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馆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2022-02-15吴文忠张志浩
吴文忠 王 晨 张志浩
(上海科技馆,上海 200127)
1 引言
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之一,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特种影院是科技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通过科普影片播放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中的成功运用,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科普教育作用。
目前我国的特种影院发展迅速,不断创新换代,异彩纷呈,比较主流的有球幕影院、4D 影院、立体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和太空影院。特种影院以其丰富的主题、沉浸式的体验、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吸引着广大观众,是科技馆独特的展示资源,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
本文以上海科技馆为例,从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背景下所涉及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与挑战着手,通过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开放20年来的运营数据分析(含放映场次、观众量及上座率等)、特种影院观众满意度问卷调研、影视教育活动效果评估、观众需求访谈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馆特种影院存在人才队伍构架单一,教育专业人才不足;影视教育资源未充分利用,教育活动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应充分整合馆内资源,主动开拓馆外资源,积极开发原创影片,满足观众各种体验,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与实践指导,从而推动科技馆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2 科技馆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现状
2.1 科技馆特种影院概况
1973年,美国圣地亚哥舰队科学中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球幕电影系统;1993年,中国科技馆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大型球幕影院。作为一种普及科学知识和展示电影技术的形象化手段,科普特种影院逐渐成为国内外科技馆的标志之一。特种影院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我国各类科普场馆特种影院(立体巨幕、球幕、4D、动感、飞行影院等)超过300座,主要分布在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天文馆、纪念馆、艺术馆,还有水族、海洋、恐龙等主题馆。一般国内省级科技馆特种影院主要建有立体巨幕影院、球幕(穹幕)影院、4D 影院等。
2001年上海科技馆一期开放了三座特种影院(IMAX 球幕影院、IMAX 立体巨幕影院和IWERKS四维影院);2005年上海科技馆二期开放了数字太空影院;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开馆并开放了数字四维影院;2021年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开馆并开放了数字球幕多功能影院。由此,6大特种影院(不包括天文馆天象厅和自然博物馆宇宙剧场等)开始同时对外售票运营,成为了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播放内容最多的特种影院集群(即科学影城),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国内乃至全球都首屈一指。科学影城在2002-2021年间播放电影超过150部,年放映场次近8000场次,年接待观众人数近50万人次,放映完好率始终在99.5% 以上(超过供应商标准:98%),受到了广大公众的喜爱和赞赏。
图1 2002-2020年总放映场次与总观众量
以上海科技馆为例,2002-2020 年19 年间上海科技馆四座特种影院观众总量约达920 万人次,尤其在2001 年底新馆开馆、2010 年上海世博会、2017年至2019年上海迪士尼开园这几年中,年接待观众人数均突破60万人次(图1)。经统计,19年间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平均观众量占全馆观众量的15.16%。
从图2看,太空影院上座率最高。经分析2002-2020年影院平均上座率,发现球幕影院越来越受欢迎。可见,球幕影院仍是科技馆独有的优势,一来在日趋发达的主题乐园娱乐产业中几乎没有球幕影院,二来是因为近几年来,公众对于天文宇宙类题材的影片越来越感兴趣。
图2 2002-2020年影院平均上座率
2.2 科技馆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
特种影院作为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设施,是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依托特种影院资源,挖掘电影与展览、电影与教育活动等的联动优势,来进一步凸显科技馆特种影院的科普教育功能。
上海科技馆的四维影院、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和太空影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放映设备,能够提供给观众普通影院无法比拟的奇妙体验和强烈震撼感,通过放映科普影片及影片库的不断更新来实现科普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除影片放映以外,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自2005年起举办了四届科普特种电影周,放映了近100部科普大片;根据引进或自创影片的内容,同时结合社会热点,我们还在特种影院内举办了10余次新片首映式;围绕着影片内容和不同特种影院的技术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看、听、学、探、答、赛、秀”等教育活动,受到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使观众有机会更真切地体验科技的乐趣和力量。“电影+”广阔的外延发展空间,使特种影院成为了科技馆内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组成部分。
