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主要技术环节的分析

2022-02-14王梦迪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3期
关键词:管网市政雨水

王梦迪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 青岛 266121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性活动,其流程烦琐,涉及诸多专业,设计难度高,早期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普遍存在设计过程把控不严的问题,给排水系统容易出现管道破裂、水质污染、雨污混接等情况,既影响到用户用水体验,也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为此,通过深入研究给排水设计技术,并严格把控设计质量,有利于推动市政给排水设计水平的提升。

1 市政给排水工程提高设计合理性的意义

1.1 水资源循环利用

早期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普遍采取雨污合流排水方式,使用同类管道来收集、排放生活污水与雨水,两种水体接触后相互污染,一同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排放至城市周边河流水域当中,或是用作道路冲洗、景观绿化等中水用途。这一排水方式虽然可以通过减少管道数量来控制工程造价成本,但却无法有效利用雨水的剩余使用价值,并在合流制管运行期间偶尔出现管内沉淀、流速降低等问题,严重时造成管道堵塞、排水系统瘫痪。而对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的有效把控,以及对固有设计观念的扭转,设计人员将采取雨污分流等全新的输排水方式,以此提高水资源实际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缓解城市用水矛盾和提高工程综合效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市政给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给排水系统运行状况与城市生态环境状态保持紧密衔接关系,如果在系统运行期间出现污水上涌、污水管道破裂渗漏等质量通病时,不但会限制系统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还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出现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实际出发原则,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明确设计思路,制定内容完善且合理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最大限度减小给排水系统对周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从管道埋深设计角度来看,提前调查工程所在地平均温度与最低温度,确定土层冰冻线,在冰冻线下方敷设给排水管道,避免给排水管道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出现水体结冰、管道胀裂问题。

2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主要技术环节

2.1 资料收集

考虑到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有着复杂性特征,涉及城市规划、地下设施迁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展前,设计人员需要持续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前往现场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根据已掌握资料信息来明确设计思路、设计要求与制定初步设计方案。例如,在管网规模设定环节,设计人员根据城市人口总量、各区域人居密度、往期给水量与排水量等信息,预测市政给排水系统投运使用期间的给水量与排水量,并在预测结果基础上额外设置一定比例的冗余量,将最终结果作为设定管径值的主要依据,以此来满足未来一定年限的城市给水、排水需求。在管网布局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重点收集与分析给排水系统辐射范围内输电线缆、通信光纤、燃气管道等地下设施与建筑基础结构的分布情况,在不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绕开此类地下设施来布置给排水管道,必要时将沿途遮挡设施向两侧迁移[1]。而在选择排水泵站布置位置时,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与布置形式而定,如在选择平行布置形式时,尽量将泵站布置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预防管道严重冲刷。而在选择分区布置形式时,则在低洼部位布置排水泵站,通过泵站持续将低洼部位的管道水体抽送至高地,再凭借重力作用将污水快速流入污水处理厂内。

2.2 选择输排水方式

首先,在输水方式选择环节,常用输水方式包括重力输水、加压输水两种,不同输水方式的适用条件、输水效果与造价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现场条件、市政给水需要加以选择。其中,重力输水是在城区内布置无压管渠,通过调节各节段管道坡度值,利用重力作用引导水流快速流通,具有供水周期与流量稳定、系统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的优势,适用于现场存在明显水位地势高差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但要求地势高差不得超过输水管道水头损失可承受范围。加压输水是在城区内布置承压管道,利用压力流来引导水体迅速流向用水用户,并在沿途布置多座泵站来提供压力,此项方式适用于水源地地形较低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因额外布置加压泵站、对管道承压性能提出严格要求,抬高了工程造价成本,还需要在系统中采取水锤防护措施。同时,为保证供水效果,设计人员还可以搭配采取两种输水方式,在具备自流条件区域内选用重力输水方式,在缺乏自流条件区域内选用加压输水方式。

其次,在排水方式选择环节,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污水处理负荷,设计人员应采取雨污分流体制,并根据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来采取完全分流方式或不完全分流方式。其中,完全分流是在市政给排水体系中独立布置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雨水管道通过各处雨水口来收集城市地面雨水、将雨水流入中水系统或是周边河流水域当中,污水管道负责收集各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方法可以彻底解决雨污合流问题,但工程造价成本较为高昂。不完全分流是在市政道路两侧等少数区域新建雨水管道,通过道路雨水口、路边排水边沟来排净路面积水,其具有造价成本低廉、适度补充原有渠道输水能力的优势,但并未完全做到雨污分流,后续在城市发展期间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造[2]。

