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2-14李凤惠向慧玲吕洪敏钱宝鑫田佳骏
王 涛, 李凤惠, 梁 静, 向慧玲, 刘 芳, 吕洪敏, 钱宝鑫, 田佳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消化肝病科,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 300170
HCV感染是慢性肝病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有2.7亿~3亿HCV感染人群[1]。HCV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早期抗HCV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近年来,具有高效、口服方便、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已经成为抗HCV的一线推荐药物。HCV感染过程中常伴随PLT减少,发生率0.16%~45.4%,大多数研究报告发生率大于20%[3]。干扰素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HCV患者的PLT水平能够得到明显改善[4-5]。然而DAA在我国应用时间短,DAA治疗是否对PLT水平产生影响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DAA在我国真实世界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及PLT早期改善情况,分析影响PLT变化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人群来自2018年4月—2019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经过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研究队列(前瞻性非干预性的观察研究队列,临床注册号: ChiCTR1900023747)。连续性纳入HCV合并PLT减少的患者。DAA的选择及疗程参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6]及2018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丙型肝炎指南[7]。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考2019年发布的《肝硬化诊治指南》[8]。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定义为完成治疗后12周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血清HCV抗体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可检测到血清HCV RNA,且基线PLT计数<150×109/L的患者[9],完成基线、治疗结束(end of treatment,EOT)及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的评估。
1.3 排除标准 (1)合并HBV/HIV感染;(2)既往DAA治疗史的患者;(3)含干扰素治疗的联合方案;(4)有DAA及相关药物治疗禁忌证;(5)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重症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者;(6)合并血栓性PLT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治疗前后输注PLT及应用促PLT生成药物或抗PLT药物者;(8)治疗期间仍酗酒和/或静脉注射吸毒者;(9)疗程不足,随访资料缺失患者。
1.4 随访分组及数据采集 收集患者基线、EOT、治疗结束后12周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血常规及肝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计算AST/PLT比值指数(APRI指数),评价肝纤维化及炎症指标。将治疗结束后12周PLT计数与基线PLT计数相比较,较基线升高10%以上定义为PLT升高组,反之定义为PLT无升高组,分析PLT改善影响因素[10]。
所有患者在禁食至少6 h后,在双盲条件下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按照操作流程使用FibroScan(巴黎,法国)进行LSM检查。BMI<30 kg/m2的患者使用M探头,BMI≥30 kg/m2的患者使用XL探头。LSM取10次有效测量的中位数,10次测量四分位间距须小于15[11]。APRI=[AST(U/L)/AST正常值上限(U/L)/PLT(×109/L)]×100。
1.5 伦理学审查 本研究通过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 IRB2018-031-0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 共有332例CHC患者接受并完成无干扰素的DAA治疗,其中83例CHC合并PLT减少患者符合入排标准纳入本研究(图1)。男30例,女53例,平均(60.7±9.6)岁,其中肝硬化、肝癌患者分别占61.4%、6.0%;基因1b、2a、3a、6a型分别占81.9%、14.5%、2.4%、1.2%。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的数据详见表1。
图1 患者纳入流程
表1 纳入83例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
2.2DAA治疗后肝功能、LSM、APRI的变化 83例患者EOT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SVR率分别为100%和98.8%。1例肝硬化患者治疗结束12周后出现病毒学复发。DAA治疗后,与基线相比较,EOT及SVR12时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Glo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OT、SVR12的LSM及APRI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值均<0.05),且EOT和SVR12的LSM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治疗后患者PLT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还发现患者PLT在EOT[(110.4±44.6)×109/L]和SVR12[(109.0±47.7)×109/L]均较基线[(97.8±33.2)×109/L]显著升高(P值均<0.01)。将82例在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SVR患者分成PLT升高组及PLT无升高组,比较两组间基线临床特征差异。研究显示PLT升高组与PLT无升高组相比,肝硬化比例、肝硬度水平较低,WBC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3)。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LSM是DAA治疗结束后12周PLT明显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29, 95%CI:0.864~0.999, P<0.05)(表4)。
