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数字学术的构建与服务模式研究

2022-02-14孙红莺徐贤得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术数字图书馆

孙红莺,徐贤得(.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图书馆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校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方式和形态也随之改变,他们需要在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中开展工作,需要更多数字工具、数据平台的技术辅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智慧中心,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学习交流和研究创新的中心。因此,将数字学术技术嵌入到高校图书馆领域,可以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数字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所需的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等工具设施和实体空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数字保存、培训和咨询等服务,这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形态。

1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和数字学术的概念

1.1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指将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用户群体的信息环境进行有效的交流融合,把用户需求放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首要地位,在特定的工作任务或目标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在信息获取、二次或多次加工、有效管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把信息服务扩展到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等过程中去的信息服务[1]。目前,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方式主要有四种:手机短信服务、社区网站服务、e话通服务和其他桌面工具服务。针对不同的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方式又可以分为学科嵌入式服务、教学嵌入式服务、工具嵌入式服务等。

1.2 数字学术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学术概念是指将数据分析工具等新技术应用于学术研究中,具体指一系列信息技术构成,包括高性能计算、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高性能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建设起源于英国[2],英国图书馆与信息专业学会将数字学术定义为支持知识获取、检索和应用的技术实现[3]。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认为数字学术既是一种数字技术,又是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教学研究范式,还是数字化的学术产品本身[4],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数据进行知识生产和知识扩散的完整过程。尽管数字学术的概念尚未统一,但已经开启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

数字学术是数字人文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能够跨越几乎所有学科,二是包含规范的数字证据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可以为研究人员参与调查、研究、出版和保存提供新途径。数字学术用数字化思维、各种软硬件工具、系统和平台来支持学者开展科学数字研究,这种混合式创新方法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交流和分享。它具有用户在学科和教学中所需的数字工具特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其嵌入图书馆。依托图书馆强大的数字资源馆藏开展嵌入式服务,一方面可以使用户与图书馆实现无缝联系、动态交流以及交互融合,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轻松便捷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跨学科合作,教学和研究的相互“催化”可以将人文学科特有的视角与数据科学方法论相融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

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数字学术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构建和服务模式的分析比较,探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数字学术的应用和推广路径。

2 国内外现状调研比较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法及查阅相关文献,选取了11所欧美高校图书馆和10所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的相关网页进行具体调研(见表1)。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网页内容分析

由表1可知,国外高校图书馆网页上的数字学术服务主要有数字人文工具、数字可视化、数据出版、元数据及标准、数据开放存取服务等,国内高校图书馆网页上的数字学术服务主要有数据开放管理、数字人文项目、元数据加工、数据共享、数字出版等。

表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基本概况

国外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学术服务很重视,专门成立了数据服务工作站,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和技术支持,同时开展相关的设备和分析软件的研讨、咨询和培训。如,纽约大学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与校内数字工作室和数字图书馆技术服务部合作,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技术服务,于2013年成立了数字学术技术部,为用户提供数字学术工具与方法、定量分析软件(SPSS、STATA等)、定性分析软件(Nvivo、Dedoose等)、可视化软件(Tableau等),为用户开展持续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提供支持[5],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数据查找、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创建及存储、流媒体平台的数字出版、在线协作和知识产权咨询等服务[6]。

数字出版是国外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之一,这项服务不仅可以给有出版需求的师生提供文字美术编辑、数字排版、数字加工等数字出版技术服务,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机构审查、知识版权保护等数字出版咨询服务,帮助研究人员通过数字平台合理合法地使用和传播学术成果[7]。

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服务形式比较单一、服务深度不够。北京大学图书馆网页上提供科研数据的管理服务,对用户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给予管理支持,提供数据整理、分类以及归档等服务,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在整个项目中所使用的数据及其整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与过程,同时与服务对象签署保密协议,约束双方共同遵守数据保存和安全政策。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嵌入式数据支持服务包括北大开放数据、机构知识库、北大期刊网、北大学者、北京大学数学人文工作坊等,形成了一体化的科研数据服务方案,为传统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工具和平台,实现了研究范式的变革。同时,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数字人文项目的全程参与式服务,围绕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提供资金资助、项目的规划和制定等支持服务,图书馆馆员和科研人员组队共同开展数字方法应用的各种实践培训,优化图书馆各类资源与服务体系。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服务建立了机构知识库、学者库、科研数据知识库等机构学术存储,监护东南大学的科研成果产出,实现了一体化的科研数据服务方案,提供元数据监护、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软件支持、数字人文等数字学术支持服务。

2.2 数字学术的服务模式分析

各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学术服务方式不同,因此服务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有的高校图书馆建有多个基于特定空间构建的实体场所,具体包括数字学术中心、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学术与出版工作室、数字学术馆藏中心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数字学术服务模式见图1。