3 机遇与挑战
3.1 国家、行业政策支持和鼓励
在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中,提及“十四五”时期将实施的5项重点工程,其中在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中有“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中有“强化电影院科普服务功能”,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中有“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等。
为充分发挥全国科普场馆特种影院在科学普及中的独特作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于2014年成立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积极搭建业务交流和培训平台,探索资源共享新路径,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最近,委员会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要求,正在筹划建立全国科幻科普电影联盟,促进全国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2 大数据时代下科普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5G 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知识的方式、知识的传播渠道日趋多元,除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外,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也渐渐成为科普的重要传播渠道,因其传播内容的直接性、快速性和趣味性以及受众的广泛性,在大众科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科技馆特种影院等以线下为主的科普平台,线上科普、远程科普更有利于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及时性科普信息,尤其在科学辟谣、应急科普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观众可以通过直播平台,使用不同移动终端同步观看中国航天员出舱报道,不受空间限制,相较于到巨幕影院观看,感受更加真实和震撼。
3.3 国产科普特效影片匮乏
一直以来,我国科普特效影片的创作普遍表现得比较单一刻板,说教性质较强,尤其是在其策划选题、故事内容、后期制作和发行等环节的专业性不强,导致无法满足观众多元的观影需求。
围绕着科普电影特别是特效影片的创作,很多科普场馆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如上海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都在尝试自主研发科普影片,探索和尝试值得肯定。目前科普电影市场尚未建立起良性的运转机制,影片投入大、收益小,电影制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也呼吁政府能够给予科普影视产业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吸收更多的企业投身于科普电影的创作和推广。
4 实践与探索
特种影院是科技馆重要的展教资源之一,和展品、展项一样都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虽然特种影院和科普展品的本质功能都是传播科学知识,但特种影院可以利用独特的电影和信息技术打造出逼真的场景,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19年来,上海科技馆科学影城在为观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方面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4.1 国际一流的放映设备和科普影片
截止2021年7月18日,上海科技馆已拥有六大特种影院(售票影院)。“科学影城”这个名字很好地诠释了上海科技馆影城以放映科学电影为主,通过影片促进科学传播的性质。科学影城由IMAX胶片巨幕影院(计划于2022 年更新为数字放映)、IMAX 胶片球幕影院(计划于2022年更新为数字放映)、IWERKS四维影院、E&S太空影院以及陆续建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数字四维影院和上海天文馆数字多功能球幕影院组成。2001年上海科技馆开馆时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放映技术,其中IMAX 影院使用70mm、15齿孔的电影胶片,比普通的35mm 胶片画格大十倍;放映机使用15k W 的氙灯,使图像比普通胶片更清晰;IMAX 放映机使用“波状环行”的进片技术,电影胶片以每秒24画格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运行,使图像更稳定,把图像放映到巨型和球型银幕上,加之18k W 功率的6+1声道高保真数字音响系统,极具震撼力,给观众带来全身心的享受。四维影院采用美国IWERKS公司的放映技术,在三维立体基础上再增加环境和座椅特效(第四维),观众不再是简单的看电影,而是更多地体验影片中的各种情景,如影片中下雨或下雪,观众就会感到有雨滴或雪花飘落在身上;影片中有高处跌落的情节,观众的座椅也会同时往下一沉等,带给观众全新的刺激和震撼体验,这是迪士尼概念在电影艺术上的大胆运用。这些一流的硬件设备在当时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国内科技馆中也是仅此一家。
为了给观众持续提供最新的高品质科普影片,我馆每年都会面向全球通过严格的影片筛选流程引进4部科普大片,同时还会自主研发创作1~2 部4D 影片。目前,已获知识产权的科普影片共有12部(包括一部球幕影片)。
4.2 高效有序的运行管理机制
