场行业会议的影响力,也彰显了纺织行业对科技创新的全力奔赴。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纺织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如何鼓励全行业注重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一直是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举办至今,一直秉承着凝聚科技创新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使命,共发布了100 余项年度最具价值的行业科技成果,促成10 余项科技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的峰会以“科技赋能 绿色未来”为主题,“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的获奖项目持续见证着技术应用与创新生态的不断丰富,“双碳”高峰论坛助力更多的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一场科技创新成果的盛宴正在拉开大幕……

“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获奖企业领奖合影。

扫一扫回顾现场精彩内容

2021年12月28-29日,2021 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在福建泉州晋江举办。本次峰会以“科技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会议揭晓并表彰了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获奖项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双碳”战略下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局、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承办;晋江市科学技术局、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商务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共同举办的形式,共计10 万余人在线参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晋江市副市长张勇,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赵强,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传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处长冯丽,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咏梅,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剑,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中科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姚元根,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招平,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君伟,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吴金埔,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程学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发展网副秘书长杨丹泽,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海西分院副院长郑小佳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新锐科技奖、绿色先锋奖获奖企业领奖合影。

此外,来自东华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院校,来自山东魏桥、五洋纺机、愉悦家纺、江苏鑫博、泉州迈特富、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兴盛新材料、通用技术新材、通用技术中纺院、长源纺织、锋源盛纺织等科研院所及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安踏、361°、利郎、七匹狼、柒牌、劲霸、百宏、华宇、浔兴、凤竹、通亿、龙兴隆等泉州当地知名企业的代表都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五进泉州 发挥巨大价值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纺织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如何鼓励全行业注重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促进纺织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一直是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

会议现场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秉承着这一使命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也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五次在晋江举办。近年来,“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共在此发布了170 余项年度最具价值的行业科技成果,促成10 余项科技项目现场签约。“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承办单位之一——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扎根晋江8年,紧密对接产业,深耕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在平台建设、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彰显了公共平台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张勇在致辞时表示,纺织和鞋服是晋江最具特色、产业链最为齐全的两大主导产业,整体产值超3000 亿元,拥有安踏、百宏、利郎等一大批行业领军品牌。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活动是纺织鞋服领域的一场盛会,活动带动了一大批人才、技术、成果在晋江落地转化,为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做大做强和创新转型提供了强大助力。

马咏梅在致辞时说道:“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行业重要的科技类评选,‘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主办方,中纺院也在持续锻造纺织科研‘国家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奖揭晓 散发科技光芒

会上宣布了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的获奖名单。细旦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棉纺智能化纺纱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纤维及织物的热管理应用、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高品质熔体直纺PBT 聚酯纤维成套技术开发、高品质喷墨印花面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人体负荷工效测评关键技术与携行装备研究及产业化、聚酯复合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高性能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10 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 奖,其中细旦超高强聚乙烯纤维获得金奖;化纤长丝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等12 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高品质微孔聚酯DTY 纤维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等10 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有机-无机微纳米无氟防水整理剂制备与应用技术等7 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绿色先锋奖。

此次评选活动自2021年10月启动以来就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为期7天的网络投票,无论是访问量还是投票数量都再创新高,累积获票数量超过694 万。

在科技成果推介环节,通用技术中纺院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丁金友、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高欢、泉州迈特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李静及通用技术中纺院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刘永亭4 家单位代表分别就获奖项目作了详细介绍,引起线上线下观众的关注。

以科技促创新,以盛会促项目合作。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搭起合作的桥梁,促使行业共谋发展。会上,共有4 组企业签约,五洋纺机与福建锋源盛纺织共同签署“针织智能生产应用战略合作协议”;通用技术新材与晋江市龙兴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化工与华宇织造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用技术中纺院北京中丽与福建百宏聚纤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屋建瓴 把脉强国之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是纺织行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高屋建瓴趋势分析环节,李陵申以《我国纺织科技强国战略纲要》为题,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中国纺织工业要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为完成纺织科技强国目标,纺织行业需要在纺织纤维新材料、纺织绿色加工、先进纺织制品、纺织智能制造与装备四大领域实现突破。他还表示,未来我国纺织工业应更加注重科技元素,紧跟时代科技潮流,主动融入发展大趋势。例如,新一代纺织品已经超越穿戴和美感的传统概念,在力、热、电等方面拥有不同以往的高性能,并集成数据传输、能量存储等全新应用,全方位融入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之中。

