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艺术旌阳|访谈之二 “回归”: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气,有生气的地方才有活力
2022-02-14彭玮
Q:您如何诠释2022艺术旌阳的主题“回归线”?
彭玮:2021 年至今,我们在旌阳区开展了的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艺术家们的作品陆续在旌阳区各村和各街道落地生根。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各方反馈和自身对乡村和城市间互动关系的理解,针对乡村实际需求去思考如何用艺术振兴乡村,并从这一角度去策划了本次艺术节。
本次艺术节选用“回归线”作为主题的原因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回归”,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气,有生气的地方才有活力,有活力的地方才有未来。我们希望大家看到艺术为旌阳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吸引新农人怀抱对“诗与远方”的追求来旌阳安家立业。同时,“回归线”以旌阳为举办场域,是希望大家在乡村的土地上发挥所长,从而让地区焕发新活力。
彭玮
Q:本次艺术旌阳分设了四个板块:环流——旌阳公共艺术展,桂树岛——旌阳充气装置艺术展,回望——旌阳摄影艺术展和归途遇诗特别项目。那么,这四个板块是如何呼应“回归线”这一总主题呢?
2022 艺术旌阳视觉呈现
左图:归途遇诗——路上图书馆
右图:李球球《梵仙》
彭玮:四个板块的名称中有“回归”的谐音,例如“桂树”谐音“归属”。我们使用“回归”的谐音是希望观众从名字上明白这些板块属于同一艺术节。
另外,考虑到艺术之于乡村是相对陌生的存在,我们想选择人民更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让他们接近艺术、观察艺术和了解艺术,这是我们举办摄影展的原因。但是摄影展没有使用常规的照片悬挂和陈列的方式,而是发挥了乡间户外的优长,使大家能够在自然的空间里看到摄影这种相对熟悉的媒介也能发挥新作用,从而鼓励大家了解艺术。
关于归途遇诗这个与诗歌跨界合作的特别项目,是我们在过去一年的美育提升计划中观察到当地居民创作了大量有意思的诗歌和文字,我们希望将文学的媒介和艺术的表达相融,与当代的艺术家产生碰撞,由此策划了诗歌项目。此外,诗歌项目同摄影节的思路一致,它不以传统方式传颂和展陈诗歌,而是希望碰撞出更多有意思的表达方式。我们希望激发当地居民和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引导居民发现并挖掘自身潜力。
关于公共艺术展,它建立在通过艺术驻留落地的艺术作品基础上;关于充气装置艺术展,我们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往返于旌阳乡间,对每件艺术作品合适的位置、理想的艺术效果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为了让大家走进乡村,爱上反复游览的感觉,我们想了不少策略性方式。已落成的艺术作品现已成为当地地标性的建筑,我们设想这些艺术作品不光可供打卡,也可成为游人相约的暗号。充气装置作品展现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这一独特的媒介,具有很强的亲民性和互动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媒介吸引大家来到旌阳发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旌阳的各条街道、各片土地,去发现美与自然,也去发现乡村的潜力。
这就是我们的艺术节,我们策划不同的单元去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细化条款,即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需扎根乡村,让人民从精神层面得到滋养,这也是我们通过短期的艺术节希望达到一个长期的共识。正是出于这几点考量,2022 艺术旌阳有了如今的架构。
Q:乡村艺术驻留会作为青年艺术100长期设置的项目吗?
上图:艺术工作坊
下图:孟立超《思念是独白》
彭玮:青年艺术100 已经历经12 年的发展,按照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它需要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自身特色。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和推进艺术乡建,希望让我们的艺术家认知到:他可以走出专业的空间,走向广阔的田间地头,发挥艺术的可能性,美化乡村、活化传统文化,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是指真实的生活发展需求,另外一方面是指艺术本身的发展需求。结合青年艺术100 的初衷,我们希望为艺术家提供不同的平台和可能性,鼓励艺术家走出去,让其发挥自身在某方面的专长。在这样的初衷下,我们已经坚持了5 年。
很多艺术家从具体的实践中受到了鼓舞和激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走出专业的领域,走进更广阔的大众空间。另外,不少艺术家们在实践过程中被反哺,激发了其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更多可能性。
对于青年艺术100 而言,我们不一定在接下的十年里持续进行乡村振兴工作,但是对于我们和艺术家来说,它是一个时代机遇,所以我们应顺应时代机遇并把握好艺术的方向,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让艺术家在不忘青年艺术100 初心的同时挖掘和发挥自身特色,这些是我们需要在旌阳和各地乡村践行的。
我们策划不同的单元去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细化条款,即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需扎根乡村,让人民从精神层面得到滋养,这也是我们通过短期的艺术节希望达到一个长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