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汪 慧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75)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还是沿用消极心理学模式,过于强调预防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不但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很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展现出来,这对高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言并无积极作用。为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形成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1]。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变化

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大多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有父母家人、亲戚朋友的照顾,相同环境下一起学习的同学有基本相同的生活习惯,即使住校,每周或每月基本都能与家人团聚。老师的关心、父母的照顾成为学生时代的一种习惯。到了大学后,独自一人,远离曾经的家人朋友,与生活习惯迥异的同学们住在6个人甚至8个人的宿舍,自理能力差异、生活习惯差异都成为宿舍矛盾的导火索,复杂的宿舍关系不仅会引发学生间的相互排挤和冷暴力,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异常症状。更为典型的是,这样的宿舍关系不仅会影响双方当事人,也会影响整个室友的身心健康。本人在校工作时就遇到宿舍同学因作息和生活习惯不和而产生矛盾,有位女生因不愿参与室友间的争端而被同学孤立,无故被扯进宿舍矛盾中,由于长期处在不和睦的宿舍环境下,该同学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

一是家庭关系复杂。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或从小未跟父母生活等原因,缺乏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畸形关系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先天的性格问题,亲情的缺失或情感的打击使学生在情感方面极度敏感,父母之间感情不和、家庭环境成员间关系不融洽都是学生性格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是经济条件差。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分布广泛,来自各个地方,家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来到学校后会感受到消费水平、生活习惯方面的明显差异,虽然国家助学政策日益完善,学校会给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补助,但对于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学生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家庭条件的差异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和嫉妒心理,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也会使学生很难融入“圈子”,而大多数农村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久而久之心理问题逐渐显现。三是突发家庭变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家庭变故,父母一方突然离世或身患绝症,家庭成员失业或突然失去唯一收入来源。重大家庭变故会使学生精神上遭受重大打击,当学生发现现阶段自己无法为家庭提供有效帮助时,自身会产生无力感,会自我否定,从而影响个人学习生活。

3.学习方式改变

高职阶段和高中阶段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样,高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高中相比,高职阶段的学习内容多而深,要求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学生从高中到高职学校后存在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期,之前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一定适应当前的学习,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进行自我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部分优秀学生来到学校后没有了之前的优越感,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落差,失去自信。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非常复杂,学生的学历层次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班级可能出现断层的现象,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觉得和其他同学差距大,自己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存在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最终导致无法通过课程考试。有些同学会面临留级严重甚至会影响毕业,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业压力,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1.正确看待心理教育,消除心理问题偏见

当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自我认知也会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拥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时进入全新的学习阶段,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但面临着专业课程学习与择业就业的压力,他们难免会出现心理焦虑等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阻碍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学生只有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才能够找到有效的疏解路径,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找准教育路径以及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带领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2]。

2.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

(1)积极的学生观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方向,教师不要只仅仅看到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还要及时改正他们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打造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深入挖掘这些闪光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支持[3]。

(2)积极的问题观

积极心理学是以阳光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认为问题本身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的出现是一种信号,它会告诉我们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失眠会提示我们最近压力大,需要适当减压;抑郁说明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想要寻找快乐。如果自己能够提早认识到这些问题,就会提早进行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出现说明身体在进行自我保护,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良情绪,不会让我们更加痛苦。问题的出现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地方出现短板,我们要及时改正提升自己。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引导我们要学会看待问题、善待问题,能够通过问题看到本质,把问题作为成长的契机,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3.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以解决学生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为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学方法,这样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但还无法最大化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在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应进行扩充,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认知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这对于促进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有着积极意义,可以使学生学会对认知予以调控。二是情绪稳定方面的教育内容,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清楚个人情绪的正常状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及其变化特点,继而形成适度情绪反应能力。三是意志优化方面的教育内容,它的主要教学价值是指导学生能积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压力,激发其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提升意志行为水平。四是个性完善方面的教育内容,这部分教育内容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其个性能得以完善。五是学习适应方面的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能,构建积极学习态度,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六是职业适应方面的教育内容,其作用在于让学生能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后的升学与就业更为顺利。七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有关心理方法的教育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认识各种心理障碍,明晰其表现形式和症状,让学生能懂得如何去预防和应对心理障碍,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4]。

4.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愈发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管理机制,在学生工作考核中对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考核比重也逐渐增加。但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入校初期的心理健康筛查和每年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可以初步将具有严重和典型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辅导员应当在学年内逐一与所带年级同学进行一次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可初步将性格内向或特殊家庭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其二,应建立学院、班级、宿舍、家庭、个人为一体的5级心理健康联络制度,每一级均设立专门负责人,同时明确个人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发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其三,及时跟踪反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因此,要对特殊学生建立工作台账,利用5级心理健康网络制度实时更新信息,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定期与学生及家长谈话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最新信息,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反馈[5]。

5.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方向就是将人类情绪体验、个性品质与社会环境进行联系。学生虽然是独立个体,但仍然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除定期举办具有针对性的讲座、知识问答等活动外,可主要从两个方面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抛弃以往一味地填鸭式教育,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空间,让部分有需求的学生能实时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的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提前干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微博、QQ群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心理教育专栏,让学生与老师及时在媒体平台上互动。与此同时,可搭建线上咨询平台,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6.强调“网络直播”形式的有效应用,力求心理健康教育受众范围最大化

从当前信息传递的基本形式来看,“网络直播”的关注度显然最高,因为这种信息传递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并且更有说服力,所以人们往往都会通过“直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为此,在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开辟出创新发展之路,则必须要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从受众范围最大化入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能够更加新颖,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确保教育载体的构建更加趋于理想化。为此,应将“网络直播”有效用于教育活动之中,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加以完善。从以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来看,“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主要角色,肩负着启迪学生心灵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两项重要使命。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还要启迪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渠道变得更宽。二是打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公众传播平台。教师角色的转变往往是打造“网络直播”形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则是有效开发公众传播平台。在此期间,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注册专属账号,开通专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播平台,让“网络教师”可以真正上线,更便捷、有效地为学生排解压力并进行心理调适,为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最佳的通道[6]。

结语

高职院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身体与心理健康兼备的大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才能肩负起祖国未来发展的重担,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与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