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真实牌透镜”来读她

2022-02-14胡琴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乡概念习作

胡琴

最近,我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算是第二次阅读这本书了。第一次是全区共读,在超星平台由译者闫寒冰老师领读,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赶时间的粗浅阅读让我觉得这本书所提到的内容似乎以前都有接触。比如它的逆向设计,我们一直在做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和它的思路是一致的。它提出设计“基本问题”,我们也一直提倡每一课都要有主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长线思考,不要碎问碎答。

这次阅读,因为正在做单元整体教学案例设计,所以我关注到了与第一次阅读不同的内容。再加上该书作者之一的格兰特·威金斯是美国真实教育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真实教育的元素,我似乎有了一面“真实牌透镜”,借助“透镜”来看这本书,理论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一、学习目标要形成对大概念的持久性理解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所提到的学习目标不是课时目标,而是单元目标。一个单元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建构意义,形成大概念以及对大概念的持久性理解。一个单元的目标怎么写?崔允漷教授强调要写三五条,不要一二条,也不要六七条。叙写的格式当然还是要用外显的、可测量的动词加知识性名词,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结果和表示途径的条件。学习目标的潜在主语都是学生,不要再写成“使学生怎么怎么样”,这和传统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目标叙写差不多。崔教授强调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要再写重难点了,这是单元目标的特点。

这本书谈到学习目标确定时说“在目标栏中,我们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例如:内容标准、课程或项目目标、学习成果)”,“所确定的目标指的是正式的、长期的目标”,“我们应该充分强调长期目标的优先次序的重要性……知识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我们将所有教学目标等同看待且彼此割裂,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缺乏具体的情境”。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学习目标作为一个长期目标,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导航,也为评价指明了方向。

学习目标要形成对大概念的持久性理解。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真正理解,并能迁移,形成新的经验。大概念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

关于大概念,我想起一位前辈讲他的求学经历。他说,有一个学期的两个星期就学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教师反复为这句话提供例证,以至于原本普通的一句话突然就有了生命,想到它,就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这句话就是大概念——教师用一个个例子让学生看到这个大概念的不同侧面、不同棱角;每学完一个例子再回到这个概念,不断地赋予这个概念以意义,形成对它的全面而持久的理解。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单元,我们可以把它的大概念定为“读者带着疑问阅读能帮助理解文章”,然后让学生对题目质疑、在阅读中质疑,带着疑问阅读,看看解决这个疑问讓自己读懂了哪一部分内容。每学完一篇文章就做一次梳理,再回到大概念,这样学生渐渐地就有了提问助读的意识。当然这个单元不只是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还教给一些提问的方法,通过梳理问题,了解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更有效助读等,这些知识或技能都会被大概念串起来,成为具有迁移价值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评价任务设计要分类优化收集实证数据

单元目标制定以后,就要设计评价任务,这也是威金斯等人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叫作逆向设计的原因。评价任务的设计要考虑被评价的内容,“对于很多预期结果所需要的证据,特别是离散的知识和技能,客观测验、测试和检查表就已经够了”。对于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验和测试,也可以采用表现性任务和项目进行评价。考查大概念和核心任务的理解,则需要用表现性任务和项目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说明文习作单元,这个习作单元是“介绍一种事物”,题目下面列举了五类事物:有普通的事物,如菊花、灯;也有不寻常的事物,如火星的秘密;还有一些事,如溜溜球的玩法、怎样泡酸菜等。如何让这些事物与学生产生联系,对这些事物产生“驯养”感,有强烈的想把某事物介绍给大家的情感冲动?我想到把学生的生活融进来,因为一个班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不同的老家(或者父母有不同的老家),每一个人的老家都有值得怀恋的事物,他们有熟知这些事物的责任和好奇。基于此,我设计了“我为家乡代言”的评价任务,让学生挑选最值得介绍或者最想介绍的一种事物,为家乡代言,把它推介给老师、同学和更多人。

设计表现性任务和项目有没有规律呢?这本书还真给了我们一个工具:GRASPS。这里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任务元素:G(goal),目标,这是任务中的目标,不是单元的学习目标。R(role),角色,即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比如上例中的家乡代言人的角色。A(audience),对象,即学生所要服务或工作的对象。S(situation),情境,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P(performance/product),表现或产品,即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后留下的可见的学习结果。S(standards),标准,主要指学生完成任务的指标或者表现(产品)的量规。这个工具为我们设计表现性任务和项目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用“真实牌透镜”来看,设计表现性任务和项目来进行评价,是为了让评价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引入生活现象、问题、矛盾等,引导学生对其发现、放大、思考、探究,得出学理上的解释,形成学科概念。再运用学科概念来解决复杂的劣构问题,指导实践,重组经验。这样就完成了经验—知识—新经验—新知识的不断迭代发展。

三、学习活动设计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

学习活动设计就是设计一些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活动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和资源作为一个学习单位来统筹设计。这些学习活动是落实大概念的一面面“承重墙”,共同支撑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来谈谈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就是给学生“派活儿”,让学生做事。本单元我设计了三项任务、九大学习活动,把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单元要完成三项任务,这三项任务分布在10个课时里。

任务一:“寻觅家乡宝贝”,1个课时完成。主要是创设情境,发布任务,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初步确定自己要代言的家乡宝贝,预想要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明确查找资料和列分享提纲的评价标准。然后学生依据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学科探究活动。

任务二:“写出宝贝精彩”,7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对比阅读四篇课文,梳理出其在立意取材上的特点,然后根据本单元的任务、已搜集资料,确定写作目的和想介绍的事物的方面。接下来,学生在课外尝试写作。第二到第七课时主要通过阅读梳理本单元课文在说明方法、语言风格方面的特点,师生共同完善习作说明方法使用和语言风格选择方面的评价标准,然后学生据此进行修改。

任务三:“举行代言活动”,2个课时完成。先是师生共同修改评鉴习作,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策划展示形式。第二课时举行代言活动,评选“最佳代言人”和“最受欢迎家乡宝贝”。举行代言活动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到别的组去参观、品鉴,然后评选。课后鼓励学生发博文、做美篇或者用微信推送的形式介绍家乡宝贝,学生互相评价、点赞。获赞过班级人数一半以上者为“最受欢迎宝贝”。

总体来看,通过三项任务、九大学习活动来完成“为家乡代言”的单元学习任务,每一项学习活动前后接力、向心围拢,共同达成学生对大概念的持久性理解。

借助“真实牌透镜”去审视第五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被赋予了“家乡代言人”的角色,无论是查找、整理资料,还是为家乡代言的习作创作、修改,一切都是真实的,学生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他对家乡是有参与感和责任感的。阅读鉴赏部分,从单元范文中寻找说明文写作的支架,师生共同生成好习作的量规,从而指导习作的修改。最后的“发表设计”,让学生用微信、美篇或博客等形式把代言的内容发布出去,习作读者群在变大,习作的影响力也在提升,这些反馈也会对学生产生正向激励,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家乡概念习作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习作展示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