2.3 管网分区

在管网分区环节,设计人员应重点掌握阶层设定、分区边界设定、进水点设定、方案优化四方面的设计要点。第一,在管网阶层设定方面,以供水、排水系统作为首个阶层,根据给排水需求与工程建设要求来确定管网布置方案、管道材质与管径、管道坡度、管道埋深等设计参数,以保证供排水系统稳定运行,发挥供水与排水等基础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随后,采取管网叠层设计手法,持续在管网中设计配套设施,以此来开发供水空压、减漏和改压等使用功能,具体设置加压泵、配水泵与取水口等设施。第二,在分区边界设定方面,综合分析工程现场地形地貌、用户种类、用水质量要求、行政区界等因素,将市政给排水系统划分为若干管网区域,明确各处管网区域的边界位置,并制定面向各个管网区域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第三,在进水点设定方面,一般情况下采取单点进水方式即可,根据工程情况来控制各处进水点的水量和水压值,以此来减少工程造价。而在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对供水质量提出严格要求时,则采取多点进水方式,在各处管网区域内设置2处及以上的进水点,具体点数根据管网建设规模而定。第四,在方案优化方面,设计人员使用BIM软件搭建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实景模型来判断设计成果是否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并使用软件自带工具开展功能性模拟试验,分析市政管网在不同假定条件下的运行状况、供排水质量是否达标,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方案内容。

2.4 管道设计

在管道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掌握管道选型、管径设定、管道埋深设定、基础选型四方面的设计要点。第一,在管道选型方面,常用管道种类包括混凝土管、钢筋砼管、PVC管等,综合分析管道运行环境、承压要求、排水要求、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管道材质,正常情况下选用使用年限在50a及以上的PVC-U管或是PE管即可,在管道使用性能要求较为严格时,则使用玻璃钢夹砂管、玻璃纤维筋混凝管等新型管材。第二,在管径设定方面,设计人员将管路压力、流量、流速等信息导入计算公式中,计算结果即为最佳管径值,一般情况下把给水主管管径设定为DN200、排水主管管径设定为DN400即可。第三,在管道埋设设定方面,要求管道埋深值略大于工程所在地的土层冰冻线,如果在市政道路下方埋设给排水管道,还要求人行道下管道埋深值不小于0.6m、车行道下管道埋深值不小于0.7m。第四,在基础选型方面,根据管网区段划分情况、工程现场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来选择基础型式。以排水系统为例,在管道接口部位选用混凝土枕基型式,使用强度等级在C10以上的混凝土现浇枕状垫块,也可用于干燥土壤环境中的污水支管、雨水管道基础[3]。

2.5 附属设施设计

为保证市政给排水系统长时间保持稳定运行工况,各项使用功能均得到充分发挥,设计人员应在管网中布置检查井、雨水口、倒虹管、出水口、提升泵站等若干附属设施,明确掌握各类设施的设计方法及要点。例如,对于检查井,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接入井、交汇井等种类,在排水管道沿线每隔200m布置一处接入井、将其作为排水支管与市政道路两侧污水管接入点,在排水进水支管和交叉管道连接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材质的交汇井、起到将各类管道接入污水干管的作用,在污水管道拐弯以及管径改变等特殊部位设置清通井、起到双向清通管道等多重作用[4]。而对于雨水口,设计人员优先在道路交叉、道路两侧低洼部位中设置雨水口,把雨水口和直线道路间距控制在25~50m区间内,在重力作用下,控制道路路面与两侧地面雨水迅速排入雨水口内、进入雨水管道。

2.6 节能设计

为减少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总体使用成本,以此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人员需要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在初步设计方案基础上,对给水系统、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第一,在给水系统节能改造环节,树立经济流速控制意识,根据工程情况来计算最佳流速,一般情况下,需要把供水管流速值控制在0.6m/s~1.1m/s区间内,并选用粗糙度较低的供水管道,如HDPE与PCPC等塑料管道。同时,在给水管网中设置新型节能减压阀装置,禁止对分区减压阀采取串联设置形式,并在减压阀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得设置旁通阀。第二,在雨水系统节能改造环节,遵循就近排放原则,将市政道路等区域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排放至周边河道中,通过缩短雨水管道敷设距离来节省造价成本。第三,在排水系统节能改造环节,合理计算污水管道最小覆土厚度,在连通管内设置闸槽,将排水管网布置为环状,并计算排水管道最佳坡度,以此来改善排水状况,利用重力作用来提高排水流速[5]。

2.7 图纸审核与设计交底

待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制定完毕后,设计人员按照规定要求来绘制管网平面图、剖面图等各类施工设计图纸,将施工图比例控制在1∶500或是1∶1000,在图纸中详细标注管道坡度、管径与埋深值等设计参数。随后,开展图纸会审工作,检查施工设计图纸是否存在编号错误、线条符号错误使用、图纸种类不全、图纸内容错漏遗缺等问题,将所发现问题汇总整理,交由设计人员修改图纸,避免因图纸绘制错误而在后续出现返工、设计变更等问题。此外,为保证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得到贯彻实施,需要增强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活动的联系。在正式开工前,组织开展设计交底工作,以施工图纸、设计文件等作为交底凭证,帮助施工人员领会工程设计意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设计是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投运使用效果。因此,工程参建单位都应提高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视程度,明确设计期间的主要技术环节,全面掌握给排水设计要点,做到对全部设计环节的严格把控,以此建设高规格市政给排水工程,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设计保障。

猜你喜欢

管网市政雨水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农事 雨水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