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沙盘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2022-02-14赵明姝
赵明姝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古现中心小学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2014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和情感观念,为其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教育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而,小学心理教育不仅是国家加快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来,各类学校和相关机构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引进教学活动当中。笔者作为一名教职人员,结合课题研究需求,将心理沙盘作为引导工具,并设置相应的教学游戏,利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措施,以解决小学生胆小、精神紧张、学习压力过大、人际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1)心理沙盘
心理沙盘又称为“沙盘游戏”,最早始于1957年的瑞士,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所提出。其后于20世纪90年代传到东南亚国家。其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创建沙盘游戏(堆沙、推沙),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个体,结合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以实现对个性的身心健康引导。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心理沙盘不仅是一种游戏,它还可用于干预和治疗个人心理健康。它是通过以沙子和沙盘作为道具,由心理咨询师带领受访者,在不受干扰的空间环境下,引导后者运用沙盘道具,堆积各种各样的造型和意境,来表达出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沙盘并可实现“人文关怀”,治疗个体的心理创伤,缓解精神压力,因而使之得到广泛的应用。
(2)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意指正常的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的身心和行为方式处于稳定、正常、良好的积极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采用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教育辅助措施,引导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常识和行为模式。
构成心理健康的条件,主要包括:正常的心智、情感认知、情绪表达、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等内观及外观状态。然而,现实情况当中,受社会环境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会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而诱发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疾病。整体而言,心理不健康者相较于心理健康者更容易出诸如“低频”“混乱”和“崩溃”等负面心理和行为表现。
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年龄介于6-14周岁,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无论是心智和情感认知,仍需要师长和监护人的引导。但若是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引导,将导致他们降低对生活、学习、社交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动力,长久以往,也必然诱发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人文关怀,可培更好地激发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品质和技能素养。这也是本文探讨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文献综述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通过在知网和万方检索,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期刊资料,共有10000多条文献,仅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刊记载,则仅有777条文献记录。由此表明,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仍忽视对低年龄层学生群体的关注。对此,笔者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合。
王在仿老师(2017)认为,构建心理治疗室,结合沙盘游戏有利于健全小学生的心智。当前,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胆小、孤僻或是不合群,因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必要。
王滔老师和杜欢老师(2016)则在研究中指出,相较于城镇小学生,农村小学生更容易诱发心理不健康问题。例如,家庭条件差、物质教育环境差等因素,都容易使他们形成胆小、消极、不合群的性格,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李艳霞老师等人(2019)对新入学小学生进行调研后,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较不乐观。在入学前期,容易因陌生的环境,而提不起学习兴趣,部分小学生会因心理自卑,且人际沟通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同步下降。
(2)关于心理沙盘治疗的研究
在国外,“心理沙盘”提出者卡尔夫(1957)是最早使用沙盘道具来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提供心理和技术治疗的学者。他通过对患有“应激障碍”的儿童,包括语言、情绪、品行、神经、情绪等心理障碍的儿童,使用沙盘游戏进行沟通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曾洁玲(2018)经研究后指出,心理沙盘通过创建趣味性游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可加强自我认知,帮助其强化心理暗示。具体包括:自我鼓励、情绪发泄和情感再造的机会,从而缓解他们对外界的恐惧心理,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智力成长。
周彩虹、申荷永、张艳萃和徐凯(2018)指出,通过对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划分为:个别疗法、长程疗法、独立疗法三种模式,其后根据不同儿童群体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从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个别疗法适应于短期治疗,也即对于短期存在心理和行为失控的儿童具有疗效;而长期疗法和独立疗法则更适用于患有理障碍时间较长的儿童。
二、沙盘游戏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沙盘游戏结合心理治疗方法,将之与哲学、人文、社会等教学理念相结合,通过使用沙盘道具和沙画的游戏辅导方式培养的情感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小学阶段中,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纠正他们的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自小享受家长过多的保护,因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因而,在面临突出状况时,容易使他们无所适应,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心理沙盘作为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它既注重心理分析,也注重游戏和现代心理学理念的结合应用,对于胆小和社会能力低下的孩子,可以通过融入游戏绘画的引导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达到疏导心理问题,提高情感体验的作用。