“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展位。

部分参会代表赴七匹狼公司参观。

科技与绿色不可分割,绿色发展对行业科技创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东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华平线上分享了《纤维材料绿色低碳技术与发展趋势》。他表示,绿色低碳既是大国责任,又是发展机遇。“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能耗降低13.5%,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 万亿元。以资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发展经济模式,是纤维制造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纤维的绿色低碳发展应贯穿于能源、资源、制造、产品、应用及再生循环等全生命周期中。

“双碳”之下撑起绿色担当

促进科技成果交流与对接,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一直是“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的使命,如今这一活动又肩负起绿色担当。“双碳”目标对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形成刚性要求,科技的持续创新突破,可以为行业破解绿色发展约束、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坚实支撑。正因如此,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首次设置绿色先锋奖,评选、奖励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

会上还举办了以“双碳”战略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从宏观政策到具体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完整的“双碳”解决方案。

会议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到场参会企业前往晋江纺织头部企业——七匹狼实地走访,进一步感受晋江纺企在绿色、科技、智能化方面的创新力量。

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

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

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

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绿色先锋奖

“双碳”之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着转换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就纺织行业而言,推行绿色制造已经成为业内的发展共识。近年来,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在提升,但碳中和的课题仍使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如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绿色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021 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期间,举办了以“双碳”战略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从宏观政策到具体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完整的“双碳”解决方案。

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革新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中科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姚元根

科技创新是企业乃至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的本质是提高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水平。我国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要充分认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尤其是国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变革。技术升级换代,节能降耗依然是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资源的特点是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以煤为主是中国的能源格局,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乙二醇是战略性的大宗化工基本原材料(市场容量仅次于乙烯、丙稀),我国消费量占全世界50%以上,2018年消费1800 万吨,但我国乙二醇产能有限,进口依存度达到了67%。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推动了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热潮,目前,全国已有产能约600 万吨,产量约250 万吨。通常情况下,生产1 吨煤制乙二醇需要排放5.6 吨CO2。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优化了环保方面的生产工艺,其优点如下:

1.催化剂:三种催化剂高效稳定,贵金属含量更低,性能更好;

2.工艺:独特的氧化酯化技术、稀硝酸还原技术,实现氮氧化物等物料的高效回收利用;

3.分离技术:采用单独6塔精馏工艺,通过物流与组分的合理匹配,实现了乙二醇产品的高度精制、甲醇的有效回收及副产物的高效分离;

4.技术优势: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催化剂成本比一代技术降低60%以上,工艺流程更合理,反应物料得到充分利用,加强了对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支撑。

废旧纺织品再利用践行降碳路径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龚龑

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要研究碳中和具体计算方法和实现路径,首先要明确产品生命周期定义:一种产品从原料采集、原料制备、产品制造和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消费者使用、回用和维修,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生命链。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体现了纺织品的生命周期:一件250克的纯棉T 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排放的CO2约为1 千克;从棉花到成衣的制作环节排放1.5 千克CO2;从棉田到工厂再到零售终端的运输过程排放的CO2总量约为0.5 千克;T 恤被买回家后经过多次洗涤、烘干、熨烫会排放4 千克左右的CO2。这样一件纯棉T 恤,全生命周期CO2排放总量为7 千克,消耗的能量约等于30 度电。

纺织服装企业在践行减碳的路径上,可以更多地使用生物基纤维,同时也应当注重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纺织原料多以合成纤维为主,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合成纤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污染,使用后也不能降解,使用生物基纤维可以减轻环境负担。在废旧纺织品回收方面,据权威统计,回收1吨废旧纺织品等于降低CO2排放3.2吨。比起填埋或者焚烧的处理方式,循环再利用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原油资源的消耗。

绿色纤维制品赋能低碳生产

通用技术中纺绿纤总经理助理、市场部负责人 于顺平

“双碳”背景下,推进绿色纤维制备和应用是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契机。通用技术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为通用技术新材控股下属企业,拥有国内首条技术和全套装备自主设计制造的单线6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产线,是中国第一家具有莱赛尔纤维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现有9 万吨绿纤产能,成为国际第二、国内第一的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绿纤®优赛尔和绿纤竹是中纺绿纤莱赛尔纤维的两个产品。

