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黑山’菌株在龙泉市栽培的表现与技术要点
2022-02-14盛立柱何建芬吴志鹏林火松文冬华叶晓菊
盛立柱 何建芬 吴志鹏 林火松 文冬华 叶晓菊
(1. 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浙江 龙泉323700;2. 龙泉市种子管理站,浙江 龙泉 323700)
龙泉市是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之一,也是浙江省黑木耳栽培规模最大的县市,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黑木耳是龙泉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2020年共生产黑木耳1.2亿袋,产值达8.5亿元,栽培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3,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近年来,各地黑木耳生产出现菌种退化、产量参差不齐现象,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龙泉市从东北引进黑木耳‘黑山’菌株并成功推广,目前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黑木耳产量与品质,在龙泉不同海拔地区开展‘黑山’田间栽培试验调查,总结该菌株的栽培特性,为其在南方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
1 试验与调查方法
黑木耳菌株‘黑山’,来自龙泉市张良明菌种场。
农户9月生产制棒,采用“#”形堆放方式养菌,堆7~8层。10月中旬开始按传统的长棒露天地栽模式排场,雨天、高温天不排场,排场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1,2],调查记录农户养菌、出耳、管理、采收等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总结黑山菌株栽培性状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 栽培表现
2.1 品种表现
‘黑山’菌丝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管状、粗细不均匀、有横隔、分枝和索状联合。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绵毛状贴生,菌丝短而稀疏,气生菌丝较少。‘黑山’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6 ℃,最适温度25~28 ℃;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12~25 ℃,最适为17~23 ℃。耳片单片,胶质状,黑色,边缘内卷,小而厚,耳脉较少,耳基小。其外形与段木黑木耳相近,出耳整齐,较龙泉本地品种‘916’小,口感松脆爽口。
2.2 抗逆能力
通过对龙泉各个海拔地区‘黑山’菌株田间栽培情况的观察统计,‘黑山’比‘916’抗逆能力强,遇连续阴雨或15天左右高温天气,较少发生烂棒,且无烂耳现象,较适合于南方多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栽培。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栽培季节
‘黑山’制棒时间在9月上旬,排场时间为10月10日至11月月底。
3.2 培养料配方
木屑86.4%、麸皮11.8%、碳酸钙1.8 %,含水量58.8%[1]。木屑要求粗细搭配,以2/3粗木屑搭配1/3细木屑为宜。
3.3 拌料、装袋、灭菌
培养料混匀,保证酸碱度均匀后,要在5 h内完成装袋,装料松紧适当,每袋装湿料1.7 kg左右。装袋后上灶灭菌,摆放密度不宜过大,每灶不超过5 000袋,灭菌前5 h使用猛火,火力均匀,待料棒中心温度上升至98~100 ℃时保持12~16 h,灭菌后温度自然降至60 ℃左右时出灶[2]。出灶后料棒堆上覆盖塑料膜,待温度降为28 ℃左右时接种。
3.4 接种
采用半开放式接种,接种箱和接种工具用气雾消毒剂彻底消毒,之后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前先去除菌种袋口的老化菌丝,每袋料棒用打孔器在料棒上、下部各打2个接种孔,接种后套上薄套袋。
3.5 发菌管理
菌棒置于黑白膜钢架养菌棚内养菌,场地要阴凉干燥并提前做好消毒,确保通风良好。菌棒以“#”形堆放7~8层。待菌棒内菌丝长至菌丝圈半径为7~8 cm时翻堆、去套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养菌期间避光,保持发菌温度均匀。
3.6 刺孔出耳
采用小孔出耳模式,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开始刺孔催耳,刺孔深度0.5 cm。刺孔数量分别设置260孔、320孔和380孔3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100棒。记录并分析刺孔数量对黑山菌株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黑山’刺孔数量与出耳产量关系密切,产量从高到低的刺孔数量为:380孔>320孔>260孔。经方差分析,380孔与260孔、320孔的差异达显著,320孔和260孔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1 黑山菌株刺孔数量与产量的关系
3.7 排场
刺孔后,于棚内养菌2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排场,注意保持棚内湿度,做好通风换气;也可边刺孔边排场。10月中旬开始排场,雨天、高温天气不排场,排场前须对场地提前消毒,并朝畦沟内灌水或朝畦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3]。对于老场地,应进行翻耕并浸水10~15天,而后曝晒,整畦后喷洒石灰水消毒,场地及周围进行杀虫处理,畦上用黑白膜覆盖后再覆盖稻草保湿。
菌棒排场后3~4天进行掉换头操作,避免菌丝被晒伤,并可减少黄水。排场后注意观察菌棒有无积黄水,一旦发现黄水,及时用经消毒的刀片割破菌袋放掉黄水,以免滋生绿霉。
3.8 出耳管理
排场后观察到有原基形成时,就可以开始喷水,为其创造干干湿湿的生长环境。温度高于25 ℃,宜早晚喷水、中午不喷,以免耳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烂耳、流耳;温度低于20 ℃,可在中午前后进行喷水,每次喷水时间控制在30~40 min。遇高温天,白天用遮阴物遮阳降温,夜晚去遮阴物,使菌棒更好地吸收露水保证湿度;耳多多喷、耳少少喷,耳枯萎多喷、耳湿少喷,雨天不喷。
3.9 采收
当耳片边缘稍内卷时采收,采收前2~3天停止喷水,以免耳片吸水膨胀影响品质。采收时采大留小。一潮耳采摘后,让菌棒恢复7天,当形成新原基后再行喷水,共可采收3潮。
4 效益分析
4.1 平均每棒产值
2020年尽管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但黑山菌株每棒产值相比2019年仍有很大提升,其中70%以上的菌棒平均产值比2019年提高1元。在2020年随机调查的100户农户中,有5%的农户平均每棒产值高达6元,30%的农户超过5元,45%的农户在4~5元,有20%的农户不到4元。而2019年栽培技术掌握得好的农户,其平均每棒产值刚达4元,有70%的农户仅在3元左右。
4.2 产量、品质与价格
(1)产量。2020年调查的100户农户中,‘黑山’平均每棒产量为67.5 g,比2019年提高约15 g。最高单产由2019年的75 g提高到90 g,最低单产也有50 g;平均每棒产量高于75 g的农户占比为38%,50~75 g的占55%,低于50 g的仅占7%。而在2019年,有65%的农户平均每棒产量在50~60 g,单产高于75 g的仅占5%,低于50 g的占30%。
(2)品质。通过对栽培农户的走访调查,一致反映‘黑山’的品质要优于‘916’,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黑山’耳片黑、单片且大小均匀,背部筋少,口感松脆,价格可卖到与段木木耳持平。近两年龙泉市气候异常,阴雨高温天气多,而黑山菌株呈现出良好的适应高温、阴雨天气能力。
(3)价格。黑山菌株产品的出货价格优于当地主栽的916菌株,每千克均价高10~20元,多在70元以上,最高可达80元,最低也有60元。与2019年相比,2020年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价格比较稳定。黑山菌株产品在东北市场的每千克价格高达120~140元,因此在龙泉市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