经过19年的运营,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效有序的运行管理与保障机制,包括制度建立及管理、影院软硬件建设与更新、影片挑选、影片制作和宣传推广、举办各种影视教育活动、现场服务持续改进、加强影院同行交流和培养科研能力等方面。我们逐步创立并不断完善对四座影院五套放映系统的“三级保养”制度,即“日检”“周检”和“月保养”。在前期选片过程中引入“大众打分”“工作组打分”和“专家打分”环节,充分综合各年龄段人群观影口味和需求,经多轮筛选后评定选出最终上映影片。
4.3 及时更新的影院技术设备
2011年,科技馆四维影院完成了加装数字机改造工程,在胶片放映机基础上增加了3D 高清晰度数字放映系统,包括音源播放器和音频处理器升级。2012年,运行了8年的太空影院投影设备升级改造为Digistar 5,用当时市场上分辨率最高且能满足高对比度的2台JVC DLA-SH7NLG 替换6台CRT 投影机,确保更高的放映亮度、清晰度和设备平稳运行。2017年又对音源系统和灯光系统进行升级。2018年为了在四维影院播放所有符合DCI标准的电影,我们又增加了一套科视Christie CP4230 (4K)电影放映机。2020年底,IMAX 球幕和巨幕影院设备更新改造方案经过行业内专家论证,目前2座影院内部装饰施工图已基本完成,明年闭馆后改造项目将正式实施。改造后球幕影院和巨幕影院的放映亮度、画面分辨率、音响效果等核心技术指标将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整体播放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4.4 日益丰富的特种影院教育活动
近年来,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逐年增加了对于开展影院教育活动的投入,不断拓展影院科普教育功能,有效利用影院科普教育功能扩充科技馆教育活动资源。2005年至2020年间,我馆影片教育活动数量和种类都有了明显增长,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1)“上海科技馆科普特种电影周”品牌教育活动;(2)影片首映式及相关活动;(3)影片配套教育资源包开发;(4)开发主题教育活动;(5)针对青年人开发观影沙龙活动;(6)科普游戏;(7)应急科普线上微课。
5 问题与思考
5.1 特种影院协同化发展与单体特色化发展的关系尚未厘清
“十四五”期间是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分馆)、上海天文馆(分馆)巩固三馆集群品牌、加速创新突破、深化国际影响力的新阶段。6大特种影院位于黄浦江两岸,其中上海科技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均有四维影院,上海科技馆和上海天文馆均有球幕影院,如何既能用足本馆资源形成影院单体的特色化发展,又能共享三馆的资源促成影院集群的协同化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厘清。我们需进一步思考、研究、讨论,梳理各大影院优势定位及发展目标,使它们能发挥出最优特色、最佳的科普教育功能,助力实现“高层次科普展示持续创新、高质量科普教育不断拓展”的“十四五”远景目标。
5.2 特种影院人才队伍构架单一,缺乏教育专业人才
随着对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对影院人才结构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影院科普活动开发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策划、实施、技术支撑、宣传推广等环节。在新时代的要求下,科技馆特种影院不仅仅需要懂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懂管理、懂教育,甚至懂营销的人才。目前,上海科技馆特种影院的人才队伍结构已不能满足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展的需求,12名工作人员以理工科为主,负责放映和设备维护等工作,占比83.3%;1人负责影片采购,1人负责教育活动开发和宣传等。整体队伍结构缺乏对教育背景人才吸纳的重视,与影片相关的科普教育活动开发专业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影院科普教育能力提升的瓶颈。
5.3 特种影院教育资源未充分利用,教育活动广度和深度不够
首先,特种影院教育资源(影片资源、设备资源等)没有充分地挖掘、梳理和利用,教育活动形式创新度不足,特色不明显。其次,特种影院与学校之间的科学教育互动很少,影片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度不高,教育活动深度不够。最后,教育活动还是局限于特种影院内,与展览、展品的关联较少,与其它社会教育资源联系也不够。
6 方法与建议
6.1 整合三馆内部资源,深化提升内部优势
三馆影院实现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影院整体科普教育能力。“三馆合一”的集群化发展大背景下,三馆影院将采取集约化管理模式,致力提升科普教育效能。管理机制方面,三馆特种影院专业人员将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放映操作和排除故障等专业能力;影院设备方面,将建立三馆影院备品备件库,统一采购、管理和使用备件,降低运行成本;影片资源方面,三馆影院将统一引进影片,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影院教育活动策划方面,将遵循各馆特色,与各馆内展教中心开展跨部门的紧密合作,与馆外各种社会资源开展跨界合作,全面提升三馆影院整体科普教育能力。
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的根本意义是要有效传播信息。传播学著名学者拉斯维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5W”线性传播模式。结合“5W”传播模式提炼特种影院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的五大核心要素,包括:(1)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应注重“策划为先”。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在传播过程中负责信息收集、加工和传递,是传播活动的“策划师”,要注重观众需求研究、筛选科普影片、吸引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公众参与等各种环节的整体策划。(2)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应突出“内容为王”。