同时研究还发现在43例PLT升高患者中,基线PLT>100×109/L患者较基线PLT<100×109/L患者在DAA治疗获得SVR后,PLT升高更为明显(P<0.05)。基线LSM预测DAA治疗结束后12周时PLT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cut-off值为20.15kPa,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48.6%(图2)。
表2 82例患者DAA治疗后肝功能、LSM、APPRI比较
表3 PLT升高组与无升高组基线特征对比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PLT升高的预测因素
图2 LSM预测DAA治疗结束后12周时PLT升高的ROC曲线
3 讨论
随着DAA的快速推广,CHC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由PR方案逐渐转为简单、高效、副反应少的DAA方案[12]。HCV的感染不仅影响肝脏,还有多种肝外表现,包括PLT减少、肾小球肾炎、非霍奇金淋巴瘤等[13]。研究[4-5,14-15]显示,6.1%~41.1%的CHC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会出现PLT明显下降,但在干扰素持续病毒性应答的长期随访中PLT明显增加。然而CHC患者DAA治疗后PLT变化趋势及其改善预测因素在国内外鲜见报道。
PLT减少症在HCV感染中较为常见[16]。然而PLT减少的病因是复杂、多因素的,本研究中83例PLT减少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占61.4%,考虑PLT减少的原因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相关的PLT减少、HCV自身作用、自身抗体介导的PLT破坏,以及晚期肝纤维化导致的PLT生成素生成受损有关[17-18]。
本研究中CHC患者经DAA治疗后SVR12为98.8%,总体病毒学应答率与既往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结论一致[10,19-20]。83例入组患者中,有43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出现PLT明显升高,占51.8%。笔者观察到在EOT、及治疗结束12周后患者PLT较基线均明显升高,同时患者肝功能及无创肝纤维化预测指标(LSM、APRI)也有明显改善,这与既往研究[10,21]报道相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DAA治疗后获得SVR,同时PLT出现升高伴随着肝功能改善,PLT在治疗后提升的原因可能与HCV清除及肝脏炎症、纤维化减轻有关。Dai等[22]报道HCV本身可能与PLT减少直接相关,因此随着DAA对HCV的清除,PLT得到改善。同时肝脏炎症、纤维化会得到减轻,门静脉压力减小,脾脏淤血水肿减轻,从而导致PLT破坏减少。Seko等[21]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他还检测平均每公斤体质量肝脏体积和脾脏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在获得SVR后两者均较基线明显下降。同时,Kajihara等[23]报道在CHC患者中存在PLT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可能是肝硬化PLT减少症的部分原因。Honma等[24]研究亦发现基线PLT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与肝脏炎症、纤维化指标升高有关,而与基线PLT计数呈负相关,并且在DAA根除HCV后该球蛋白显著降低,PLT出现上升。本研究未能检测相关抗体,但发现Glo水平自基线到治疗结束12周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对HCV诱导抗PLT抗体影响PLT寿命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众所周知,CHC患者的PLT减少症与肝纤维化显著相关[25-27]。所以PLT也在临床上常用作预测肝纤维化进展或逆转的替代指标,特别是在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CHC患者中[28-29]。肝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出血、感染等潜在风险[30]。而非侵入性的方法,血清标志物、FIB-4评分、APRI,以及瞬时弹性成像,现在已经被开发并广泛用于肝纤维化分期[31],预测干扰素/DAA治疗CHC的疗效,以及早期预测HCC的发生风险[32-33]。
本研究对PLT升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PLT升高组肝硬度程度更低,提示基线肝脏炎症纤维化较轻时,DAA治疗后PLT可能更易出现升高。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基线LSM是HCV合并PLT减少患者DAA治疗后早期PLT明显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取得最佳截断值为20.15kPa,即LSM小于20.15kPa时,DAA治疗后PLT更有可能出现升高。应用LSM预测PLT升高的预测意义尚不满意,但可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联合预测提高其意义,同时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综合评估。
本研究也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目前的样本数量相对偏少,可能存在偏倚,其次PLT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感染、其他合并疾病等因素,本研究纳入人群尽可能减少了其他药物对PLT的影响,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及长期随访来进一步揭示DAA治疗后患者PLT变化趋势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总之本研究发现HCV合并PLT减少患者在DAA治疗获得SVR后,患者肝功能得到迅速改善,同时PLT也明显提升,基线肝硬度对DAA治疗后PLT提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涛负责课题设计,资料分析,撰写论文;李凤惠、向慧玲、刘芳、吕洪敏参与收集数据,修改论文;钱宝鑫、田佳骏提供统计学支持;梁静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