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2-02-14顾烨烨
顾烨烨
(东台市实验中学 江苏盐城 224200)
本文首先阐释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介绍了初中数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综合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以便于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能力。
一、简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对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来说主要是要求教师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工作,并据此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整合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转换学习思路,使其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以及学习经验进行新旧知识迁移,在将知识点串联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生可以自行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在综合分析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使其进行思考。与此同时,在这种教学策略的引导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最终实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
二、初中数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师开始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优化改进教学方式。在此期间,要求教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换位思考并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做法满足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提出的要求,能够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感受初中数学的魅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科教师采取一定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便于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在分析问题期间可以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会精心设置类型不同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一定调整,确保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巩固,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提升核心素养。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过去,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对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会更加强调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最终获得结论,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过去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老旧、单一,以至于学生不能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也没有采取一定手段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学状况有所改变,初中数学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并在课上致力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花费一定心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总体来看仍然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第一,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耐心,他们觉得课上学习时间有限,一旦学生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时出现困难,教师不是采取一定手段对其进行引导,反而选择应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这就导致初中生缺少足够的自行思考问题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有的教师尽管已经调整了课堂教学策略,但是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关注点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将学生的数学成绩视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四、初中数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设置趣味性的问题
总的来看,从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存在已久,例如教师在课上进行提问就属于问题教学的范畴。但是之所以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其原因在于所设置的问题教育意味过重,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其自身感受与做试卷练习题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样将很难增加学生对于问题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推动初中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为此,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讲解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学校举例子。要求学生观察教学楼的外部形状或者为其提供平面图,进而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重新解读学校,思考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形状的元素,比如边长或者角度发生变化,学校教学楼将会发生哪些改变。这样的问题将更具有趣味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要求学生以所学知识开展测量工作,以便于提高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鼓励方法
通过研究数学学科不难发现,大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数学学科与其他领域知识有着密切联系,一些计算问题能够以尺规作图的方式得到答案。有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尽管看上去不够简便,但是学生能够想到这种方法则意味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于帮助初中生融会贯通知识点,进而为其架构完善的数学体系。
比如说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点过程中,一些学生很难对这一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在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时存在较大困难。这时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设想学期开始分发教材的场景,告知学生教材的总数以及每个人所得到的教材本数,最后在分发完后会剩下几本;或者如果每人多分几本教材,最后一名同学所得到的教材数量将不够数。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回忆当时自身的亲身经历,并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一共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是“多剩余”,一种则为“不够分”。针对上述情况,有些同学可能会尝试以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些同学则会选择穷举“凑”结果。不管应用哪种手段都能够将问题解决,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肯定,而后引领学生认识并学习本章节的内容。
(三)构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影子。初中数学教师构建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点燃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并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以便于满足初中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好奇心。除了学校生活包含数学问题之外,学生的家庭生活也存在诸多数学学习资源,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仔细挖掘并加以利用,以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提出相关问题。
比如说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按照一定原则将班级学生分组,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绘制地图的任务。每个学习小组可以自行选择所在地区的其中一个位置将其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而后在坐标系上标注自己熟悉的地方,最后以限制时间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标注的地方更多且更加准确。在小组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小组指派代表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不光能够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以及提升应用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利用。
(四)拓宽思考空间
对于拓宽思考空间来讲,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考范围过于狭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过于基础,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数学是一门系统且广泛的学科,初中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所以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采取一定手段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空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是指教师为学生抛出问题并引导初中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能够实现思维碰撞,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思维缺陷,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说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抛出如下问题:一些人乘两辆车前往甲地,且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已知两辆汽车的时速,但是在路上其中一辆车在距离甲地多少公里处出现故障,而另一辆车只能分两次将所有人送达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地点?而后要求学生与同学之间进行探讨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出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进而达到拓宽学生思考空间的目的。
(五)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至于给“以生为本”教学带来了一定障碍。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重新认识数学学科,加深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读。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早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需要教师将教学视为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并在潜移默化间提升自身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点,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期间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便于帮助初中生学习进步。
比如说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正方形、菱形都属于特殊平行四边形,它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增加了一些额外条件。所以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抛出一些有关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菱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并鼓励其分析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这样不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降低初中生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难度,以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六)设置多变性的问题
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抽象,通过数学学习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上更多的是为学生讲解解题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题目转化为不同的形式,以便于初中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比如说在学习整式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已知a+b、a-b,求a2-b2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转变为已知a2-b2和a+b,求a-b。这样能够使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这一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求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并使其以“问题解决”这一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多变性的问题,以便于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进而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