图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模式

由图1可知,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数字学术服务较多以数字工作室、数字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模式开展,国内高校图书馆则以数字实验室、创客空间、新媒体体验区模式居多。布朗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成立数字化计划中心,2008年成立专门数字学术中心,2015年成为Hathi Trust数字资源共建与共享持续性会员[8],该馆通过创建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工作室等模式,为师生提供可视化演示、数据可视化处理、数据空间分析、制作地图、元数据创建、数字化出版等服务,其特色项目包括数字植物标本馆、以色列/巴勒斯坦铭文、美洲发展中的亚太项目等。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向师生开放数字学术实体工作室,提供3D打印、AR和VR等设备,师生通过图书馆网站预约后即可进入开放实验室或参加研讨会等活动,还可通过图书馆创建的学习社区论坛共同探讨数值方法技术、平台教学等研究内容。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借助制作空间、ITTC、TACC实验室为用户提供GIS、可视化数据分析、3D建模和打印服务[9];艾奥瓦大学图书馆建有多个数字学术与出版工作室。

在国内,香港中文大学为支持数字学术研究而设的数字学术研究室建设得很好,其面积约180m2,具体由视觉室和研究室组成,视觉室挂有一块大型高清数码显示屏,用户可将自带的笔记本电脑、iPad等设备内的资料进行投影讨论,研究室可提供75个座位,备有安装了数字学术研究软件的高效能电脑和互动白板,为会议、讲座、工作坊等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只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建有独立的数字学术研究空间、购买了专门资源、配备了专业馆员,为教研人员开展科研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专业服务。而大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数字学术服务还停留在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阶段,研究工具和设备较少,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团队和服务人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 数字学术的服务特色分析

国内外部分高校图书馆配置了专家(专门的学科馆员或数据馆员)参与数字学术特色项目建设,为用户提供计划和数据管理的支撑服务(见图2)。

图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特色项目和馆内专家情况

由图2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特色项目较多。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主要围绕跨学科研究展开,提供各种项目和方案的辅助研究,其数字学术特色项目是与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合作建设的阿拉伯数字收藏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专家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管理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元数据、数据共享、数据安全与保护规范等标准,参与大学科研人员的定题,协助其完成科研项目,并提供数据管理共享计划、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等服务[10]。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团队参与了近20个研究项目,该馆根据不同项目的研究内容,通过线下、线上的交流互动为用户提供数字学术技术服务,如为项目提供思路和想法、文本挖掘、在线出版、元数据开发和项目网站维护、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创客空间和工具等,用户通过图书馆专家的帮助能够更加顺利地查找和使用与自己教学科研相关的数据集。布朗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特色服务项目是“加里波与意大利统一运动档案”数字人文项目,该馆为项目研究者提供可视化等服务。迈阿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特色项目是为数字学术项目研究者提供数据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和相关数据工具使用的指导培训[11]。

相较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较少开展数字学术项目,仍以提供学科服务为主。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应主动联系项目研究人员,了解各个合作团队的研究方向及其所需的数字工具,立足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围绕研究项目生命周期,将高校图书馆服务嵌入到数字研究项目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自数据平台建成以来始终与本校的丝路战略研究所(以下简称“丝路所”)进行紧密合作,一方面收集并展示丝路所老师们的科研成果,如期刊论文、调查报告、文集论文、硕博论文、报刊媒体报道、马丽蓉老师个人的学术成果等,另一方面与丝路所网站实现无缝对接,丝路所网站“科研成果”和教师个人主页均可链接到图书馆的数据空间。

3 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数字学术的构建

3.1 高校图书馆网页嵌入虚拟数字学术平台

面临海量数据的管理及服务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数据和知识资产的管理及服务部门,理应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帮助用户进行数据整理、加工、归档、长期保存,并提供增值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学术服务平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数据归档、数据长期保存、数据共享、数据引证、数据安全、数据增值开发与利用及数据管理实践与培训等数字学术支持服务,向公众揭示科研数据成果,提升学校的科研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个数据平台上,高校图书馆可以整合各类学术资源,提供数字学术技术支持,为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帮助,提升数字学术服务馆员及团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12]。

3.1.1 在高校图书馆网页建设数字学术相关栏目

在图书馆主页服务栏目中设置“数字学术”一级栏目,嵌入数字工具服务(如元数据服务、研究数据服务、可视化数据、学术数据与出版等)、特别收藏、数字人文项目、数据政策标准咨询(如数字化、数字出版、项目规划与管理、文本分析等)、数字学术共享社区、数字学术实体空间及预约、数字学术培训等内容。

