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思政教育的“群众路线”

2022-02-14唐加加

党课参考 2022年3期

〉〉〉〉〉唐加加

近日,有读者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留言,想知道思政教育怎样才能走好“群众路线”。为此,我们选编了中共四川省绵阳市委组织部唐加加的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思想多元、文化开放的时代,走好思政教育“群众路线”,是提升党员政治素养、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要提升群众思政学习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变“我要学”。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加速更新的理论知识,在此背景下,群众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被空前激发,但除互联网、报刊等媒介外,群众学政治、懂政治的渠道和途径还有限。因此,要把推动群众思政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群众主动学习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知识条件,实现干部和群众学习资源共享,着力畅通群众思政学习渠道,推动群众思政学习参与度再提升。

要结合基层实际,实现“高大上”变“接地气”。目前,一些地方的思政教育还多是以灌输方式开展。有些党员干部只有“本本功夫”,照本宣科,无法呼应和满足基层群众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更不能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答疑;有的党员干部思政教育浮于表面,碰到问题就回避,习惯于抛出问题而不解决难题,没有把思政教育答疑解惑、凝聚振奋人心、推动工作的目标贯彻落实下去。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服务于实践。思政教育要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以基层群众发展实际为立足点,变“高大上”为“接地气”,才能让群众获得思政教育“红利”。党员干部要善于捕捉热点、关注社会现象,通过讲红色故事等来阐述深刻道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主动、及时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和群众的困惑。

要立足群众需要,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程度、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往往对机械式的理论宣讲不太“感冒”,这也间接导致群众不愿意学习思政理论。僵化地说教难以做到“声声入耳”,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才能让政治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党员干部担负着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的职责,有义务引导群众加强思政学习。要着力改变单一的“你说我听”模式,以问题设置、互动交流、案例解析、调查实践等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在载体和工具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以微电影、小品、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在乐学、爱学、愿学的新形式课堂中推动群众自觉参与、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