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内容包括特效影片本身的内容,即主题、片名、特效体验、教育性、娱乐性等,还包括在影片内容基础上,或结合展品、展项和其他社会资源及热点等提炼和拓展形成的一系列教育活动。(3)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应倡导“渠道为广”。特种影院科普教育传播渠道应“多种维度”结合,包括馆内馆外、线上线下、传统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多元结合,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特种影院观看影片,参与活动,提高科技馆特种影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应强调“观众为重”。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应重视观众研究,通过调研、观察、访谈和沟通等方式分析不同背景观众,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定位,并体现在“策划”环节中,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来满足不同观众。(5)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应重视“效果为实”。效果是体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科技馆特种影院的传播效果应该基于受众反馈和评价,它是促进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和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环节。
6.2 依据观众需求,创作更多科普影片满足观众的体验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电影的制作、传输、播放等环节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使科普影片的合作开发和共享在技术上变得非常容易,给科普电影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上海科技馆经过10年科普影片创作,已经创作出12部4D 影片,从动物到社会热点,再到科幻影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高质量的影片奉献给广大观众,不断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为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于2014年特成立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期望通过加强科普场馆与电影制作公司的沟通和合作,创作更多原创科普电影,积极推动科普电影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观众需求的多元化成为未来场馆观众服务的大走向。特种影院以其丰富的多主题科学影片、沉浸式的五感体验,提供给观众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正如2008年上海科技馆第二届科普电影周时提出的通过特效影片为观众带来“前所未见的奇观,超越想象的旅行”这一理念。
6.3 优化内部资源,深化教育活动
充分结合特种影院与馆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和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将特种影院教育活动与三馆常设展、临展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将特种影院作为学校教学的课外场地,把电影内容、电影设备相关的物理、天文等学科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放在特种影院中进行教学,并与科学课教师共同设计相关课程,开发相关课件,以推动科技馆特种影院与学校之间科学教育互动;尝试吸引其他社会资源,如科研单位、公司企业等参与到影院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实现跨界融合;注重影片教育活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如结合影片内容开发科普游戏等,创新和丰富教育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展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6.4 提升队伍素质,重视特种影院科普高端人才培养
为适应“三馆合一”发展模式要求,特种影院在队伍建设上需加大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有意识地吸纳教育学、天文学等专业的高层次科普人才,加强特种影院在科普教育活动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馆内外教育部门或群体的专业沟通能力。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和参加针对科普教育及新媒体教育的培训课程,开展馆内、外的业务交流,为特种影院科普教育功能提升提供具有创新意识、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储备。
7 结语
我国科技馆特种影院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从以数量和规模增长为优势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科普教育功能、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向公众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有效平台。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馆特种影院应进一步发挥一流的软硬件影视平台及现有资源整合等优势,在组织科普影片创作、推进科普教育资源共享与传播、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及培养影院科普教育专业人才等方面不断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