3.1.2 在高校图书馆嵌入数字学术研究相关服务

(1)提供数字学术工具,完善数字学术工具使用手册,贯穿项目规划、数据加工、数据存储、项目管理、数据利用到数字出版整个流程。①元数据服务,帮助用户更便捷地查询和描述资源。用户在使用摘要、引用作者、为资源分配关键词等过程中,元数据均有助于用户检索所需资源。②研究数据服务。研究数据服务可以帮助研究者在项目前期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有助于识别和正确定位文件,并提供数据备份,同时将数据整合到智慧知识发现过程中,帮助师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数据管理,如查找和访问数据、数据管理规划、数据组织、数据重用、数据共享和存储、数据引证等。项目完成后,研究数据服务可提升项目的传播效果,并保护数据的长期完整性,有利于数据共享、发布和援引。③数据可视化服务[13],主要包括数据提取、数据清理和数据转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四个阶段。用户完成数据分析后,可使用该工具将分析结果生成二维图表、三维视图等可视化形式,从而更直观、便捷地开展后续研究。④学术数据与出版服务。高校图书馆可提供开放获取期刊或期刊免费出版的指南和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成果转化,如学术论文如何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如何存放在数字学术服务平台上等。

(2)特别收藏。该服务主要针对的是罕见或不可替代的图书、档案、手稿以及其他材料,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平台既可帮助研究者在网络空间展示和发布其研究成果,又可将图书馆珍贵的馆藏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

(3)数字人文项目。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研究特点或学科特色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服务,并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提供数字人文服务,根据研究项目的生命周期提供项目支持,如项目的申请、项目流程管理、成果发布等。

(4)数据政策和数据利用标准。①数字出版,如平台和托管选项、外展和评估、使用API、可持续性等;②数字化,如数字化文档和图像的过程和工具、发布和存档的标准和格式等;③管理研究,如描述和组织文件以供将来或团队使用、管理定性数据的工具等;④项目规划与管理,如范围与规划、识别资源、选择工具等;⑤文本分析,如文本编码、语料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等。

(5)数字学术共享社区。高校图书馆可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自媒体嵌入图书馆服务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进入数字学术共享在线问答社区并提供咨询服务,尤其是有关于科学数据管理和科学数据知识库的服务,这样既可以扩展用户智力资源,也能够进一步保障数字学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6)数字学术实体空间及预约。用户通过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的“数字学术空间”栏目即可填写《预约申请表》,但需要注明用户至少需提前一天申请,以便高校图书馆提前准备学术讲座、研讨会或沙龙的设施设备。

3.1.3 在高校图书馆嵌入数字学术教学培训服务

数字学术教学培训的形式可以是与数字学术相关的各种学术系列研讨会、数字学术工具的培训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课程日历发布培训与研讨的内容和主题,如数字学术工具的使用、科研数据如何管理规划、知识产权和开放获取出版等知识。高校图书馆可针对学生用户群体提供嵌入式数字信息素养课程服务,如将慕课嵌入图书馆网站,开展免费在线的信息素养教学、研讨、实践培训等学术支持服务。

3.2 高校图书馆嵌入数字学术实体空间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实体空间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科研要求,在图书馆原有的“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学术空间支持,如实验室、多媒体工作室、会议室等,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设施、教学培养设备设施、多媒体跨学科协作品的展示设备等。这个空间不仅可供跨学科研究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利用数字学术工具完成研究项目,而且可以联系各学科专家、专业图书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帮助和培训。

3.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完善的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相关政策法规、资源、人力等方面得以全方位保障,如建立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部门,保障数字学术工具和人员配备,以及制定制度机制、协同机制、管理机制、评估机制等。

3.4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是数字学术得以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合作伙伴理念,积极建立交互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是校内跨学科服务团队之间的合作、与校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与专利机构、数字出版机构等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可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数字学术服务馆员,借助跨学科的空间资源及强社交性的数字工具与合作伙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共同创建数字学术研究平台,探索跨界合作的可行性方案,促进数字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3.5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的成效评估

科学的成效评估体系要包括标准的学术成效评估框架、有效的评估方法、关键的绩效指标及权值分配等内容,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规划的发展,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使得数字学术技术应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将数字学术服务上升至战略层面[14]。

4 结语

数字学术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一般形态,它具有对象的数据化、过程的网络化、组织的虚拟化、参与的公众化、成果的开放化、出版的语义化、交流的智慧化等特征,尽管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不多,但未来几年数字学术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势必如火如荼。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立足校情和馆情,将数字学术嵌入高校图书馆建设,将数字学术研究融合到科学研究之中,将传统的文献和现代虚拟信息资源以最专业的方式提供给每位不同需求的研究者。一方面,建设虚拟的数字学术研究平台,整合资源构建海量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广泛、全面的数字学术技术并将其融入学术研究的项目之中;另一方面,建设实体的数字学术研究中心或合作开发特殊学术收藏空间,配置先进的设备设施。这种创新式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进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学术数字图书馆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