绿纤®优赛尔具有优异的性能,普通型的莱赛尔纤维在面料上遇到的不可控制的原纤化的困扰,通过绿纤®优赛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在绿纤®优赛尔的研发过程中,成功开发了一套Lyocell纤维交联技术,解决了Lyocell 纤维在纺纱、织造、染整等过程中的“毛羽、起毛、白毛”等问题。经过多次批量生产和调整工艺参数,绿纤®优赛尔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工艺生产系统。优赛尔的交联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中纺绿纤最新开发生产出蕴含中国文化、中国技术、优异性能的竹浆Lyocell 纤维——绿纤竹。竹子在其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采用Lyocell 纤维的湿法纺丝、全闭合生产工艺,溶剂回收率达到99.7%以上,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清洁无污染。经试验测试,40 天绿纤竹自然降解率可达到99%以上。据初步测算,绿纤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0.66 吨,约是涤纶的1/10,粘胶的1/8,棉花的1/5。

绿纤竹悬垂飘逸、色彩亮丽、非常舒适,而且能够抑菌、抗紫外线。绿纤竹制成的服装天然柔软亲肤,提供持久的舒适感受,纤维表面光滑,赋予织物顺滑触感,持久不变,即使经过多次洗涤,始终柔软舒适;由其制成的高端床品手感轻盈、细滑如丝,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在非织造产品应用方面,由绿纤竹制成的非织造产品天然抑菌、亲和肌肤、超强吸水不易破,与传统非织造产品相比无异味、可降解。

生态纺织品助剂助力绿色印染

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李翔

绿色和平组织曾在2015年10月发布《极净之境?——全氟化合物(PFCs)雪地污染调查》,2015年5月-6月期间通过抽验来自全球8 个偏远地区10 个监测点的雪及湖水样本,发现这些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均受到环境激素“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以上10 个监测点的雪样本中均检测出PFCs,最高达到0.755ppt(ng/L)。绿色和平组织呼吁户外品牌尽快淘汰PFCs 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同时呼吁各国政府遵从预防性原则,全面限制PFCs 这类化学物质(包括C6及更短氟碳链产品的使用)。近年来,国际业界对含氟化合物的管控更加严格,这对纺织服装企业化学品使用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业界同仁开展战略合作,为绿色印染产业赋能是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作为专业从事纺织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拥有一支由纺织、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的科研队伍。由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机-无机微纳米无氟防水项目开发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促进产学研合作,形成了300 吨/年规模的防水剂生产示范线并建成千吨级以上年产能,在辽宁宏丰形成1200 万米/年规模的应用示范生产线,相关应用技术包括:普通、耐久、晾干防喷淋整理;户外防雨淋、防暴雨水整理;粘胶、棉纱线防水整理;复合功能整理。目前,公司开发的多款环保助剂产品符合ZDHC MRSL V2.0 标准,取得了ECO PASSPORT 认证及GOTS 认证。

标准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

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 姜慧霞

近年来,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行业的环境保护主要聚焦在减少资源消耗、加强固废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固废填埋。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更注重碳排放与能源使用,材料选择与使用以及化学品管控。目前,国际及国内制定了多项与碳服务相关法规及标准。如:ISO 14064-1:2018 组织层面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ISO 14067:2018 温室气体 产品的碳排放量 量化和交流的要求和指南、PAS 2060:2014 碳中和证明规范、PAS 2050:2011 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1.12-2018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2 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除此之外,有害物质管控相关法规及标准,以及可持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相关的标准也受到业界关注。

从纺织业的降碳路径来看,实现低碳需要3 步走:短期内实现温室气体核算、中期内实现生命周期分析、长期内可规划温室气体的减量方法。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标”)可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根据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编制认证规则,制定认证方案。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纺标是集标准、检测、计量、认证和验货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围绕企业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节能绿色环保产品,高品质产品,功能、特种、前沿产品,区域特色产品,中纺标将依托辐射全国的集团化服务网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绿色环保领域,中纺标将提供生态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纺织品、可降解纺织品等方面的认证。

猜你喜欢

纤维纺织绿色
澳洋纺织
中国纺织
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探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跟踪导练(一)
刘辉纤维艺术作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