2.有利于矫治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心理沙盘还具有游戏教学效果。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家长过度娇宠,从而养成了娇生惯养,不关注他人感受,自私自利的特点。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教师仅通过言行规范教育,难以从根本上纠正他们冲动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鉴于此,使用心理沙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沙盘游戏,与同学和教师敞开心怀,表述自己的感受。教师和家长也可利用沙盘游戏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并结合正面的语言疏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样既可实现“陪伴教育”“亲子教育”,让他们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下,正确认知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面临相同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使用暴力和攻击行为来伤害别人。
3.有利于调节小学生的认知偏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据年龄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反差问题,因而,这需要教师及时纠正。例如,内向的学生会存在胆小、自卑、消极学习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外向的学生也有可能存在过渡好动、焦虑、言行失控的问题。
心理沙盘游戏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可以更好地释放小学生的天性。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们创建良好的教学辅导环境,缓解小学生身心压力,使学生降低紧张情绪,通过心理沙盘学会正确的沟通,释放真实感受,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学习。
三、心理沙盘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
1.阶段性治疗方法
将心理沙盘引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为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诸如生活或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烦恼提供治疗辅导作用。根据荣格心理理论“人格面具”的观点,个体向外展示的个人形象,通常期望给别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为取得别人的认同和喜欢,通常会故意说一些对方喜欢的话题,在行为上也会进行伪装,例如,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动机,而营造出虚假的行为动机。
心理沙盘的阶段性治疗,应用于对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在进入小学就读过程中,容易因刚走出幼儿园,换了学习环境,对于陌生的校园环境、新同学和教师不适应,故而在言行举止方面,会出现如下两极化的表现障碍。
一种是无所适从。即因为担忧和不安心理,不敢表达自我。在言行举止方面,会出现这些奇怪表现:对上学感到不安,不敢与新同学和教师交谈,上课精神不集中,对课堂学习和业余活动没有兴趣,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等等。
另一种是营造假象。即使因为抵触或无法适应新环境,但这类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同样会因忐忑、恐慌或焦虑,而加剧自己的压力。然而,因为期望别人的认同,例如让同学和老师喜欢上自己,从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通过以附和响应别人,来营造出自己热爱生活,非常喜欢与对方交谈和交流的假象。这种行为表现便是荣格所说的“人格面具”。
以上两种表现,第一种是以显露的方式呈现,第二种则需要教师加以观察和判断,由于存在言行失真,更需要加以关怀和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阶段性心理沙盘治疗适应于心理障碍轻症者,对于新入学的小学生群体而言,通常是因为来到了新的环境而感到心理不适应。
因而,阶段性治疗可结合以上两种行为表现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游戏。目前,有效的阶段性治疗沙盘游戏,包括:沙盘世界、重建沙盘、记录沙盘。对此,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用沙盘绘制出校园环境,向学生讲解校园的风景、教室、文化背景,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绘制,这样可加强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归属感;而利于沙盘记录,则鼓励学生说出对学校、教师、新同学的真实感受,以卡通形式的方式绘制在沙盘上,并总结出问题,从而提供相应的疏导措施。
2.综合性治疗方法
针对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小学生,则适用综合性治疗方法。由于其主要表现为: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心理障碍。当小学生产生情绪问题,这时教师和家长若不提供关怀和帮助,会加剧他们的身心问题,从而诱发更严重的症状。临床调研表明,高达80%的儿童患有以上心理障碍,是因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怀而导致。
教师可基于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创建相应的沙盘游戏场景,来引导他们做出改变。具体实施流程可总结如下。
一是关心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即在进行沙盘游戏之前,征询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说出内心的困惑,在舒缓情绪之后,再正式进入沙盘互动环节;二是定期进行辅导。定期为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并分析心理状态和言行方式,是否得到改变,及时调整沙盘治疗措施;三是总结经验。对于心理沙盘的成效,进行总结,归纳学生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3.个性化治疗方法
心理沙盘的个性化治疗,是以实现“人格整合”为主,帮助学生接纳现实,了解自己,对于社会的不道德问题,有正确的认知,以取得调节身心,塑造健全的人格的目标作用。
实施对象,多为顽劣、暴力、心智不健全的小学生群体。由于在进行心理沙盘游戏的过程中,个性化治疗法是根据个体的具象表现特征来创建相应的游戏治疗。例如,针对好动者可创建大海、天空、风景,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提供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将参与游戏的感受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能够学会自主调节焦虑和顽劣好动症状。
心理沙盘不但关注个体的感受,也在于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对“标新立异”的学生群体而言,心理沙盘可根据他们的内心活动和身心问题,来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团队共同参与,从而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可以得到纠正,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
结语
心理沙盘是通过使用沙盘道具,创建趣味性的影像、卡通及游戏教学场景,不仅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同时也可实现更好的人文教育和品德素养教育。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提供相应的心理沙盘干预治疗,这对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好的心理辅导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