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风度”美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时尚转化研究

2022-02-13田梦琪

纺织报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蓝染风度士人

田梦琪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1 “魏晋风度”的含义

“魏晋风度”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魏晋时期文学方面表现出来的通脱文风和华丽辞藻,广义上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范和个性化的时代精神。该时期文化上的奔放和艺术上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成为中国艺术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魏晋风度”的表现形态是超拔的、非现实的,其内涵是智慧的、非行动的,其结果是形成一种文弱而高雅、明朗而深刻的精神世界[1]。本研究所指的“魏晋风度”运用了广义,是体现在魏晋士人身上的一种别具风格的乱世风貌,从过去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的实用主义艺术转向了欣赏性的审美艺术。

2 “魏晋风度”的服饰审美及表现形式

2.1 追求自由个性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六朝是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精神的时代。魏晋名士普遍向往逍遥自适的闲暇生活,重视自由享受,不以事功为重,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精神的美学特征意味着“魏晋风度”的核心是个体价值的发现,这就强调魏晋士人将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模式最终落实到追求和维护自我价值的独特风格上来,说明了为什么一些放达之士听任自己的心性驱使,无视旧礼之法,一心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此时,文学家、艺术家大都信奉老庄道家思想,崇信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与独特个性,一时间,魏晋名士游山玩水,会集楼亭,赋诗作画,饮酒畅谈,呈现一派自由景象。

2.2 崇尚玄远自然的精神

“魏晋风度”的自然美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强调人生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因此,文人雅士将大自然中的景物看作重要的独立审美对象,以玄学、老庄思想为基础品析大自然中山水林泉之美,依恋于自然,不仅将身心投入自然,魏晋士人还将自然之美人格化,人与自然景物融于一体。“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在崇老尚庄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内在的精神寄托。因此,山水自然成为士人安顿心灵、抒发情感、寄托精神的载体,士人们在怡山悦水中达成神超形越的默契,呈现出自然主义、玄远主义的晋人之美。

3 “魏晋风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案例

3.1 “自然无为”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审美理念,是思想上的、无形的,同时也是中式服装的灵魂所在。“魏晋风度”中蕴含着士人崇尚玄学、老庄之学,崇尚玄远自然、与世无争的精神文化元素,是人们纵情山水,渴望在自然中寻求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魏晋风度”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应该追求的是精神层次的表达,在人与服装的关系中,服装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太过张扬的服装反而会弱化穿着者的内在气质。服装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服装体现穿着者的内心,而不是通过色彩或是引人注目的设计去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

中国设计师马可是老庄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同时也崇尚魏晋服饰艺术中体现出的虚静、自然之美(图1、图2),以衣载道,她创立的品牌“无用”从独特的当代视角与天人合一、永续发展这一古老的文化理念出发,正是老庄思想中“自然”“无为”哲学理念的体现。马可认为,服装与人、服装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不冲突的,因此,她设计的服装线条极简,不追求华丽与华美,而是通过粗犷厚重的粗布麻衣、取向自然的元素和原料与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相结合,传达人的内在精神和服装本质的属性。马可的另一品牌“例外”坚持运用传统的手工艺设计服装,以传承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元素。为了追求服装的至真至简,设计师马可经常去乡间采风,运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对面料进行纺织、改造,保留面料的自然、朴素。

图1 马可作品《无用之土地》

图2 马可作品《奢侈的清贫》发布会

3.2 “魏晋风度”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表达

魏晋时期,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士人之间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服装风格,服装大多以衫为主,呈现出宽衣大袖、衣襟敞开的特征。由于这种服装风格能将穿着者衬托得更加洒脱、飘逸,成为当时最受人追捧的服装风格,也是与“魏晋风度”相关的服装风格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一种服装风格。魏晋之际,上自三公名士,下至黎庶百姓,均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袒胸露腹为尚,整个社会在服制礼仪上不再显得泥古拘束了[2]。“魏晋风度”风格服装的廓形大多为H型、O型、X型等宽松的廓形,人的形体隐藏于宽松的服装形制之下。不同于西方热情、开放的审美理念,中式风格的服装不注重贴合人体,凸显人体的曲线之美,更加注重人内在精神气韵的表达。除了这种宽大随意的廓形,魏晋士人还热衷于在宽大的服装腰间随意束一根腰带,构成X型廓形,胸前随意敞开,显示出穿着者随性、放荡不羁的个性。

