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出来的“雅”文化

2022-02-14李国平刘宁宁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工作坊剪纸

李国平 刘宁宁

一个冬日的下午,当笔者走进健康路小学的“剪之趣”工作坊时,感到了浓浓的暖意——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剪纸作品把室内烘托得祥和温暖,四面的墙壁上悬挂的题材丰富的作品,更让人叹为观止。只见几名热爱剪纸的孩子们围坐在工作台边,正在创作一幅幅以虎为题材的剪纸作品。校长杨香玲介绍说:“我校作为剪纸艺术教育特色校,每年春节都要举行义送窗花活动。孩子们现在创作的剪纸作品,就是为虎年春节准备的。”

健康路小学位于济源示范区北海街道纸坊村,村名由来与造纸艺术、纸文化密不可分。近年来,学校因地制宜,挖掘传承“竹”“纸”文化,把剪纸艺术作为办学特色,并延伸拓展为校园“雅”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已成为济源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培育“雅”文化,创造“雅”环境

学校传承纸坊之“竹”“纸”文化,努力构建以“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依托剪纸艺术,将剪纸元素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个细节。学校大门口,矗立着“雅”文化主题剪雕。剪雕呈六面正方体,六面分别以楷、行、隶、草、大篆、小篆不同书体的“雅”字为主体图案,周围饰以梅、兰、竹、菊、松、荷。步入校园,一扇窗、一道门、一面墙、一栋楼,剪纸元素无处不在。教学楼内,剪纸宣传版面内容丰富,涵盖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创作种类、作品鉴赏等方面。每间教室里,都设立了“我是剪纸小能手”專栏,展示着学生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剪纸艺术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打造“雅”特色,开设“雅”课程

2000年,学校将剪纸确立为校本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列入课表,制定了剪纸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机制,确立了低、中、高三学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分年级编写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内容。2012年,学校编写了第二套教材,剪纸内容更加丰富,从简单的窗花到复杂的动植物、人物、风景、建筑,再到学生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从易学的折、剪手法到精致的剪、刻技巧进行系列学习。同时,学校进行主题课程开发,带领学生进行创作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经过多年的积淀,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体系的剪纸主题课程有《十二生肖》《传统节日》《戏曲剪纸》《廉政文化》《人物肖像》等。

剪纸课程的实施主要有四个途径——

一是学校组建剪纸社团,设立了剪纸展室和剪之趣工作坊。剪纸社团每周活动三次,每次一小时。剪纸展室里陈列着老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剪之趣工作坊则是师生创作的乐园。

二是整合资源,在音乐、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剪纸艺术。音乐课上,教师通过教唱民歌,使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来源与发展;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折剪对称图形,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剪纸艺术中的对称美;劳技课上,学生学会了剪窗花;语文课上,学生用剪纸来展现古诗意境。

三是与音乐、舞蹈、体育学科相结合,创作编排大型音乐、舞蹈节目《巧手剪诗意》《剪纸走秀》《剪纸姑娘》和大型课间韵律操《古诗与剪纸》。

四是举办剪纸作品专题展览。学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廉政文化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等活动,组织创作专题剪纸作品。

三、构建“雅”评价体系,培养“文雅少年”

学校围绕培养“阳光聪慧的文雅少年”的目标,参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指南》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践行学校“雅”文化的核心理念,将学生常规考核分为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致六大项。

每学期初,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本年级的“六雅”标准,提出自己的努力目标。学期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六雅”。班级设立“六雅”记录表,及时记录学生的进步与表现。每周五的德育评价课,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自省,说说进步,论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期末,班级根据评价结果,向学校推荐评选“文雅少年”。

用心耕耘,必有收获。2018年,健康路小学被教育部任命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2020年8月,学校被命名为济源市文明校园;2021年6月,“红色剪纸映初心,童心向党庆华诞”师生剪纸作品,被布展在济源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为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审美与创作于一身,充满趣味性、实践性,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细心、静心、耐心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杨香玲校长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剪纸艺术教育之路,使之内涵更丰富,品质更优异,更好地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助力。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工作坊剪纸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剪纸作品赏析
众志成城抗疫情·剪纸作品
大嘴蛙学剪纸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手工剪纸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