衫子是魏晋士人常穿的一种服装单品,宽松的款式能衬托出中国人稳重、内敛等气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衫子的廓形通常延续“魏晋风度”风格服装H型、A型的廓形,而衫子的长短也是关键因素。对于门襟的设计,通常使用交叉系带法(图3),用束带将右前片固定在腰间,通过前片的形状变化增加服装的设计感。褶量法(图4)是指在门襟的位置留出大量褶皱,这种褶皱大多是服装本身具有的自然褶皱,以此来增加衫子的趣味性与丰富感。

图3 交叉系带法

图4 褶量法

3.3 “道法自然”的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魏晋时期尚白色,服装色彩崇尚素雅,以白色居多,质料有纱、绢、布等,同魏晋士人追求的超凡脱俗、不染尘世的高逸风采相吻合[3]。用白色薄质的丝绸面料或丝质面料制作衣衫,“褒衣博带”的服装款式穿在面容俊朗的名士身上,更加突出士人自由飘逸的形象。

由于色彩单一,可以通过不同面料的比较法增强白色的多元化,以不同面料的质感丰富白色的层次。例如,丝绸面料光滑,白色更具光泽感,可以突出亮白色的色泽;纱类面料轻薄,若隐若现,使白色更具朦胧感;棉类面料厚实、不透,白色更哑光,具有厚重感。“魏晋风度”相关色彩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通常基于比较法与色彩渐变法。前者如盖娅传说2020年春夏系列,糅合不同材质的白色面料,轻盈与稳重共存,宛若梦境。后者可以将白色与其他颜色中和,突出服装的层次感,例如将白色与青色通过渐变逐渐融合在一起,使服装不至于过分单调。

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染色方式—蓝染与利用植物色素和形状的植物染两种染色方式也同样符合“魏晋风度”中蕴含的崇尚心性自然、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植物染工艺是将大自然中新鲜植物的叶、茎、花和果实等充分利用,提取其色素与形状并染制到织物中,呈现出萃取于自然、沉淀在织物里的斑驳留痕。蓝染是通过蓝靛色素将织物染成蓝色。蓝靛色素取自纯天然的织物发酵之后制成的染液,这种染色工艺环保,且不会褪色,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始终能保持最初的模样(图5)。楚和听香春夏系列便是运用了植物染色工艺,提取植物的形状元素,在服装中印染自然的图样肌理,染制的图案仿佛自然天成,为服装增添了灵动飘逸的风格。除了运用植物的形状元素(图6),植物染还会运用从植物中萃取的染料对面料进行染色,运用这种方法染出的织物色彩雅致柔和、朴素柔美。例如蓝染服装品牌“吾土吾生”的蓝染竹节棉风衣,衣身整体采用蓝染的方式,色泽亮丽,在审美、实用性、人文内涵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价值(图7)。

图5 植物染(一)

图6 植物染(二)

图7 蓝染

4 结语

在中国审美的发展中,“魏晋风度”的产生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裂变,同时又促使不同的艺术类型得到了繁荣发展,可以说,“魏晋风度”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魏晋之前,艺术最主要的性质为功利性、伦理性,很少有所谓的个体艺术,艺术也很少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出现。随着“魏晋风度”及名士群体的出现,审美对象开始确定,审美实践开始独立。在进行“魏晋风度”服装风格的现代化时尚设计中,可以保留服装中简洁流畅的线条、舒展奔放的造型结构,传达“魏晋风度”中自由、放纵的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蓝染风度士人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风度
传承那些古老而又美好的手艺之蓝染
丰蔚蓝染系列作品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蓝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蓝染indigo items